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利,劉 超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目前,世錦賽是除奧運會比賽以外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賽事,是各國必爭之地,普遍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田徑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具有運動之母的稱號,因為它比的是速度、高度、遠度,要求運動員在最短時間內發(fā)揮出最大力量[1]。田徑運動的發(fā)展直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體育發(fā)展水平、科技發(fā)展水平和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在奧運會和世錦賽比賽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世界田徑強國必然是體育強國。通過對本屆世錦賽的研究,知曉當今世界田徑的發(fā)展格局,以便對我國田徑實力及努力的方向做一個客觀分析,對我國田徑的發(fā)展和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提供參考。
2017年倫敦世錦賽田徑獎牌分布特征為研究對象。
通過查閱國際田徑聯合會官方網站、中國田聯官方網站等收集關于2017倫敦世錦賽的比賽成績的相關資料以及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本校圖書館等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40余篇,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運用Micorsoft Excel 2013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
對上一屆北京世錦賽的獎牌數量及五大洲的分布情況進行歸納比較。
根據調查數據的統(tǒng)計結果,運用歸納、類比等方法進行邏輯分析,結合具體實際情況,通過演繹、推理,最終得出結論。
2017年8月4日田徑世錦賽在英國倫敦開幕,這是在2012年奧運會后,英國倫敦舉行的又一世界重要體育賽事。共有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 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本屆世錦賽的48個項目的獎牌爭奪。表1數據可看出,通過10 d的激烈角逐,美國以10金11銀9銅的絕對實力強勢回歸,位列獎牌榜的榜首,肯尼亞及南非分別位列2、3位。以鞏立姣、蘇炳添為代表的中國隊取得了2金3銀2銅的好成績,位列獎牌榜第5位。從獎牌榜上來看,這次是除了里約奧運會以外,中國隊取得的歷屆世錦賽最好成績,說明中國田徑的發(fā)展有長足的進步,這和學習西方科學訓練模式是分不開的。值得一提的是獎牌榜中提到的“中立運動員”,這是繼里約奧運會被興奮劑事件禁賽之后俄羅斯運動員重新回到賽場上的另一身份[2],雖然俄羅斯只派出了19名運動員,但是卻取1金5銀的不俗成績,可見,俄羅斯田徑的地位較高。本屆世錦賽不得不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就是牙買加。牙買加上一屆取得了7金6銀3銅排在獎牌第2名,而倫敦世錦賽取得1金3銅,排在獎牌榜的16名,相比之下一落千丈。相信在這次世錦賽的失利過后,牙買加一定會總結經驗教訓,在下一屆卡塔爾世錦賽,將會強力反彈,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
金牌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體育發(fā)展情況的一個標準,也是一個國家競技實力的集中體現。由表2可以看出,歐洲、美洲的金牌數占金牌總數的2/3以上,表現出雄厚的競技實力;也展現了歐洲、美洲在競技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非洲的金牌總數總是處在中間的位置,非洲運動員始終以中長跑為主項目來鞏固自己的田徑位置。而亞洲和大洋洲的金牌不足金牌總數的1/3,說明亞洲與大洋洲田徑運動發(fā)展相對薄弱。
表1 倫敦世錦賽金、銀、銅整體分布情況
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都需要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而銀牌、銅牌的產生就是對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體現。表3數據可以看出,歐洲銀、銅總數最多、其次是美洲,體現了歐、美洲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這也是歐洲、美洲長期稱霸田壇主要原因之一。非洲、亞洲以及大洋洲的銀牌、銅牌總數還不及歐洲,體現了體育后備人才相對較少,應多向歐、美洲借鑒培養(yǎng)經驗,以提高競技實力。
表2 倫敦世錦賽金牌分布情況
表3 倫敦世錦賽銀牌與銅牌分布情況
田徑之所以在各大洲普及,是素有“得田徑者得天下”的美稱。由于地域不同,優(yōu)勢項目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大洲的獎牌分布和獲獎項目有著顯著的差異。
