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對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素質不成熟,缺乏自律自制能力,很容易上課出小差,無法集中精力好好學習。只有讓孩子們在語文教學中集中注意力,才能更好地進行思考與探究,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我們本次研究的主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注意力;策略
一、 前言
小學生是一群對事物充滿好奇的群體,對于周圍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他們的目光。這種特征也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方式方法,讓學生把注意力關注到語文課程學習中,培養(yǎng)良好的注意力。這與《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語文教學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習主動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一致。
二、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探究
專注力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心理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動因。學生是否擁有專注力,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前提。而小學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其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學生。由于小學生都有著好玩好動的天性,他們活潑的性格特點,是一群對于各種事物充滿好奇的群體,但是他們又具有好奇心持續(xù)時間短的缺點。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刺激他們的求知欲,但是,不管什么方式方法都是會把積極性慢慢地褪去,一旦積極性小時,就很難再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學生與教師都會感到疲倦不堪。另一方面,在于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陳舊單一,不具有趣味性,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倦?yún)拰W心理,就會出現(xiàn)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的現(xiàn)象。比如,教師會把自己的姿態(tài)高高掛起,認為學生必須要服從教師的命令,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的學習主人。導致,很多學生配合教師進行互動,只是盲目地配合,并不明白教師在說什么,自己的思緒神游于課堂之外。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的策略
要注意課堂提問方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樹立良好的課堂教學方法,能增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會產(chǎn)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可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更多地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培養(yǎng)良好的注意力。
1. 巧妙設疑,喚醒學生注意力
語文教學活動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問,但是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比較枯燥無效,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無法讓學生長期保持高度的專注力,更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專注力的目的。如:在教學《龜兔賽跑》中,教師普遍問學生,龜兔賽跑的結果是什么?誰贏了?誰輸了?這樣的提問方式毫無吸引力。因此,教學需要精心地設置提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烏龜跟兔子誰的速度快?烏龜在賽跑中發(fā)揚了什么精神?兔子賽跑中有哪些驕傲的行為?以此類推,層層遞進地進行設問,然后讓學生跟著設置的思路走??梢?,巧妙的設問方式不僅能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更能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
2. 創(chuàng)新教法,集中學生注意力
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征和教學目的去設計教學方法。小學生注意力持續(xù)一般4-5分鐘,時間短,性格活躍多動,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差,很容易出現(xiàn)階段性疲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真正地使課堂氛圍趣味性和生動化。如,教師可以用游戲、比賽、猜字謎等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投入激情與精力。如《司馬光》一課中,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讓司馬光“活起來”,通過語言、舉止、動作、神態(tài)進行要求,凸顯角色地位,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來活化角色。
四、 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
多媒體具有音頻與視頻合二為一的特點,可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的呆板教學模式,聲音,圖像效果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吸引學生的關注力,并且豐富課堂教學信息。把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把語文教學直觀形象化。《虎門銷煙》,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把當時的圖片、文字、視頻同步播放出來,運用動畫的形式,把緊張而又激奮人心的快感充分地表達出來。把學生的全身細胞置身于戰(zhàn)前緊張的歷史情境中,產(chǎn)生共鳴,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五、 評價激勵,強化學生注意力
評價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來源于學生的課程成績,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越高,給予學生的認可與肯定就越高。而對于成績低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容易受挫與情緒低落,無法進行注意力集中。因此,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忽視過程。結果固然重要,但是需要對學生的過程給予肯定,以此來樹立學習信心。如學生的考試成績可能不好,但是平時很努力,可能方法存在缺陷,這時需要教師給予學生鼓勵,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認可。如平時上課認真,但是這次發(fā)揮不好,下次加油。用這樣的激勵性語言來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來強化注意力。
六、 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注意力意識
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自如。因此,需要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觀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都是擁有一個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不需要教師日囑萬囑,他們會很自覺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隨著教師的節(jié)奏前進。如,上課前的預習課文,課后的練習題練習,以及教師安排的作業(yè)。自覺性高的同學基本上不需要教師的督促,會主動地完成。又如,學生在上課期間走神或者開小差,可以友好地提醒學生,讓學生把思緒帶回到課堂中來。此外,還需要強化注意力集中帶來的積極作用,樹立榜樣,讓全體學生認識到注意力集中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塑造一個注意力集中的學習氛圍。
七、 結束語
簡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新穎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教學內(nèi)容為主,來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擴展思維方式。并且不斷地激勵學生,給予學生認可,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鍛煉成的,需要不斷地、長期地堅持,才能取得有效的結果,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余穎.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怎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J].小作家選刊,2016,10(4).
[2]張梅芳.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怎樣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思考[J].神州旬刊,2016,02(6):97-97.
作者簡介:周雪麗,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金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