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5G的進展比預計得更快。
“我們說5G的第一個標準有可能在2018年一季度發(fā)布?!敝信d通訊高級副總裁張建國說,但這實際提前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斑@預示著5G已經從一個無線技術上升為一個產業(yè)競爭?!倍诙€標準也將在今年年中凍結,5G將正式進入預商用階段。
按照既定的時間表,2020年將是5G正式商用的日子。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幾乎所有利益相關方都在摩拳擦掌:
華為與沃達豐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并在巴展上發(fā)布首款5G芯片——巴龍5G01;
中興聯(lián)合高通、中國移動完成了全球首個端到端系統(tǒng)測試;
英特爾在平昌冬奧會上進行了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5G技術演示……
在一眾廠商中,態(tài)度最積極的要屬通信設備企業(yè),這跟他們難以完成的業(yè)績相關。
“4G網絡大擴容已經結束,今年的任務很難完成了。”秦望曾在國內某通信設備企業(yè)運營商部門工作了數(shù)年。今年,還在這個部門工作的朋友向他抱怨。
如今,4G的用戶數(shù)在整個無線用戶數(shù)里已占到了百分之六七十?!霸撧D的都轉了,擴容的量很少了,但KPI還是像之前這么多。”
在這種形勢下,通信設備廠商,國內以華為為代表,國外以愛立信為代表,都希望下一波技術盡早投入使用,盡早變現(xiàn)?!叭绻凑找延械?G模式來建5G網絡,要幾千億元,甚至上萬億元的投資?!?/p>
與積極的設備廠商相比,電信運營商態(tài)度有些微妙、糾結,或者說有些“害怕”。盡管中國移動已經在多個城市進行5G測試,但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2018年的工作規(guī)劃中,只字未提5G。而他在“做好六方面工作”中提到的第一點,是“穩(wěn)固4G發(fā)展”。
“從商業(yè)角度來看,相比于美國、韓國,中國運營商做5G的動力沒有那么強?!盨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楊光對《財經天下》周刊分析,中國移動在2013年底才拿到4G牌照,到現(xiàn)在不過4年多時間,而聯(lián)通和電信拿到4G牌照的時候已是2015年年初。
“移動通信是10年一代?!睏罟庹f,相比之下,美國的4G從2011年前后起步,到2020年正好10年,市場培育充分,有足夠動力去做下一代的通信技術。
“5G基站數(shù),預期將成倍增長,巨額投資面臨挑戰(zhàn)?!敝袊娦偶夹g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畢奇曾表示,4G的基站價格是3G的一倍,預計5G基站的價格是4G的一倍。
如此高昂的投資額有些讓運營商吃不消。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在兩會上建議,可以通過共建共享等方式,降低運營商的風險,滿足萬物互聯(lián)時代下數(shù)據生產和傳輸需求。電信和聯(lián)通的規(guī)模都沒有移動大,財力更不及移動。
這是一筆并不難算的賬。中國移動每年的收入大概是1000億美元,而每年拿出2000億元人民幣用于投資,這筆錢中相當一部分用于無線部門。
高昂的投入卻未必能換來海量的收入。運營商知情人士算了一筆賬:現(xiàn)在,中國移動的用戶平均每個月貢獻10美元。而物聯(lián)網覆蓋下去之后,盡管數(shù)量龐大,運營商卻不一定能掙到錢,甚至可能是虧本服務。
物聯(lián)網需要網絡升級,但每個用戶平均收入值(ARPU)卻很低。典型的如無線智能電表遠程抄表服務,如果每個月收一兩塊錢,看上去不多,但電力公司心疼,移動公司又嫌少。
即使在運營商內部,對5G的態(tài)度也有分歧。“研究院可能站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角度會比較支持,但網絡建設部門考慮到龐大的測試工作,更傾向于用成熟的4G網絡?!睏罟鈱Α敦斀浱煜隆分芸治觯?G由于采用的是高頻段,需要建設更多基站,背后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按照原來的渠道,新的應用和場景在哪?能看到的就那幾個,而且你只是看見了,未來能不能收上來錢還不一定,這里有商業(yè)模式問題?!鼻赝硎?,只能去找新的場景。
“這就是怎么去平衡長期的國家戰(zhàn)略與短期的運營商利益的問題?!睏罟庹f,一方面,運營商作為企業(yè),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而另一方面,作為國有企業(yè),運營商還要考慮促進整個社會轉型,也要承擔社會責任。
