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燕彥
摘要:研究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英語學困生的心理表現(xiàn),主要研究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自身、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因素。如何對英語學困生實施教育轉化呢?根據(jù)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思想,我們首先必須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透視,這才是對癥下藥的關鍵。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因素;研究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1)缺乏學習的持久性和意志力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影響。初中學生的年齡集中在13-16歲之間,正是兒童向青年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中學生好動,意志力薄弱,缺乏學習的持久性。作為初中繁多的課程,學生開始學習的時候,一部分學生感到難學,枯燥無味,多數(shù)英語學困生,學習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外界的微小影響都會對其產(chǎn)生干擾。他們缺乏持之以恒的鉆研吃苦精神,一些英語學困生也曾想過要發(fā)憤學習。但經(jīng)過一番努力,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理想后,逐漸喪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學習往往易受不穩(wěn)定情緒支配,學習熱情時冷時熱,從而造成英語學困生意志衰退、缺乏自信心、知難而退,形成失敗的消極心理。
(2)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英語學困生中50%的學生對缺乏興趣,他們感到學習只是一種負擔,學習只是為應付老師和家長。多數(shù)英語學困生是從學習無興趣開始的,他們從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及時預習和復習,養(yǎng)成了等待、依賴的壞習慣。以至時間久了基礎太差,對學習失去信心,如此惡性循環(huán),難以轉化。最終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上進的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二、教師方面的因素
(1)教師教法方面的因素。
初中生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思想活躍,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理趨向求新求異,對什么新事物都充滿好奇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渴望老師經(jīng)常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用比較新穎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出現(xiàn)在課堂上,討厭簡單重復,陳腐和俗套。從生理的角度看,單一的教學形式易導致大腦皮層刺激的單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而部分教師不能注意到學生這個心理特點,缺乏對知識的更新和對教法的不斷鉆研,形式單一,教學沒有新意課堂,氣氛沉悶。一堂課上的教學內容一項接一項,對于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猶如看電影似的過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
(2)非正常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積極上進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初中生較之于小學生,對老師的依賴程度有了一定的減退,但是老師依然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老師的舉手投足都對學生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某老師而熱愛其所教的課程,因為討厭老師,相應地討厭其所教的課程,所以不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造成部分英語學困生對學習的消極、抵觸心理。
(3)老師對學生缺乏愛心。
這是造成英語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缺乏愛心,就缺乏對學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愛,缺乏和學生的心理溝通,在學生出現(xiàn)學習困難或者犯了錯誤的時候,常常給予的是批評和歧視,對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動輒訓斥、找家長,甚至于蔑視等。
三、學校環(huán)境方面
學校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在中學生的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升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置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于不顧,把學生封閉在狹窄的生活空間,從課堂到課堂,從讀書到讀書,學習壓力大,作業(yè)量大。學校班額過大,教師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學生無任何課外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無法做到的學以致用,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家庭環(huán)境方面
(1)不良家庭環(huán)境導致學習困難
一些家庭在結構上發(fā)生變化,單親家庭俞愈來愈多的出現(xiàn),這類學生從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養(yǎng)成了孤僻、任性、貪玩、專橫、說謊、狡辯等壞習慣。情感受到傷害,致使這類學生對生活,對學習都喪失信心,更談不到樂趣了。我校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小孩的養(yǎng)育問題落在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些上一代人身上。這代人素質普遍不高,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yǎng)”上,他們不會“育”,也不敢“育”。因此隔代教育常常導致學習不勤奮,怕艱苦,沒規(guī)矩等。
(2)家長素質不高導致學習困難
由于家長素質不高,教育子女的方法、管教方式、教育思想都存在偏差?;驅ψ优谕颠^高,使學生難以達到家長的期望,從而使學生喪失信心;或對子女棍棒式教育,使學生難以忍受高壓,導致厭學。家長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價值取向也會深刻地影響著這類學生。如果家長認為知識再多也不如經(jīng)商實惠,勢必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這類學生家長不懂得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不注意身教重于嚴教的力量,不注意從小、從平時培養(yǎng)子女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憑個性自由發(fā)展,這也是造成學生向英語學困生轉變的重要原因。
(3)進城務工和隨遷子女,心理閉塞
課題組針對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習困難的10為學生的心理做了仔細的調查,據(jù)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對人際交往較敏感、對外界事物充滿敵意、性格偏執(zhí)、嚴重的焦躁情緒等。課題組成員對這類學生重點開展了心理輔導教育,鼓勵學生將內心的不安、焦躁等不好的情緒傾訴出來,教師在認真聆聽后,給予精神鼓勵的同時,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漸敞開心扉。該教師循序漸進地對這類學生進行心理開導,使其更加開朗,并積極參與到集體活動中。
五、社會環(huán)境因素
沉迷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絡游戲。當今社會,網(wǎng)絡普及已勢在必行,但當前管理還不到位,很多網(wǎng)吧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開設的。中學生上網(wǎng),真正用來學習的很少,主要用來玩電子游戲和聊天交友。不少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得不到快樂,得不到尊重,他們就從游戲和聊天中尋找自己失落的自尊,獲得虛擬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有的學生還沉迷于瀏覽色情網(wǎng)站,這對英語學困生的身心健康很不利,他們更無法面對或承受學習中的困難,以及學校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歧視。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學困生現(xiàn)狀調查及轉化對策[D].朱麗華.魯東大學 2013
[2]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策略的研究[D].孫晉蓮.山東師范大學 2012
[3]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張金明.蘇州大學 2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教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創(chuàng)建農(nóng)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個體檔案袋及制定脫困策略》GS[2014]GHB02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