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要求,語文課要“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且主要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基礎(chǔ)語文知識”。對于低年級語文教學來說,由于學習任務單一,教材簡單,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機械讀寫,使得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教材特點,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讀寫方式,把唱、畫、演等非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引入語文課堂,挖掘興奮點,增加快樂元素,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作為語文學習的方向,且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從語文課堂中掌握更多語文知識與方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主要還是以識字寫字為主,所以在課堂內(nèi)容上相對較少。但是,正是因為這些現(xiàn)狀,所以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語文學習興趣。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上課要有趣。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币虼酥挥袠?gòu)建快樂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語文是一門“很好玩”的課程,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注入“好玩”的元素呢?
一、 心中有詩,詞中有畫,在快樂中“識字”
低年級識字教學主要有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兩種形式,而集中識字大多是由一組意義相關(guān)的詞串組成。這些詞串獨立成詞,合轍押韻,便于誦讀。更能凸顯編者匠心的是這些詞語雖然相對獨立,但是意義相關(guān),讀起來如同讀一首雋永的小詩,朗朗上口。“識字”教學雖然在閱讀上沒有具體要求,但如果讓學生在理解這些詞串意境的基礎(chǔ)上進行識字,既增加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些極佳的識字資源,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詞串體現(xiàn)的優(yōu)美意境,通過快樂的學習體驗,完成識字任務,產(chǎn)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的情感。
二、 教無常法,學無定法,在快樂中“學文”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文質(zhì)兼美,快樂的元素無處不在,期待教師去挖掘它、利用它。
1. 在理解中“讀”文
許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追求大氣磅礴的誦讀、整齊劃一的朗讀、劃分角色“演”讀。這些都不失為讀文的好方法,但真正有效的讀書是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課文之中,用心與文本對話,隨著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自然會漸入佳境。在教學中我很少讓學生齊讀課文,而是讓他們自由閱讀,甚至叫他們捂住耳朵,自己欣賞自己的朗讀。不同的學生對課文有不同的理解,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只有自主的閱讀才會有獨特的感悟。
2. 在體驗中“演”文
對于低年級語文教學來說,其在內(nèi)容上相對較少,且語言多以生動形式進行闡述,便于學生了解和掌握課本內(nèi)容。并且,在語文課本中多以一些小故事或者童話故事作為課本內(nèi)容,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會更加感興趣,還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學習。而采取這種方式不但加大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能在教學模式上進行良好轉(zhuǎn)變。
3. 在欣賞中“畫”文
低年級學生對于生硬的文字不是特別感興趣,反而對于一些書本上的繪圖等有極大興趣,所以很多學生都喜歡在書本上進行“涂鴉”,以此增添書本的趣味。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學習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課本中進行適當繪畫。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本次課堂所學內(nèi)容進行繪畫,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該內(nèi)容學習的興趣。如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課本中所繪畫的圖畫,以及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來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對該知識學習的興趣,還能增加課堂學習趣味性。或者,在學習一些優(yōu)美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畫”的形式將所理解到的課文內(nèi)容畫下來。并且,在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會涉及一些詩歌配畫的形式,所以在課堂知識學習中既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優(yōu)美的文字,還能通過畫作感受到詩歌中所彰顯的意境。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就可以根據(jù)繪畫的方式來理解和深化課本知識,以此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
4. 在創(chuàng)造中“唱”文
隨著現(xiàn)今新課改的實行,在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容方面也進行了一些修改。尤其是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材中,詩歌所占比例越來越重,以此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價值觀。而對詩歌進行了解則會發(fā)現(xiàn),大多詩歌都會伴隨一定吟詠演唱來進行傳播。所以,唱詩不單單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應用,還可以通過課改的需求將詩歌進一步進行傳播,以使學生了解到新形式的詩歌藝術(shù)。如低年級學生語文課本中所含詩歌較多,有《歌唱二小放牛郎》,以及《快樂的節(jié)日》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唱詩的形式在語文課堂中所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唱詩過程中感受到語文詩歌的不同魅力。
三、 話中有情,心中有愛,在快樂中交流
構(gòu)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是快樂課堂的前提和基礎(chǔ),很難設(shè)想,一個面無表情,冷若冰霜的語文教師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所以,語文教師必須用自己的快樂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師一定要面帶微笑,充滿自信,才能讓學生有如沐春風之感。特別是在與學生的語言交流中要和藹可親,決不能使用有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語言。低年級學生背上書包是學生,放下書包就是在親人懷里撒嬌的娃娃。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一般不使用“××同學”的字眼,我覺得那樣太正規(guī),和學生的生活距離太遠。喊他們回答問題時,我會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口吻叫他們“寶貝,這個問題你來回答”,我還會叫他們?nèi)槊?,會喊他們“小伙子、小美女”,每次這樣叫他們,他們都會顯得十分開心。課堂上我一般不會站在講臺上不動,我會走入他們中間,拍拍他們的小腦袋,正正他們的帽子,以示老師喜歡他們。在他們做錯事的時候,我會站在他(她)面前,難過地嘟著嘴,有時還會做一個“刮鼻子”的動作。如果他們把字寫錯了或?qū)懙牟缓每矗揖凸首黧@訝地問他:“這是什么字呀?”“你這么寫,它媽媽肯定不認識它的!”一句話,我要讓學生覺得語文老師很好玩,以此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之,構(gòu)建活力四射的語文課堂并非難事。只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取合理手段和教學方式,一定可以激發(fā)低年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活力。
作者簡介:侍梅花,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宿豫區(qū)侍嶺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