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邵立平 劉文杰
摘要:主體性教育是教育者通過啟發(fā)、引導受教育者內(nèi)在的教育需求,創(chuàng)設(shè)和諧、寬松、民主的教育環(huán)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規(guī)范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獨立自主地、自覺能動地、積極創(chuàng)造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班主任要把握教育契機,將教育的功能發(fā)揮到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上來。
關(guān)鍵詞:主體性發(fā)展;啟發(fā);引導;實踐與研究
主體性教育是指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過啟發(fā)、引導受教育者內(nèi)在的教育需求,創(chuàng)設(shè)和諧、寬松、民主的教育環(huán)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規(guī)范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獨立自主地、自覺能動地、積極創(chuàng)造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
學生的主體性需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其中教育有著它重要的引導作用。從培養(yǎng)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的角度來說,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對個體主體性的培養(yǎng)過程,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在班級教育中,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將教育時機推向?qū)W生的主體性發(fā)展上來。
一、多讓學生出謀劃策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卑嘀魅螒摲e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他們提供一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平臺,讓學生學會成長,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 借鑒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我們完全可以這么說,真正的管理是自主管理。
因此,班主任在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嚴格管理,關(guān)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主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新學期伊始,學生們滿懷期待迎來新學年。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他們渴望生活在一個寬松、和睦、融洽的集體中。利用學生美好期待,讓他們給新學年畫上藍圖。學生的一份份設(shè)想是那么富有新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利用班會時間,我和他們會針對這些設(shè)想進行討論。第一關(guān)就是討論設(shè)想是否具有可行性。那些不切實際,操作困難的設(shè)想自然會被淘汰出局。剩下來的設(shè)想要在小組中確定操作流程。在下一個班會,我們又會討論其操作流程的可行性。大家在暢所欲言中完善活動計劃。這樣既讓學生感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人公責任感,同時,這一學年學生的檔期安排的滿滿的,他們哪還有時間滋生事端呢。這正應了魏書生說的“學生破壞紀律多是無事生非,要是有事做,他哪里有閑工夫生事端?……讓他們?nèi)巳擞惺伦?,事事有人做?!?/p>
二、多在活動中做好思想教育
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有著強烈的活動需要,包括對游戲活動的需要和對運動活動的需要。每項活動,無論是全校性的、班級的,學生都特別在乎自己的表現(xiàn),別人的評價和活動的結(jié)果。班主任要特別關(guān)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特別是像運動會類的競賽性活動。學生信心滿滿地參與了比賽,比賽之后,又是幾人歡喜幾人悲!歡喜的人不用多說,欽佩的目光會照耀他今后的在校生活。悲傷的人則是教師急需安撫的對象。小學生在自我意識上更多的依賴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渴望得到權(quán)威人物——教師的肯定評價。作為權(quán)威人士的班主任在這時就是給他們自信的陽光。
一次運動會,小磊在我面前發(fā)下“200米跑力爭第一”的誓言,沒曾想賽場上出現(xiàn)一匹“黑馬”,使得他的“誓言”成為了一次失言。他哭得很傷心。我知道,處理不好就會使他在同學面前失掉顏面,從此就會一蹶不振。會后,我讓學生們談到運動會的感受。當然,學生談到最多的還是那些出盡風頭的“英雄人物”。我看到,小磊深深地低著頭。他在這里的每一秒一定感到是煎熬。這時,我話鋒一轉(zhuǎn),對全班學生說道:“你們談到的‘英雄確實令人欽佩?!蹦鞘呛顾由线\動天賦的成果。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同學,他沒有感受到鮮花和掌聲,無緣站在領(lǐng)獎臺上。然而,今天我要說,他比冠軍收獲還要多,因為比享受成功更難做到的是面對失敗。一個人只有敢于面對失敗,才會有可能成功啊。如果一次失敗就把他打擊得潰敗不堪,那么他一定會在今后的路上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迎接挑戰(zhàn)。那樣的話,他雖然不再失敗了,但事實上,他也永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我知道,此時此刻小磊也需要一份面對失敗的勇氣!”隨之,全班一陣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小磊。
