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玉霞
(安陽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河南安陽 455000)
手外傷是指手部在經過暴力打擊、碰撞、擠壓后出現皮膚擦傷、缺失、骨折、肌腱損傷等,相關統計顯示,手部外傷是急診常見病,約占臨床外傷和骨科急診的40%左右[1]。臨床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并不能完全促進患者手功能的恢復,需要結合良好的術后護理[2]。我院對手外傷后致殘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同時給予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手部外傷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齡23~71歲,中位年齡45.8歲。損傷類型:單純肌腱損傷79例,開放性骨折67例,挫傷合并神經血管受損54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一期手術?;颊唠S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受傷程度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術后常規(guī)二級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創(chuàng)口變化,術后進行功能鍛煉指導。記錄每位患者的具體病情,根據個人耐受程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功能鍛煉指導方案。對于術后恢復較快的患者,在患肢可有效固定的情況下盡早展開功能鍛煉,避免肌肉廢用性萎縮,或出現關節(jié)僵直、肌腱粘連等并發(fā)癥[3]。功能鍛煉要從簡單到復雜,從被動到主動,活動量從小到大,循序漸進。手術后第1天開始,患者在護士幫助夏進行患肢被動屈伸,活動范圍5~10°,10min/次。隨著手部耐受程度的增強,可逐漸結合分指板、橡筋網、健身球等鍛煉,以不斷提高患肢的肌腱滑動度。手術1~2周后開始適當進行主動或助動+主動鍛煉,但不應引起修復組織過度緊張。術后6~8周,待骨折部位穩(wěn)定后進行抗阻鍛煉,護士指導患者學習手滾圓球等訓練,達到不斷訓練掌指關節(jié)的目的。1.2.2 實驗組:在對照組術后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大部分手外傷多在患者無心理準備情況下突發(fā),并且傷勢較為嚴重,因此患者會表現出緊張、急躁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尤其擔心術后手部功不能恢復正常,部分患者甚至會將不良情緒發(fā)泄到醫(yī)護人員身上。護士應充分分析患者的各種心理狀態(tài),并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根據患者文化、職業(yè)背景等有針對性地制定心理護理方案。應詳細告知患者手術治療過程、目的及意義,使患者明白手術治療及術后康復治療的價值,以培養(yǎng)患者的信心,提升治療依從性[4]。注意經常巡視病房,要做到舉止文雅,保障工作忙而不亂,說話溫柔謹慎,用心贏得患者信任和尊重,使患者能夠擁有樂于合作的心理狀態(tài)。在護理工作過程中,應及時了解患者當前的需求和擔憂,同時要耐心傾聽,讓患者產生信任感,這樣有利于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和緊張。向患者講述康復方面的知識,并簡單介紹本院當前的技術水平,促進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術后康復。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合醫(yī)生向患者講解手部外傷的手術過程和預后問題,為患者做好心理鋪墊,最大程度地減少精神創(chuàng)傷[5]。出院后定期隨訪,監(jiān)督患者堅持功能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1.3 評定指標 術后2個月后隨訪,采用關節(jié)主動活動度(TAM)系統評定患者手部功能,分優(yōu)、良、中、差四個等級。優(yōu)良率為(優(yōu)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疼痛程度評定,共分為無、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及極重度疼痛等五個等級。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對全部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TAM評分比較 實驗組優(yōu)良率為9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優(yōu)良率(86.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TAM評分優(yōu)良率對比
2.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 實驗組輕度疼痛患者百分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極重度疼痛患者百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患者百分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對比[例(%)]
手術治療只能為手部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而功能的恢復最終很大程度依賴于術后的功能鍛煉[6]。術后根據患者手部的具體狀況盡快進行患肢固定,合并骨折的患者需固定4~6周,并給予未固定關節(jié)功能鍛煉。對于肌腱斷裂的患者,取患指伸直位石膏固定,15天后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器(CPM)鍛煉。一般情況下,骨科患者行手術治療后,具有功能恢復慢、制動時間長、臥床時間長、疼痛激烈等特點。而且,患者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對疾病缺乏足夠的了解,以及患者住院后環(huán)境有所改變,很容易出現一系列不良情緒?;颊呤軅蟪鲇趯贾A后的擔憂,常常出現精神緊張、焦慮、暴躁等負性情緒。再加上對病情不甚了解,麻醉減退后疼痛的出現,患者的情緒可能更差,嚴重阻礙疾病的康復。有研究表明,恐懼、焦慮等情緒會不斷降低機體的疼痛閾值,不僅影響手術的麻醉效果,也與術后疼痛密切相關[7]。因此,患者在手術前后可出現焦慮、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如不進行及時疏導就會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甚至出現絕望的心理,最終可引發(fā)一系列不良事件。有學者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對于任何疾病,不良心理均會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疾病的轉歸,甚至引發(fā)醫(yī)療糾紛事件[8]?;诖?,在對骨科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不僅要針對患者的疾病進行積極護理,同時還必須給予患者恰當的關心,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況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并根據患者的職業(yè)、文化背景、個人素質等制定相應的心理干預方案,講解手術、功能鍛煉的必要性,使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僅進行單純功能訓練的對照組患者TAM評分優(yōu)良率為86%,但實驗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后優(yōu)良率可達94%,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心理護理結合功能鍛煉能夠改善傷者手部的肌肉功能,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對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的分析表明,實驗組輕度疼痛患者百分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極重度疼痛患者百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結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感。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結合功能鍛煉應用于手外傷術后康復護理中,可改善手部肌功能、減輕術后疼痛感,有利于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袁作芝.72例手外傷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J].求醫(yī)問藥,2010,8(12):168-169.
[2] 葉潔芳,李群英.護理干預對減輕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0):1661-1662.
[3] 何家秀,陳廣瓊,汪和應,等.心理護理在手外傷患者術前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1,32(17):3545-3547.
[4] 葛中笑,金玉玲,李淑娟.心理干預對手術病人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1,24(4):2460.
[5] 祝燕琴.舒適護理對減輕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疼痛水平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0):84-85.
[6] 鐘玉娟,韋麗萍,趙佩珠,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復雜性手外傷患者術后康復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0):99-102.
[7] 張維民,徐翠平,林海鴻,等.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對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3):2610-2611.
[8] 蘆海英,張文香,王升英,等.護理干預在預防手外傷患者術后功能障礙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延邊醫(yī)學,2014,(3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