表4的數據顯示,歐洲、美洲分別獲得了17、14枚金牌,占到金牌總數的35%和29%,處于領先地位,而歐、美兩大洲的獎牌總數加起來更是占到68%;充分證明了歐、美的霸主地位;非洲地位雖然沒有像歐美那樣無法撼動,但是在金牌總數和美洲差距較?。惶貏e是非洲中長跑的優(yōu)勢項目,在國際中也是無法撼動,而且一直保持著對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這使非洲與歐美洲之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亞洲與大洋洲,無論是金牌總數,還是獎牌總數,都無法與其它三大洲相提并論,兩大洲獎牌總和才占到了14%,充分說明了亞洲、大洋洲的競技實力與其他三大洲還有一定的距離,還需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表4 五大洲獎牌分布情況
我國現代訓練理論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的學者田麥久教授,根據運動項目所需的運動能力和特點進行劃分,分為體能主導類項目和體能綜合類項目。體能主導類項目根據運動的表現形式,將其劃分為速度性、快速力量性、耐力性3個項目類別。速度性項目包括短距離跑和跨欄跑;而快速力量性項目包括投擲、跳躍;耐力性項目包括中長距離跑、超長距離跑以及競走[4]。男子的十項全能以及女子的七項全能項目里包含跑、跳、投,所以歸為“體能綜合類”項目。
速度性項目中,美洲男子在上一屆田徑世錦賽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取得了總金牌7枚中的4枚、獎牌21枚中的14枚。通過表5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本屆田徑世錦賽中,美洲男子只拿到了7枚金牌中的3枚、獎牌27枚中的10枚;雖然取得了領先,但是與上屆相比,還是相差甚遠[5]。在過去的近幾屆奧運會和世錦賽中,“美牙爭霸”一直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特別是在男子100 m和200 m項目上,更可以把“美牙爭霸”這4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本屆世錦賽讓我們看到了博爾特與加特林在100 m中的針鋒相對,但讓人意想不到是,兩人都放棄了200 m的爭奪。由于只在短跨項目中取得了一枚金牌,使牙買加田徑頹勢出現;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洲在男子速度性項目上,未取得絕對的領先優(yōu)勢。在女子短跨方面,可以看出美洲整體實力處于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依然是絕對優(yōu)勢領先,并取得了7枚金牌中的5枚、獎牌21枚中的10枚,美國依然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是任何國家無法與之抗衡的。
從整體上可以看出,美洲在速度性項目,無論男、女都處于領先地位,歐洲和非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非洲選手范尼凱克,在男子400 m項目中成功衛(wèi)冕,亞洲的男子200 m和以佩爾森為代表的澳大利亞女子100 m欄,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帶動了亞洲與大洋洲田徑競技實力的整體發(fā)展。
表5 速度性項目金牌、獎牌分布情況
表6顯示,在投擲項目上歐洲表現出了較強的競技實力。男子、女子共設有8枚金牌、24枚獎牌,歐洲取得了7枚金牌和16枚獎牌[6],幾乎包攬了所有金牌,展現歐洲在投擲項目中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次之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取得了1金2銀1銅的好成績;特別是鉛球的領軍人鞏立姣,在參加了多年大賽后終于如愿以償地拿到了金牌,為中國投擲項目奠定了優(yōu)勢基礎。
在跳躍項目上,歐洲并沒有展現出超強競技實力,反倒是美洲在跳躍項目上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7];男子、女子取得了4枚金牌9枚獎牌,占到了全部獎牌的一半,成為美洲的優(yōu)勢項目;歐洲在男子跳躍項目中,沒有獲得1枚金牌,女子也只獲得了2枚金牌,顯示歐洲的整體競技實力處在下降趨勢。非洲在跳躍上取得了飛躍,拿到了2枚金牌,說明了非洲不僅在耐力項目取得優(yōu)勢,在跳躍上也可以取得好成績。亞洲、大洋洲在跳躍項目上,還需要總結經驗、學習新的技術以及訓練方法來提高訓練水平。
表6 快速力量性項目金牌、獎牌分布情況
非洲的地理優(yōu)勢造成了運動員耐久跑這樣特殊的身體機能,決定非洲在耐力項目的稱霸地位。由表7可知,非洲在本屆世錦賽耐力性項目中取得16金中的9金、48枚獎牌中的24枚;特別是在男子、女子1 500 m、5 000 m都把金牌收入囊中,彰顯了非洲運動員較強的競技實力,在女子800 m中,著名運動員塞梅亞蟬聯了這個項目的金牌,由此可見,非洲在耐力項目上的霸主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其次是歐洲,歐洲的4枚金牌中有3枚是在超長距離上獲得的,比如在50 km競走中男女全部獲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在男子10 000 m的比賽中,英國選手法拉赫,在被肯尼亞以及埃塞俄比亞運動員重重包圍下,經過激烈角逐,最后靠著超強的沖刺能力,蟬聯了該項目的金牌。從以上結果來看,非洲、歐洲幾乎壟斷了中長跑項目。至于美洲與亞洲,還不能與之抗衡,還處在進步階段,但是中國代表隊表現出了不俗的成績,成功蟬聯了女子20 km競走,在更長女子50 km競走上也取得了突破。