“在5G部署上,絕不能再犯下4G時的策略錯誤,即不能過遲建設網絡?!敝袊?lián)通董事長王曉初直言,當年聯(lián)通在3G上有很大的先發(fā)優(yōu)勢,第一個拿到成熟的3G牌照,但后來卻在4G時被中國移動搶了風頭。
王曉初也承認,現(xiàn)在5G的技術和商業(yè)模式想得還不是很清楚,“還要給制造商和研發(fā)機構一些時間……國際公司和中國公司都要審慎,根據商業(yè)模式制定投入和應用的點?!?/p>
“商業(yè)模式現(xiàn)在肯定是不清楚的?!盨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楊光說,5G的全新應用場景帶來了新的機會,“實現(xiàn)這個場景卻需要漫長的過程”。5G用到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多長時間?工信部部長苗圩給出的答案是8~10年。短期看,5G最主要的商業(yè)模式還是靠移動寬帶掙錢。
“華為確實比較厲害。”業(yè)內人士潘波對《財經天下》周刊說。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日前發(fā)布的最新報告稱,華為在2017年擊敗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也是去年唯一一家在移動基礎設施市場取得份額增長的廠商,移動基礎設施業(yè)務的市場份額為28%。
“在2月27日,中國移動開標的服務器集采,我估計大頭是華為和中興?!彼M一步透露。
潘波在2016年曾去了一趟巴塞羅那,中國移動、愛立信等企業(yè)都集中在一個大展館里面,而華為除了在那個大展館有展臺外,又專門包下另外一整個大展館,門口站著五大洲的人,穿著各個國家的民族服飾迎賓。
如今,運營商市場只剩下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玩家。
當年,阿爾卡特并購了朗訊,合并后的阿朗又與西門子合并,最終并到了諾基亞的體系內。還有網友調侃,新公司名為“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北電公司”。愛立信和諾基亞一路合并下來,營收依然乏力,而華為卻一路高歌猛進,走到了全球第一。
當?shù)貢r間2018年2月26日,西班牙巴塞羅那,中興通訊在本次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的展臺實景。
“巴展駐北京的首席代表是華為出來的,巴展現(xiàn)在都快變成華為的附屬公司了?!鼻赝滩蛔「锌?。今年,巴塞羅那通信展最大的贊助商來自兩家中國公司,一家是中國移動,另一家是華為。核心展廳幾乎是“為華為和中國移動定制”。
華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市場的成功,反過來推動了中國企業(yè)標準話語權的增強。中國市場這么大,理應有話語權。
中國移動在全國的4G基站達到了180萬個,這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因為全美國所有運營商的基站加起來才30萬個。如此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催生了諸如華為、中興這類電信業(yè)巨頭。
華為的迅猛勢頭,早已引發(fā)了高通的注意甚至“害怕”。
2018年2月,華為在巴展上發(fā)布了巴龍芯片。這款號稱是“全球首款符合3GPP標準的商用5G芯片”,重達2kg,并非用于手機,主要為家庭客戶服務。
華為在其首款5G芯片上的宣傳,高通頗不以為然?!拔覀円部吹搅擞焉掏瞥隽怂麄兊?G芯片組,體積還是比較大的,并不適合于移動終端的需求。我們的目標一直是5G芯片組一定要滿足移動終端對尺寸、性能和連接速率的需求?!备咄ㄊ袌鰻I銷高級總監(jiān)Peter Carson在巴展上對媒體說。
在高通看來,他們在上一年的巴展上發(fā)布了全球首款5G調制解調器——驍龍X50,并于2017年10月宣布實現(xiàn)了全球首個5G數(shù)據連接?,F(xiàn)在華為強調自己是首款5G芯片,令他們不滿。
比起這種口水仗,最激烈的爭奪來自對5G標準的話語權。在通信行業(yè),標準的重要性被拿來與皇冠上的明珠類比。
“中國主導5G時代。”這是2016年11月份媒體報道中發(fā)出的聲音。當時華為主導的編碼方案獲得了標準機構3GPP的通過。這意味著,在5G的三大場景中,高帶寬的場景將使用華為主導的編碼方案。這也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yè)對抗美歐聯(lián)軍取得勝利的例子,也是反映了通信行業(yè)里各家公司實力的此消彼長。
事實上,媒體報道的“主導”說法顯然有些夸大。楊光透露,華為的編碼方案只是5G標準里的一部分,而5G的其他兩個場景并非華為的強項。第二階段的標準制定話語權仍掌握在高通等外國企業(yè)的手中。
來自中美兩國巨頭企業(yè)的暗戰(zhàn)還在持續(xù)。2018年初,高通在北京發(fā)起了一項5G領航計劃,首批參與的廠商名單包括聯(lián)想、OV、小米等,唯獨缺少了華為。
