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娜
【摘要】針對目前日益嚴重的大學生心理危機,本文從生理因素、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三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并針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現(xiàn)狀提出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危機 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97-02
一、心理危機
1.心理危機的含義
CaPlan(1964)把心理危機定義為: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個體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通常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時所出現(xiàn)的心理失衡狀態(tài)。Glass(1964) 后來將心理危機界定為:問題的困難性、重要性和立即進行處理所能利用的資源的不均衡性[2]。兩個界定不各有偏重點,筆者傾向于將心理危機簡要概括為:人們處于嚴重生活困境并無法應對的緊張狀態(tài)。
2.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
(1)生理原因
有些心理問題是受先天生物因素影響的。有人曾經(jīng)研究過45對雙生子,發(fā)現(xiàn)同卵雙生子同患焦慮癥的比率為41%,而異卵雙生子同患焦慮癥的比率為4%。這說明焦慮癥具有遺傳性[3]。有機體的生物化學物質(zhì)異常也影響心理。甲狀腺分泌亢進,甲狀腺素增多,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過敏,情緒激動;甲狀腺分泌不足,會引起智力遲鈍,記憶衰退,情緒淡漠。
(2)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包括整個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等。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突發(fā)事件上的壓力,如突發(fā)的家庭變故、失戀、失貞等。二是學習生活上的壓力,尤其是大一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很多人一時難于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三是人際交往上的壓力,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彼此之前存在較多的差異,但是很多大學生不懂得交往技巧,自我意識又較強,常常由于生活瑣事沖突而心煩意亂。四是就業(yè)上的壓力,由于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大學生對前途擔憂而感到焦慮、緊張、壓抑。
(3) 個人原因
個體的主觀因素對心理健康很重要。經(jīng)歷同樣的突發(fā)事件不同的人應對的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能挺過來,而有的人卻一蹶不振。首先是個體的認知模式或稱思維模式存在差異。其次是個體的性格特征,性格軟弱、情感脆弱等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
二、危機干預策略
1.危機干預的含義
危機干預(Crisis intervention)也稱為“危機調(diào)解”,是對面臨危機的人采取迅速、有效的應對策略,使其能夠在避開危機的同時,達到進一步適應那種危機所適用的治療方法。危機干預是短期的,以解決本次問題為主,即通過社會和環(huán)境的干預以及與當事人晤談,集中解決當事人當下的感覺和困境,但不涉及糾正當事人的人格與行為模式[5]。
2.高校心理危機的干預策略
(1)建立心理自助體系
心理自助體系的核心是動員力量進行全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干預方面的教育,使他們不僅具有增進心理健康的意識,而且對心理干預工作形成正確的認識。一旦需要,能坦然、積極地接受現(xiàn)實,或選擇相應的心理干預途徑或方法。
其二,應將心理健康課程設為必修課。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的,是要讓大學生都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會學生樂觀面對困境,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獲得有效的幫助,以提高他們應對危機的能力。
其三,開展心理訓練與能力訓練活動。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是助人自助,最終目的是“授人以漁”。心理訓練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調(diào)適自己,適應社會規(guī)則。
(2)建立危機預警體系
危機預警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發(fā)展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和危機干預組織,建立一支業(yè)務精深、技能嫻熟的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指導團隊。這個團隊主要由專職心理教師、兼職心理輔導員和各院系心理輔導老師構成,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干預危機事件的主導力量。
其次,逐步建立健全學生異?,F(xiàn)象信息員制度??梢栽诎嗉壷绣噙x學生,擔任學生心理宣傳員,配合開展院系的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同時協(xié)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第三,要使危機預警體系發(fā)揮實際、具體、有效的作用,還需要對個別學生對象進行重點排查。
1)利用團體咨詢接近廣大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發(fā)現(xiàn)處理個別異?,F(xiàn)象。心理健康講座、主題班會、主題心理沙龍、定期的心理健康宣傳活動等,都可視為團體心理咨詢的形式。
2)重視特殊對象。這里所說的特殊對象,是指學生中特定的群體和個人,他們正面臨或將要面臨重大的生活事件、強大的心理壓力和緊張的應激狀態(tài),或者已初步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某種心理功能的失調(diào)或障礙。學校的心理干預就是要幫助他們正確面對和處理生活事件、心理壓力和應激狀態(tài),使其能夠走出心理陰影。
3)建立心理篩查機制。每年新生入校都應做一次心理健康測評,設立心理檔案。通過篩選、鑒別,及早發(fā)現(xiàn)那些有抑郁、焦慮、自卑、偏激、神經(jīng)質(zhì)、暴躁傾向的學生,并進行重點跟蹤和疏導,及時約談,防患于未然。
(3)建立專業(yè)干預體系
一般情況下,危機干預應遵循以下步驟:危險性評估→制定治療干預計劃→治療干預→危機解決后的隨訪。我國著名心理危機干預專家樊富珉在其研究成果中曾提出如下干預程序:
1)當危機事件發(fā)生時,學校應緊急組織危機應對小組,在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危害程度及性質(zhì),運用行政干預控制危機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圍。
2)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處理危機事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3)調(diào)查相關人員,了解危機事件發(fā)生的真實情況,初步調(diào)查處于危機狀態(tài)的當事人的身心狀況和應激源。
4)針對事件開展心理輔導。事件發(fā)生后,心理輔導老師或咨詢師要直接與當事人進行交談,為學生提供安全的場所,讓其發(fā)泄內(nèi)心的恐懼、悲憤,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參考文獻:
[1] 潘子彥.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9(1): 135-138
[2] 徐英. 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原因分析及干預策略[J].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3,6: 68-70
[3] 甘霖.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J]. 中國高教研究. 2013,10: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