李興濂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一般都有出處,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是歷史的積淀,它源自古代經典著作或人們的口口相傳,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打磨,一代代人口口相傳,每句成語都是那么深刻雋永、言簡意賅。由于它的結構嚴整、形式簡潔、含義深刻、表現(xiàn)力強,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用。不論是講話或寫作,準確恰當?shù)厥褂贸烧Z,會使話語或文章更加風趣生動、活潑有力??梢哉f,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精華、是古代文化的璀璨珠璣,凝聚著千年智慧。寥寥數(shù)字,深刻地揭示出人世哲理;只言片語,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載述中華民族的多彩生活。
然而,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成語似乎是一成不變、一字不易,定為一格、釋為一義,成了一具老古董。我們被這千年成語禁錮得太久了,我們在傳統(tǒng)的溫床上沉睡得太久了。我們何不打開禁錮千年的牢籠,呼吸自由的空氣,讓千年成語重新鮮活起來。
比如,我們對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葉公好龍的先人嘲笑了許多年,說不定是狹隘的偏見。我們哪一個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走過彎路呢?對自己,我們說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又何必苛求嘲笑古人!用鑒賞、收藏的眼光看,葉公好龍有何錯?有人好寫虎畫虎,難道就得要求他與虎為伍?有人好天文,難道非要求他上太空,去火星?同理,葉公寫龍畫龍只是個愛好,為什么要求他不懼怕張牙舞爪騰云駕霧的真龍?
還有,見風使舵。風向變了不使舵,船不就跑偏了嗎?沒準還會翻船呢!不知什么時候,這個夸獎船老大的詞成了阿諛逢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貶義詞。無論干啥,特別是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不隨機應變御風而行,死守成法不思變,只能守死,葬身于汪洋大海。
再如,明目張膽。眼睛明亮、膽量放開、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總比閉上眼睛、迷迷糊糊、視而不見、畏首畏尾、縮頭縮腦、偷偷摸摸、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唯諾諾要好。睜開眼看事實,舒張膽量去辦自己認定合乎正義的事情,何過之有!
我們講競爭,大談不斷超越的進取精神,為什么要對得隴望蜀者鼓倒掌呢。人往高處走,得隴望蜀是人類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人就是要不斷超越,永遠不滿足,一旦滿足,人類就不能進步了。還有世人對異想天開的人多冷眼相看,殊不知,異想天開常給人帶來一片新天地,許多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異想天開的結果。
我說這些絕不是與成語過不去,而是倡導一種思維,用另一種視角,撫摸一下成語這老古董,激發(fā)我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不要老是醉臥在成語之林,東轉西轉,老在它的陰影中漫步。而是以獨特的視角、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光,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另辟蹊徑、別開生面地給成語注入活力,讓千年成語綻放新綠,引領人們步入自由的田園,去欣賞另一番風景,開啟思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