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蓮花
傾聽是指體會對方談話中表達出來的言語及潛在意思,以及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系列動態(tài)過程。傾聽能力是人一生當中必不可少的品質(zhì)與素養(yǎng),包括記憶音節(jié)、理解音節(jié)、辨別音節(jié)等多方面能力。對于低段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提高其課堂傾聽能力,是更好學習基礎知識的必要條件與基礎,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也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課堂為對象,對如何培養(yǎng)低段小學生傾聽能力進行了專業(yè)性的論述。認為可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即為:
低段小學生年齡小,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從而降低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通過調(diào)查可知,低段小學生教學活動共三個階段,具體包括:其一,復習階段,也就是上課的前十分鐘,在教師的指導下,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并引入新的課程;復習階段學生思維敏捷,且注意力集中;其二,講授新課階段,為上課的10-30分鐘之間,這階段有學生會出現(xiàn)啃咬手指、做小動作、走神或說小話等開小差現(xiàn)象,若教師不及時制止,將會影響到大部分學生,不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其三,復習階段,即本堂課的最后10分鐘,教師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前兩個階段相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注意力愈發(fā)的不集中,甚至開始出現(xiàn)插嘴、起哄等現(xiàn)象。由此可見,教學時間越長,那么學生的注意力也就愈加不集中。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師可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傾聽能力,來使他們集中注意力,為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低段小學生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而轉(zhuǎn)移注意力,造成課堂教學質(zhì)量低下。一般情況下,學生受室外環(huán)境及其他學生干擾程度較大。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日益深入,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可運用上臺表演、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方式,來提高低段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運用能力。但這種教學模式過于開放,若教師沒有管理好課堂秩序,非但不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使整個課堂混亂不堪。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低段小學生年齡小,不具備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若有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肆意大吵大嚷,那么將會帶動其他學生的情緒,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存在巨大的負面影響。另外,開放性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不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在課堂上也較為自由,但也更容易被室外的交通工具或動物所吸引,從而降低教學的整體效果。
如前所述,提高小學生的傾聽能力,除了要提高其排除干擾能力與注意力分配能力之外,還要給予信息辨析與處理能力高度重視。那么,究竟何為信息辨析與處理能力呢?通常是指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辨析與總結(jié)的能力。低段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不足,所以信息辨析與處理能力較差,需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之下方能完成辨析和總結(jié)。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信息辨析與處理能力,具體為:第一,豐富教師的授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第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圈定好知識重點與難點,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及質(zhì)量。
1.提高低段小學生傾聽注意力分配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嚴格控制上課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適時鼓勵學生,采取多元化的授課方式,結(jié)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已有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精彩的教學視頻與形象的道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令其產(chǎn)生傾聽的欲望,從而自覺自動的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知識。
2.提高低段小學生抗干擾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 教師應嚴格把控課堂紀律與講課節(jié)奏,盡可能減少外界干擾學生的因素。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講述聽和傾聽兩者之間的存在的區(qū)別,所謂的傾聽,并非單純是指用耳朵這一人體器官聽聲音的過程,而是面部表情、大腦、眼睛及耳朵均要參與其中;同時,教師還應加大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力度,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以及性格特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疏導,以免因消極心理狀態(tài)的存在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3.提高低段小學生對授課內(nèi)容的辨析與處理能力 備課是教師熟悉教材內(nèi)容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做好備課工作。此外,還應了解班級學生的性格特征與認知水平,并以此為依據(jù),選擇教學方法,制定教學方案。小學生年齡小,正值天真爛漫的年紀,所以往往更喜歡自由、開放的教學方式,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才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之下,積極的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辨析、總結(jié)與整理,對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我國低段小學生若具備較高的注意分配能力與傾聽能力,那么在教師開展教學時,將會集中精力聽課,汲取更多的知識。而教師通過利用周遭教育資源、更好的把控課堂的秩序與上課節(jié)奏,教導學生如何排除干擾因素,并獲取教學過程中有效的知識內(nèi)容,這對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理解能力以及傾聽能力均有著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結(jié)論也可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探析之中,為提升我國低段小學傾聽能力以及教學質(zhì)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希望能夠?qū)ο嚓P領域有所幫助與啟示。
[1]馮李琳.低段小學生語文課堂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2]康青.管理溝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17.
[3]張國朝.淺談備課之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J].科教文匯,2011(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