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筑梅
摘要:"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愛茶之人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茶道內(nèi)涵,會不斷的去追尋各種各樣的器皿來作為茶藝編創(chuàng)中的主泡茶器。茶器的世界包羅萬象,品類繁多,通用而言,主要的泡茶器皿被歸納為玻璃杯、蓋碗和紫砂壺。玻璃杯適用于綠茶卻不適用于沖泡其他茶類,紫砂壺適用于其他茶類卻不適用于綠茶。相較而言,蓋碗通用于六大茶類的泡法可算是實用性最廣的茶具了。本文就玻璃蓋碗用于雙蓋碗茶藝編創(chuàng)流程中展現(xiàn)的茶道理念、審美觀念和實用價值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雙蓋碗;編創(chuàng)流程;審美;實用
一、玻璃雙蓋碗用于紅、綠茶展示的茶藝編創(chuàng)流程解說詞及茶道內(nèi)涵
(一)展演中心圍繞“順其自然”的茶藝編創(chuàng)
選用茶品:名優(yōu)綠茶、桐埜紅茶
選用茶具:玻璃提梁壺、玻璃蓋碗、玻璃公道杯、玻璃品茗杯
背景音樂:太極
主題內(nèi)涵:一方泡茶席,就是一片天地。四時變換,草木榮枯,冷暖交替,萬象經(jīng)綸,皆能在此間通過茶藝的方式展演人前。古語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調(diào)和五行,處厚無言,默然成化,可謂自然妙法。我們選用全套的玻璃茶具結(jié)合功夫紅茶與功夫綠茶的沖泡方法同步展演,除去玻璃器皿自身晶瑩剔透的性質(zhì)便于視覺審美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其能夠通泡六大茶類的特質(zhì)決定。特別在紅茶、綠茶的沖泡過程中,綠茶因其精細鮮嫩的特征不宜加蓋悶泡,紅茶則相反,在雙蓋碗的展演中對紅茶的悶泡與對綠茶的開蓋泡法,以及紅茶紅艷明亮和綠茶清湯綠葉的湯色,正合天地自然陰陽開闔的玄機。綠茶的鮮爽清涼,紅茶的甜潤溫暖,綠茶的禪靜幽雅,紅茶的愛博心芳,無一不在行茶的過程中詮釋著這片天地運行自然的茶道理念和人文內(nèi)涵。
第一道:平生恣意為茶忙,月下風清氣正揚。
攜來云魄煎茶趣,摘去星魂煮水香。(備具候湯)
第二道:爾雅萬千成氣象,清心濟世灑甘霖。(潔具溫杯)
第三道:榮枯幾度芳華漸,造化佳人玉體陳。(賞茶)
第四道:俯察品類含章目,名士風流宿西廂,余情無待尚輪轉(zhuǎn),女子東籬隱瀟湘。(投茶)
第五道:壺里春秋壺外道,壺里佳茗,壺外佳人笑。(搖茶聞香)
第六道:子蘭空谷傳幽響,王者三才養(yǎng)太息。(涼湯)
第七道:蓮心瑩潤通靈韻(潤綠茶),一樣花開妙法華。(沖紅茶,蓋)臨水觀心知動靜,清音沖沸小山茶。(沖綠茶、紅茶壺蓋)
第八道:風行水上逍遙闕,倚歌笑看世無雙。(刮沫、趕茶、翻茶)
第九道:幽篁林下鳳來儀,流水潺潺山月惜,水火既濟兩相宜。(出湯入公道杯)
第十道:何事翩躚蝴蝶忙,冷暖更替物華章。(開蓋、放蓋)
第十一道:大方無隅存公道,平分秋色琉璃湯。(分茶、敬茶)
第十二道: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請君飲去滌煩惱,爽朗情思天地華。(敬茶)
(二)展演中心圍繞“芳心博愛”的中心的茶藝編創(chuàng)
選用茶品:名優(yōu)綠茶、桐埜紅茶
選用茶具:玻璃提梁壺、玻璃蓋碗、玻璃公道杯、玻璃品茗杯
背景音樂:知音
主題內(nèi)涵:紅茶溫暖甜潤,綠茶清涼甘美,前者如同愛戀的給予真摯釋放,后者如同回歸的清明與人寂地花開。微怔一侘拈花綽,回首無心作路人。若無相欠,怎會相見?跨越時空,我們每個人都住于塵世,渴盼各自的執(zhí)守,愛與回歸,默然成化,默然助推。緣聚一方泡茶席,便是陰陽流轉(zhuǎn)、情暖心間的好道場。