3月13日,特朗普否決了博通對高通的收購案,理由是“如果博通并購了高通,美國在創(chuàng)新科技和5G標準領域的領先地位可能會輸給中國。”而博通的一位前員工對《財經天下》周刊透露,博通與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的密切業(yè)務往來,是美國考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5G標準爭奪背后的利益尤為驚人。誰主張的標準獲得通過,意味著早期的專利積累將發(fā)揮優(yōu)勢。當年高通因為在3G、4G領域上萬件基礎專利,讓其賺得盆滿缽滿。無論是從國家戰(zhàn)略,還是從企業(yè)自身發(fā)展,自己支持的標準獲得通過,背后將帶來豐厚的利益。
從現(xiàn)在的競爭形勢來看,華為已成了高通強勁的對手。雖然雙方依然存在差距,但這個差距在逐步縮小。
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開幕,5G、AI技術獲關注。
但楊光認為,并不應該過分強調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叭A為和高通處于產業(yè)鏈的不同層次上,高通在芯片這環(huán)里還是比較有優(yōu)勢的,華為在系統(tǒng)設備也是一個領軍企業(yè)?!睏罟庹J為,華為即使生產手機芯片,也僅限于自己使用,并不會對高通造成太大沖擊,“而電信市場,最核心的目標是形成全球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大家合作把蛋糕做大?!?h3>“網絡點燃了我們”
蘇波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是一家AR眼鏡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他創(chuàng)辦的0glass專門為制造企業(yè)生產AR眼鏡,部分替代人工檢修設備。但他承認,現(xiàn)在大部分工廠都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糟糕的用戶體驗使得AR眼鏡出貨量十分有限。
事實上,在2015年前后,AR和VR一度受風險投資追捧,如今卻遲遲未能迎來爆發(fā)的節(jié)點。他們遇到的一個普遍尷尬是戴著頭暈,原因有兩個:分辨率太低,刷新頻率太低。
AR和VR的特效沒有辦法在4G環(huán)境下比較好地實現(xiàn)。眼睛看外部世界的刷新頻率大概為300多赫茲。而當前的VR頭盔的刷新頻率最高也才100多赫茲。眼睛對于分辨率的要求是8K,現(xiàn)在的VR頭盔一般只有2K,感到暈一點也不奇怪。
英特爾曾對CPU的渲染做了大量優(yōu)化,在固定網絡上運行,發(fā)現(xiàn)依然無法流暢帶動VR設備。“AR/VR沒有爆發(fā),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達不到?!?/p>
“別小看一個體驗升級,這是革命性的應用?!碧K波說。最早做智能手機的廠商是臺灣的HTC,那是2000年,但等到智能手機真正爆發(fā)已經是2007年前后。原因顯而易見,在2G網絡才剛剛鋪設的年代,完全沒有辦法帶動智能手機的使用。
3G網絡正式商用后的3年時間,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達到了一半?!熬W絡點燃了我們?!碧K波說,他同樣相信,5G將帶動AR應用的普及。
5G的應用想象遠非限于AR和VR。外界根據它的特性,把5G的應用場景總結成了三類:
一是寬帶增強。幾秒鐘下載一部電影,多路4K高清視頻同時流暢播放,360度的全景直播,以及AR/VR等技術將被廣泛使用。
二是高速率、低時延。這將適用于無人駕駛、工業(yè)自動化等領域,駕駛員在幾十公里外發(fā)出的操控信號,10毫秒之內就能傳達到車輛上。相比之下,人的每次眨眼是100毫秒左右。
三是海量連接。這適用于物聯(lián)網的特性,每平方公里內能夠達到上百萬的連接。
“當前已完成的第一個5G標準,主要針對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的應用場景。”華為張力鋒對《財經天下》周刊說,寬帶增強也是當下最迫切、最容易實現(xiàn)的場景。VR、AR、全景直播、4K高清電影等等,都將在不久進入人們的生活。一秒鐘下一部高清電影,這是5G時代人們熱議的話題。
“5G將為社會和工業(yè)帶來非常深遠和長足的變革,就像電力一樣重要?!敝信d徐皓說。根據高通在舊金山的5G模擬實驗結果顯示,5G用戶的瀏覽下載速度均值達到了1.4Gbps,是同等環(huán)境下4G網絡的20倍。
“大家對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需求會超過我們的想象?!迸瞬ó斈曜?G的時候,覺得3G就夠用了,做4G的時候也有這種感受,但每一次通信浪潮的到來,都會催生大量無法事前預知的東西?!皼]有4G就沒有移動支付,沒有滴滴。”
而5G又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