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杰
(宣漢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四川 達州636150)
剖宮產是進行高危妊娠處理的重要手段,近幾年隨著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剖宮產率不斷升高。雖然剖宮產能有效解決高危妊娠,在降低母嬰死亡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術中、術后并發(fā)癥會影響產婦術后舒適度與生活質量,例如:腸粘連、產后出血、尿潴留、腸梗阻等。若產婦排尿功能受到影響會引發(fā)宮縮乏力,引發(fā)產后出血,有效的護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排尿困難、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優(yōu)質護理是在以人為本的護理基礎上,規(guī)范護理操作,充分關愛、尊重患者,護理服務更主動、全面。我院對剖宮產產術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效果明顯,現(xiàn)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探討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在改善剖宮產產婦產后排尿功能方面的效果,現(xiàn)作如下報告。
將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婦64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干預措施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有產婦324例。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2歲~39歲之間,平均(25.07±2.80)歲,孕周在36周~42周之間,平均(39.5±1.7)周,學歷:初中及以下48例,高中168例,專科及以上108例。研究組產婦年齡在22~40歲之間,平均(26.08±1.93)歲,孕周在36周~42周之間,平均(39.4±1.5)周,學歷:初中及以下60例,高中174例,??萍耙陨?0例。兩組在年齡、孕周、學歷等資料方面無較大差異,(P>0.05)。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中注意觀察產婦子宮收縮情況、陰道出血情況和切口情況,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遵循醫(yī)囑給予產婦靜脈滴注抗生素;叮囑產婦與家屬肛門排氣后或術后6h可食用流質食物,逐漸轉為正常食物;在鎮(zhèn)痛泵拔出后應將導尿管拔除,導尿管拔除后應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研究組產婦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護理干預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具備主動服務意識,加強巡視,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仔細觀察產婦情緒變化,可通過撫摸、言語鼓勵等方法給予產婦心理安慰與情感支持。此外還應與家屬進行交流,叮囑家屬多關心產婦,不可將全部精力注意在新生兒上而忽略了產婦感受,給予產婦更多關心、呵護,讓產婦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生理護理,產后疼痛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此時護理人員應對產婦疼痛反應充分理解,并向產婦耐心講解疼痛出現(xiàn)原因、持續(xù)時間,以提高產婦自控感,術后產婦應臥床休息,為了避免發(fā)生靜脈血栓,護理人員應叮囑家屬為產婦進行下肢按摩,易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時為產婦進行會陰護墊更換,對會陰進行清洗,保持產婦外陰衛(wèi)生。為產婦翻身時必須用腹帶將腹部傷口包好,有效降低皮膚牽扯引發(fā)的傷口疼痛[1]。術后6h后可為產婦墊枕,指導產婦保持舒適的臥位;環(huán)境護理,術后產婦進入病房應為產婦營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人員進入病房應做好輕講話、輕關門,病房光線柔和,避免產婦受到光線、聲音刺激。各項護理操作應集中進行,避免過度訪視,以免打擾新生兒、產婦休息[2]。實施導管護理、拔管以及會陰清洗等操作時應注意保護產婦個人隱私,做好隔檔措施;健康指導,產后應鼓勵產婦與新生兒早接觸,對產婦實施一對一健康教育,向產婦詳細講解母乳喂養(yǎng)相關知識,并向產婦與家屬講解產后飲食注意事項[3];排尿護理,術后根據(jù)產婦實際狀況指導產婦盡早下床排尿,若產婦存在排尿不暢,可指導其閉目聽流水聲誘導產婦排尿,此外還可對腹部輕輕按摩協(xié)助排尿。由于產婦產后身體虛弱,因此排尿時需有人在身旁守候,每間隔2~4h應開放尿管,有效訓練產婦膀胱收縮能力,促進產婦盡早自主排尿。
詳細記錄兩組產婦肛門通氣時間、首次排尿時間、排尿情況與滿意度。排尿情況:尿管拔出后能無需借助其他干預可自行排尿,為排尿順暢;尿管拔出后續(xù)借助開塞露塞肛等措施才可排尿為誘導排尿;尿管拔出后不能自行排尿,膀胱充盈后續(xù)再次放置導尿管為尿潴留。排尿成功率=(排尿順暢+誘導排尿)/n×100%;滿意度調查,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產婦實施滿意度調查,問卷共包含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項,所有問卷均當場發(fā)放并收回,比較兩組產婦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產婦首次排尿時間平均為(34.92±2.08)h,肛門通氣時間平均為(4.12±1.08)h明顯長于研究組的(23.49±2.08)h、(3.09±1.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產婦肛門通氣時間與首次排尿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排尿成功率為83.33%,明顯低于研究組的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產婦術后排尿情況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8.89%明顯低于研究組的98.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產婦滿意度情況比較
分娩本身具有較強的生理刺激,加之產后角色轉換,產婦易出現(xiàn)沮喪、焦慮等情緒。另一方面產婦剖腹產后疼痛會嚴重影響產婦舒適度,進而影響產婦臨床治療、護理配合依從性。護士是與產婦接觸頻繁的人員,良好護理模式在提升護理質量,改善產婦生活質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產后產婦排尿功能恢復能促進宮縮,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但剖宮產后產婦腹壁松弛,膀胱肌肉張力較差,膀胱容量增大后內部張力敏感性降低,進而影響膀胱逼尿肌收縮力,導致產婦排尿困難。此外在尿管拔出后,產婦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例如:傷口疼痛、排尿姿勢改變等因素影響排尿反射弧正常反應,進一步增加尿道括約肌張力,導致膀胱逼尿肌松弛無力,進而出現(xiàn)排尿困難,甚至發(fā)生尿潴留。優(yōu)質護理理念強調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注重基礎護理強化,深化護理內涵,提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高效、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進而提升護理服務整體水平。我院從心理、生理、環(huán)境、健康指導、排尿護理幾方面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結果研究組患者肛門通氣時間、首次排尿時間、排尿成功率以及產婦滿意度幾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進一步說明對剖宮產產婦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能縮短產婦首次排尿時間,促進產婦排尿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產婦肛門通氣時間、首次排尿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與排尿成功率,患者滿意度高,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吳西英.剖宮產術后病人疼痛評估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2,(4):201-202.
[2]方美麗,潘麗,王偉.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zhèn)痛效果觀察及護理[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7,(1):100-101.
[3]顧春怡,丁焱,朱新麗.剖宮產術后陰道試產婦女的圍產期評估與管理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5,(4):4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