第一道: 芳心博愛自然道,情暖酸辛笑擔承。(備具候湯)
第二道:弱水三千成氣象,一瓢濟世浥輕塵。(潔具溫杯)
第三道:美人俠骨馭天真,妙曼閨中見風云。相逢何必乾坤造,處厚柔剛笑眼溫。(賞茶)
第四道:月圓花好撥茶趣,名士風流宿西廂,問君何語對天長,女子東籬隱瀟湘。(投茶)
第五道:壺里春秋壺外道,壺里佳茗,壺外佳人笑。(搖茶聞香)
第六道:子蘭空谷傳幽響,王者三才養(yǎng)太息。(涼湯)
第七道:蓮心瑩潤通明鏡(潤綠茶),一樣花開妙法華。(沖紅茶,蓋)沉浮生涯觀水花,清音沖沸小山茶。(沖綠茶、紅茶壺蓋)
第八道:春風拂面流年寂,逍遙仙侶世無雙。(刮沫、趕茶、翻茶)
第九道:幽篁林下鳳來儀,流水潺潺山月惜,水火既濟兩相宜。(出湯入公道杯)
第十道:何事翩躚蝴蝶忙,盎然春意滿園香。(開蓋、放蓋)
第十一道:公道杯中存公道,平分秋色琉璃樽。(分茶、敬茶)
第十二道: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請君飲去滌煩惱,爽朗情思天地華。(敬茶)
二、簡論玻璃雙蓋碗茶藝推廣的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
(一)審美與精神內(nèi)涵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琉璃常被作為清凈美好的器皿,“幾度夜深尋不著,琉璃為殿月為燈”,常與佛家的智慧相融一體,藥師佛曾發(fā)愿“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煞綱莊嚴。過于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yè)?!倍诠I(yè)時代,考古學家常把透明的稱作玻璃,半透明的稱作琉璃。在筆者看來,選用茶器,不論是玻璃還是琉璃的材質(zhì),都象征著茶性的純?nèi)慌c清凈之體,同時也是泡茶人一片冰清玉潔的道心。
兩千多年前隱于深山的鬼谷子先生認為,機心是術(shù)。若無“道心”統(tǒng)御,術(shù)越高,行越偏。到頭來不僅難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難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禍及自身,殃及他人!同樣,作為主泡臺上的那個人,我們更應以“道心”統(tǒng)御這方小小的天地,在有序而自然的展演過程中,對柔剛、方圓、開闔、動靜以及氣韻的把握都是對天地自然的參悟與傳達。從審美的角度來說,采用玻璃蓋碗沖泡茶葉時,會與人“倒空碧浸軟琉璃,云收天凈如水”的通透之美,采用半透明的琉璃蓋碗沖泡茶葉時,則與人“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的世幻朦朧之態(tài)。不論選用哪一種材質(zhì),都在傳達著這套雙蓋碗茶藝背后的茶道內(nèi)涵與理念,是與自然、與天地、與萬物相通,與人文、與世界、與自己相融的。
茶的本性就是集張揚與內(nèi)斂于一體,茶人的精神修為更應如此。開合有度,冷暖更替,都是順其自然、默然成化的。
當我們在泡茶席上進行玻璃雙蓋碗茶藝的展演時,不僅僅是在對觀眾講述這套行茶儀式背后的茶道內(nèi)涵和審美,同樣也在順應紅茶和綠茶兩種不同茶類的脾氣和性格來進行演示的編創(chuàng),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也在經(jīng)由雙蓋碗茶藝來回歸和修繕自己——茶有茶的脾氣,人有人的性格,我們因茶修而完善處世的襟懷與方法。器物、投茶量、水溫、時間、空間等等,都是一種人對茶的配給與調(diào)和,同樣也是茶對人的考驗與磨合。
從審美而言,它需要泡茶人與賞茶人皆能擁有一份住于當下的閑情逸致,才能更好地融入其間感受和領略那份素樸純?nèi)?、曼妙清凈的美好?/p>
