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文化特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2-0019-01
我雖不是專職體育教師,卻酷愛足球運動,每逢周末都會約上幾個球友踢上幾腳。源于自己對足球的熱愛和農村孩子對踢足球的向往,2012年,我作為學校僅有的一名兼職體育教師,萌發(fā)了搞校園足球的決心,并一路前行圓夢。
一、想辦法,完善硬件設施
搞校園足球,首先要解決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問題。如何建場地?建什么樣的場地?器材怎么辦?資金從哪里來?一系列的問題在我腦海中縈繞。對于偏遠的農村小學,擁有一塊合格的足球場,是多么遙不可及的事情?!爸灰枷氩换?,辦法總比困難多”,帶著搞好校園足球的信念,我利用課余時間想辦法,制訂學校校園足球的規(guī)劃,并反復修改、完善,待成熟后,把制定的方案向學校領導匯報,達成共識后,校長協(xié)同校委會人員多方奔走,積極籌措,在區(qū)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我校建成了一塊標準的七人制人工球場,為我和孩子的足球夢建立了場地家園。
二、領頭干,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活動場地建好了,新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作為一個偏遠的村小,連一個科班出身的體育教師都沒有,誰來教足球?怎么教足球?又成了我校開展校園足球的瓶頸。起初,學校嘗試聘請校外足球教練來教學,彌補專職體育教師的缺失。但一連聘請兩位專業(yè)人士都先后因學校位置偏僻、上班交通不便和工資低離開了。
在困難面前,我沒有退縮,作為學校兼職體育教師中最年輕的我,責無旁貸地承擔了學校開展校園足球的責任。每天,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足球技術、教學、訓練、特色操創(chuàng)編等知識,做筆記、寫反思,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對接,在教學中運用、揣摩、推敲、創(chuàng)新;課間、放晚學與學校的“小球迷”們奔跑、踢球、競賽,了解孩子們的興趣需求、運動能力,為有效開展足球活動做準備;周末積極參加各種足球培訓、業(yè)余比賽,在實戰(zhàn)中實踐理論,積累經(jīng)驗;借助網(wǎng)絡資源學習足球教學視頻,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在教學中運用。通過勤奮的學習、努力的鉆研,使自身的足球專業(yè)水平得到提升,先后創(chuàng)編了足球特色操、編寫出足球游戲校本教材,組建了周莊小學第一支足球隊,我校的校園足球一天天成長起來。
三、目標準,打造學校特色
我校位置偏遠,孤兒、留守兒童、單親兒童較多,由于長期缺少和親人溝通、交流,有些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閉、膽小懦弱。開展足球運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踢足球,更應通過足球運動,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養(yǎng)成健康的自信品格。
從關愛學生身心健康和育人目標出發(fā),提出“陽光體育,快樂足球,團隊協(xié)作,堅韌頑強,遵守規(guī)則,有序進退”的足球校訓。從足球熟悉球性動作中,精選出符合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的動作,將踩球、拉球、腳內側控球等技術與音樂融會貫通,創(chuàng)編出節(jié)奏感強、韻味十足的大課間足球特色操。在課間操的基礎上,我又帶動本組教師開發(fā)出幾十例足球游戲,外請足球專業(yè)人士幫助編寫了一套足球校本課程。每天課間操后,各班分人員、分場地進行足球游戲,學生不分男女,個個會踢球,年齡不分長幼,班班有球隊。每年開展3~4次小型足球競賽、一次足球文化節(jié)等活動。邀請家長參與,擔任裁判工作,提高家長對足球運動的認知,以利于家長提供支持。學校操場圍墻、走廊、教室處處是足球目標、知識、口號,學校形成了濃郁的足球文化氛圍。
自閉、孤僻的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競爭、學會了遵守規(guī)則……學習成績得到提高,變得開朗、陽光、自信。2017年,我校U9女足作為唯一一所村級小學參加徐州市“市長杯”青少年聯(lián)賽,一舉斬獲亞軍,改寫了徐州市青少年足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