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俊安
劉安晚年欲尋長生不老,于是精心于煉丹,試以豆汁育丹苗,偶于石乳,二者相融,生成潔白乳腦,無毒、味嫩,還有清香,認(rèn)為是“益壽神羹”;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煉丹產(chǎn)品后來竟成為世上人們最重要的食物——豆腐。
豆腐,介于肉與蔬之間,往往成為肉品替代物;因其營養(yǎng)豐富、味美柔嫩,歷代備受推崇。自古至今,有銀子的,沒銅錢的,有地位的,沒身份的,對豆腐味道無不偏愛,無外乎一個(gè)字,美。陶谷《清異錄》中五代時(shí)期貴族們盛行吃的“小宰羊”,是鮮豆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里汴京城里市井之味“十里香”,乃臭豆腐。蓋因豆腐可下里巴人,亦可陽春白雪,家常而不尋常,資深老饕或是初級吃貨,都喜歡這一口。將豆腐做得精美極致、做得流香千年的當(dāng)屬“王太守八寶豆腐”。
豆腐質(zhì)地柔嫩、口味潤美,康熙十分喜歡食用;親政后,“膳政宴策”是他慣用的一種籠絡(luò)群臣手段,特別是對重臣,不但賜食,還賜以烹制肴饌的秘方以示體貼。宮廷名菜“八寶豆腐”就是其中之一。江蘇巡撫宋犖,因幾次護(hù)駕康熙南巡而頗得賞識,頒賜江南眾督撫食物時(shí)傳旨:“朕有日用豆腐一品,與尋常不同,因巡撫是有年紀(jì)的人,可令御廚太監(jiān)傳授于巡撫廚子,為后半生享用。”由此,宋犖的衙廚便得獲康熙“日用豆腐”的御傳。此秘方因是特別頒賜,在官場中流傳,以至乾隆時(shí)期,有心的王太守把它打造成自己的府邸菜,后經(jīng)袁枚親啖,以“頗集眾美”之由,錄于《隨園食單》中,取名“王太守八寶豆腐”,曰:“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汁中炒滾起鍋。用瓢不用箸。孟亭太守云:‘此圣祖賜徐健庵尚書方也。尚書取方時(shí),御膳房費(fèi)一千兩。太守之祖樓村先生為尚書門生,故得之。”一款豆腐食單竟花費(fèi)千兩銀子獲得,估計(jì)是天下最貴的一單美食秘籍。
南豆腐大塊,雞肉末,火腿末,豬肉末、松仁末、香菇末、蘑菇末、瓜仁末、蝦仁末少許。雞湯、紹酒、鹽料、雞油、豬油、薯粉適量。豆腐清水過凈,去邊,切成小方塊,放入碗內(nèi),炒鍋用豬油滑鍋,將雞湯和豆腐同時(shí)倒入鍋內(nèi)煨煮,用勺炒勻,加蝦仁末、鹽料燒開后,入其它輔料,小火稍燴后,旺火收緊湯汁,放味料,加薯粉勾芡,出鍋裝入湯碗內(nèi),撒上熟火腿末,淋上熟雞油即成。此菜紅、白、黃、綠諸色相間,色澤美觀,滑潤如脂,用羹匙舀食入口,清鮮嫩香,滋味鮮美,收于國宴食單,也是江浙地區(qū)大宴中名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