(二)實用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
雙蓋碗茶藝表演不僅適用于紅、綠茶的同臺展演,也適用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茶道文化展示和推廣:
1.茶、酒文化的同臺展出,如在貴州,是煙、酒、茶的故鄉(xiāng),茶、酒同臺,一陰一陽,一柔一剛,龍虎相爭,雅俗共賞,頗有妙趣。
2.同類茶中對比品鑒的交流與鑒賞。諸如祁門紅茶與閔紅的同臺展演,或都勻毛尖和湄潭翠芽的同臺演出。這對于茶企策劃一場品鑒活動來打造和推廣自己的茶葉品牌,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意義。
3.以茶為媒的鴛鴦茶藝,用于茶企七夕、情人節(jié)的活動策劃與主題包裝,或婚慶活動的跨界經(jīng)營和推廣。
4.琉璃或玻璃茶具及其文化內(nèi)涵的推廣。
三、茶藝編創(chuàng)的重要性
俗話講:“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不少茶藝愛好者在觀賞茶藝時往往只注意表演時的服裝美、道具美、音樂美以及動作美而忽視了最本質(zhì)的東西——茶藝程序編排的內(nèi)涵美。一套茶藝的程序美不美要看四個方面:
一看是否"順茶性"。就是按照這套程序來操作,是否能把茶葉的內(nèi)質(zhì)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泡出一壺最可口的好茶來。各類的茶性(如粗細程度、,老嫩程度、發(fā)酵程度、火工水平等)各不相同,所以泡不同的茶時所選用的器皿、水溫、投茶方式、沖泡時間等也應而不相同。表演茶藝,如果不能把茶的色、香、味最充分地展示出來,如果泡不出一壺真正的好茶,那么表演得再花哨也稱不得好茶藝。
二看是否合茶“道”,通俗地說就是看這套茶藝是否符合茶表演背后展示的茶道精神。茶藝表演既要以道馭藝又要以藝示道。以道馭藝,就是茶藝的程序編排必須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論為指導.以藝示道,就是通過茶藝表演來表達和弘揚茶道的精神。
三看是否科學衛(wèi)生。目前我國流傳較廣的茶藝多是在傳統(tǒng)的民俗茶藝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有個別程序按照現(xiàn)代的眼光去看是不科學、不衛(wèi)生的。有些茶藝的洗杯程序是把整個杯放在一小碗里洗,甚至是杯套杯洗,這樣會使杯外的臟物粘到杯內(nèi),越洗越臟。對于傳統(tǒng)民俗茶藝中不夠科學、不夠衛(wèi)生的程序,在整理時應當揚棄。
四看文化品味。主要是指各個程序的名稱和解說詞應當具有較高的文學水平,解說詞的內(nèi)容應當生動、準確、有知識性和趣味性,能夠藝術(shù)地介紹出所沖泡的茶葉的特點及歷史。
近年來,筆者一直遵循著這樣的茶藝編創(chuàng)原則和理念,與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一起融入到雙蓋碗茶藝編創(chuàng)的解說詞中,成為企業(yè)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也在推廣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我們的顧客群體欣賞與認同。故而,不管是從雙蓋碗茶藝所展演的茶道精神理念實用性還是審美性的角度,筆者認為這套茶藝編創(chuàng)的展演對企業(yè)文化的展示和推動從而激活終端市場來說,都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和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