體能綜合類項目是對身體要求特別高的競技項目,一直被歐美國家占據。表8顯示,在本屆世錦賽上,體能綜合類項目所有的獎牌都被歐洲所占據,無論男女都表現出強勁統(tǒng)治地位,法國稱霸了男子十項全能、比利時稱霸了女子七項全能,而美洲、非洲、亞洲以及大洋洲沒能獲得一枚獎牌。
表8 體能綜合類項目獎牌分布
表7 耐力性項目分布情況
中國隊派出以蘇炳添、鞏立姣、張國偉、董斌為代表的46人,征戰(zhàn)本次倫敦田徑世錦賽。參加17個項目的爭奪,取得了2金3銀2銅的歷史第二好成績,2枚金牌分別由女子鉛球和女子20 km競走獲得,在女子投擲項目上,在里約奧運會參加12人只有7人通過了預賽,一人登上領獎臺,而倫敦世錦賽同樣12人參賽,取得了1金2銀1銅的好成績,很大程度說明了中國女子投擲項目有了新的突破。但是中國只在競走和女子投擲項目上取得突破是遠遠不夠的,希望中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補充新鮮血液,加強“走出去,請進來”的發(fā)展策略,使中國田徑在下一屆世錦賽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項目,挖掘新的奪金點,取得歷史性突破。
(1)從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獎牌分布特征來看,地理優(yōu)勢和項目性特征致使世界田徑格局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波動,但世界田徑的競爭朝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部分項目歸屬集中化,洲際間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項目。俄羅斯逐漸以中立運動員的身份回歸賽場重新加入競爭當中。
(2)通過整體的金牌、獎牌得出:歐、美、非的區(qū)域實力和項目性特征明顯,亞洲的田徑競技實力處于上升階段,還有上升空間。
(3)通過對金牌分析看出,歐、美洲具有雄厚的競技實力,非洲處于中間位置,與歐、美洲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亞洲與大洋洲與其他洲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有了長足的進步。對銀牌、銅牌的分析,歐、美洲之所以長期稱霸世界田壇是因為對后備人才著重培養(yǎng),而非洲也是一樣。亞洲、大洋洲人才儲備不足,人才培養(yǎng)重視程度不夠,無法在今后重大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4)世界田徑的發(fā)展向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由部分區(qū)域和優(yōu)勢項群產生,美洲依然在速度性項目稱霸一方,牙買加田徑的頹勢和美國的強勢回歸改變了競爭格局,歐洲無論在快速力量性項目、還是其它項目中都達到了遍地開花的效果使之競技實力大大增強,特別是在投擲項目中競技實力獨霸一方。非洲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先天的身體條件,在耐力項目上,肯尼亞與埃塞俄比亞國家為代表讓其他洲無法超越,非洲不僅在耐力項目上稱霸還可以在短距離和跳躍項目上有所突破。亞洲在競走、女子投擲以及跳躍項目具有爭金奪牌的實力,近兩屆世錦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和一定的突破。
(1)地理特征與項目性特征來看,國與國之間更應該加強交流,互相借鑒、學習科學的訓練手段,以及對優(yōu)勢項目的延續(xù)和對潛在優(yōu)勢項目的挖掘進行相互學習。
(2)亞洲競技實力還有一定上升空間。亞洲應多學習歐洲、美洲的科學化訓練手段,正確認識亞洲的優(yōu)勢項目,從而保證一定的國際競技地位。
(3)中國應繼續(xù)發(fā)揮和傳承現有的優(yōu)勢項目,如投擲以及競走類項目,經常參加歐洲舉行的賽事,特別是投擲項目,以賽代練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4)中國更應該注重運動員的科學選才,科學訓練手段,在科學化訓練進程中保證運動員的營養(yǎng)以及身體恢復來提高訓練水平,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費普勝.第23~30屆奧運會田徑獎牌洲際分布與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2):9-15.
[2] 戚躍,曹大偉.從第29屆奧運會田徑比賽獎牌分布看世界田徑新格局[J].安徽體育科技,2009,30(1):7-10.
[3]詹建國,張雨.第29屆奧運會世界田壇競爭格局變化特征分析——探討中國田徑運動發(fā)展方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 33(1):99-102.
[4] 曹大偉.從第1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獎牌分布看田徑新格局[J].懷化學院學報,2014,33(5):66-71.
[5] 尹繼林.世界田徑錦標賽快速力量項群格局和成績演進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29(4):87-91.
[6] 周國濤,趙一平,侯德利.北京田徑世錦賽獎牌分布區(qū)域特征分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9(6):86-89+93.
[7]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