三、多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處理問題
小學生由于受自身認識水平發(fā)展的限制,容易產(chǎn)生認識上的自我中心,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遇到障礙往往不會從自身角度分析,總是覺得別人對自己有看法,牢騷滿腹煩惱重重。如果能幫助孩子從改變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態(tài)度,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學生間發(fā)生口角,摩擦是免不了的。這些小矛盾一旦惡化,學生間也就沒有了道理可言。這時,班主任如果只是批評一方,那當然會使這一方認為自己的還擊有理;如果都支持,另一方則會感到班主任偏袒。學生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以后他也不會再信服教師了,所以班主任要巧妙解決。
1.多傾聽
其實,學生間的不愉快只是他們一氣之下之所為。氣不消,班主任的話再好聽他們也聽不進去的。因此,當學生站在自己面前時,讓雙方多傾訴。這時的學生會像黃河決口一樣說得滔滔不絕。學生在班主任面前理直氣壯的把話說出來了,氣也便消了一半。每當這時,我一定聽得非常認真,不時的還會感同身受地點點頭。這時,班主任一定要有極大的耐心聽取,讓他們感到老師是理解他們的。等到雙方情緒穩(wěn)定了再來處理矛盾。
2.多提問
這種提問是班主任在探求學生發(fā)生矛盾時學生的心理活動。行為是外顯性的,而心理活動是支配行為的內(nèi)因。每當這時,我會向雙方不時的提問。讓雙方都明了對方在當時的感受,努力實現(xiàn)能夠理解對方的感受。同時意識到自己這樣的舉動會給對方帶來怎樣的感受。
在一次雪碧事件中,一對好朋友大打出手,原因很簡單。小魏的雪碧被小淼碰灑在地上,雪碧流了出來。等到小淼拾起時已剩下半罐雪碧了。“哦,聽了這么多,我有些問題想問問你們倆?!薄靶∥海阏J為小淼碰灑你的雪碧是故意的,你當時為什么這么想?”“小淼,在上學的路上,小魏對你一直捅捅逗逗的,他自認為是在和你玩耍,而你是這么想的嗎?”當我將整個事件加上雙方的心理活動講述一遍之后,我從他們臉上看到了理解。
3.多假設(shè)
事件解決到這里還不算圓滿。為了他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做到理解他人,和諧與他人交往。這時我會引導學生將整個事件假設(shè)一遍,這樣他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靶∥海闶菍⑿№悼醋髯约旱暮门笥巡藕退蓖倍憾旱?,假如你將當時的想法說出來,你認為事情還會是這樣的嗎?也許會是怎樣的?”“小淼,你當時很反感小魏的行為,如果當時就將感受說給他,你認為好朋友還會這樣對你嗎?事情又會怎樣?”
學生間的事沒有小事,每一件事都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像這類事件,教師還是本著說和的方向化解雙方矛盾,這樣學生才會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對待他人。
四、多發(fā)揮集體的正確輿論
在班集體中,我們常常見到"隨生附和","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這些是從眾的表現(xiàn)。從眾是指在一定形式的集體壓力下,孩子放棄個人的立場,在觀念上,行動上與大家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因為孩子的年齡小,依賴性強,辨別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從眾。所以,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考慮這種從眾心理,在參與學生的討論時,應該有充分的準備,并巧妙地利用這種從眾心理的積極作用,促進集體的團結(jié),樹立良好的班風。
同時,集體的正確輿論可以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幫助學生改掉自私自利的毛病,很好地培養(yǎng)他們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我會經(jīng)常將身邊發(fā)生的小事放到班會中討論,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端正了思想。同時也嚇退了那些一己私利的想法。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認識到,班級教育中要融入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情感體驗,才有思想感悟;有心理認同,才有品德內(nèi)化。提高班級管理實效,就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主體性教育很好的促進班集體建設(shè)。
參考文獻
[1]《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與心理健康》.趙淑文.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小學班主任工作藝術(shù)》.張道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主體性教育》.張?zhí)鞂?教育科學出版社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