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的情緒困擾有日趨普遍及惡化的現(xiàn)象,而一年級的兒童正處于幼兒園和小學的轉折期,家庭作為影響一年級學齡兒童的微觀系統(tǒng),對孩子情緒管理現(xiàn)狀必須要重視起來,而且情緒管理教育越早實施越好。本文從家庭的視角探討了一年級學齡兒童如何進行情緒管理的幾點策略,對培養(yǎng)學齡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一年級;情緒管理;家庭
一、 理論分析
情緒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專家都對“情緒管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進行了廣泛地關注和研究。由于“情緒管理”涉及的學科較多,所以其概念的界定也是各抒己見、意見不一。目前情緒管理研究的對象大多數(shù)是針對成年人或者是青少年以及大學生,而對兒童特別是低年級學齡兒童的研究則比較少。學齡兒童正是發(fā)展情緒認知、情緒察覺以及情緒管理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兒童如果能夠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將對日后面對更復雜的情緒體驗大有幫助,甚至可以預防青少年逃學、厭學、退學、犯罪、低成就等心理問題的產生。情緒管理教育越早實施越好,一年級的兒童正處于幼兒園和小學的轉折期,一方面要經歷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適應和成長階段,另一方面又面臨著中國特色的學業(yè)的壓力。這個時期進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二、 現(xiàn)狀分析
筆者曾經設計了調查問卷,將一年級學齡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對湖塘灣里社區(qū)的部分家庭進行了隨機調查,共隨機抽取了100戶含有一年級學齡兒童的家庭,進行了現(xiàn)狀分析,認為一年級學齡兒童的情緒管理現(xiàn)狀與孩子的性別、性格、健康狀況、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較突出。
三、 從家庭的視角進行情緒管理的幾點策略
1. 針對不同的性別采取差異性教養(yǎng)方式
從性別差異來講,女孩喜安靜、穩(wěn)定,男孩則天生愛冒險、喜變化、也富有攻擊性,所以都說女孩需要富養(yǎng),而男孩要窮養(yǎng)。這里的“富”、“窮”并不只是物質上的含義,而是指精神教育層面上的富有還是貧窮。富養(yǎng)女孩,就是要給予她們更多的情感上的關懷,適時地采取多種方式開闊她們的視野與見識,提升她們的修為和氣質。窮養(yǎng)男孩,則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挫折教育,在每一次小任務中都可以適當?shù)卦O置一些困難,讓他們懂得只有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讓他們懂得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也不能一勞永逸,讓他們在取得成功的同時更要懂得感恩、取舍。當然,無論兒子和女兒,對他們實施兼具“窮”和“富”的教養(yǎng)很必要。
2. 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體魄
調查中顯示,學齡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強弱與孩子身體的健康狀況成正比。因為一方面,有了健康的體魄,才有精力應付學習的壓力,才能更快速地接受新鮮事物,他們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會相對較強。另一方面,由于社會普遍重視學生學習情況,過分關注學習成績,給學校、家長、老師帶來了巨大壓力,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心理緊張壓抑,需要一定的途徑去宣泄,那么培養(yǎng)一到兩個體育類的興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選擇。
3. 建立良好的親子情感交流
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首先要求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他們的情感需要,學會傾聽孩子并做出積極的回應。特別是當親子之間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能靜聽孩子說話,進行平等交流,必要時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其次,家長需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不要一味追求孩子在智商上的高度發(fā)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應注意孩子在獨立自主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再次,要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平衡的家庭,一個家庭的教育理念肯定會出現(xiàn)沖突,但是家里的長輩之間首先應該達成共識,不能出現(xiàn)爸爸打、媽媽護、爺爺奶奶打掩護的狀況。在前面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庭中的父親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忽視孩子的教育,那么孩子的教育工作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母親的身上,而且這類孩子在家或靠外婆奶奶,或靠媽媽,在學校接觸的又都是女性教師,他們在生活中會更易焦慮、缺乏自信、膽小、愛斤斤計較?!梆B(yǎng)不教,父之過”,爸爸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進行親子交流,不能讓親子教育失衡。最后,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的興趣、特長等,挖掘孩子的潛能,發(fā)揮孩子的優(yōu)勢,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4. 避免過度鼓勵孩子競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個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大人會把自己工作上的競爭告訴孩子,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競爭思想。隨著小升初的壓力,家長們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刻拿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每次考試后,有的家長會問:“考了多少分呀?”有的家長就更直接:“考了第幾名呀?”適當?shù)母偁幰庾R需要有,一旦過度,只會適得其反。高度競爭性的孩子表現(xiàn)較少的同情心,這類孩子不會主動去關心別人。此外,若孩子本身的競爭意識不強,在家長的長期比較之下,有些孩子會產生很強的自卑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與交友,也不利于發(fā)展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5. 搭建科學有效的家校交流平臺
目前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僅僅靠家長自身的防治是不夠的。學校作為專業(yè)的育人機構,見多了形形色色的孩子,老師也許能一針見血地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但是一位老師需要管理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孩子,老師的精力也有限。所以必須搭建一個科學有效的家校交流平臺。一方面家長應主動聯(lián)系老師,定期到學校了解孩子學習、思想以及交友的動態(tài),并向老師交流在家里的學習思想狀況。另一方面學校也應召開多形式的家長交流會或者開展家長講座。特別是針對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很多習慣都沒有養(yǎng)成,家長也是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學校有義務將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提供給家長,讓家長獲得更加專業(yè)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袁宗金.兒童情緒管理的意義和策略[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
[2]趙娜.試論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情緒生態(tài)管理[J].才智,2014(22).
[3]龍?zhí)m.淺論兒童期的情緒管理[J]考試周刊,2013(43).
作者簡介:陳淑嬪,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