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如
前言:語言是一門相對較為通俗的藝術,也是一個人整體素養(yǎng)的主要表現(xiàn),學生學習語言,主要是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用文明、優(yōu)美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從而不斷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小學是打基礎的極端,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價值,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不斷提高[1]。
1.教學語言應當具有精簡性 語言是一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外在反映,語文教師應當為人師表,在教學的過程中雖不必做到出口成章,但應當要做到不說粗口話、臟話,更不能隨便用惡俗的語言去批評、指責學生。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其所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語言表達的邏輯,沒有誰會愿意聽一個人反反復復去說一個觀點。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做到語言精練,即用最簡練的語言去講解課文,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避免啰嗦、重復,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與抵觸,從而讓學生逐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并意識到其實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事情不必長篇大論[2]。除此之外,教師教學的語言還具有邏輯性、嚴謹性與凝練性,不能盡是空話套話,并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引起學生思考與探究,了解語言背后額含義,從而使得其學習逐步達到登堂入室的效果。
2.教學語言應做到抑揚頓挫 語文課程是一門對語言要求非常之高的課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并試圖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聽課的興趣與熱情。由于小學生天性愛玩,具有十分強烈的求知欲,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開展課程教學,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3]。如學習到《小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提出幾個問題,如“我們都知道小動物會過冬,那小動物為什么要過冬?”、“你們覺得小動物會怎樣過冬?”通過提出問題來制造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與熱情,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深入淺出、一舉多得,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提的問題主要是圍繞教學內(nèi)容所提出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引導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該篇文章的內(nèi)容的了解與認識。
3.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與生動性 語文是一門相對重要的課程,對學生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主要是因為語言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主要媒介,想要別人能快速聽懂自己所說的話,則必須要注意語言的科學性、凝練性與邏輯性。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園丁,其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引導者與輔助者,因此,教師應當學會規(guī)范自身的教學用語,在講課的時候做到條理分明、邏輯通順、層層遞進,讓學生能盡量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并將課文的內(nèi)容與知識點準確傳達給學生[4]。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組合在一起所表達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因注重語言的嚴謹性與科學性,清晰地向?qū)W生闡述自己想講的內(nèi)容,以免引發(fā)歧義。
生動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起學生聽課的欲望與熱情。語文是一門具有開放性與靈活性的課程,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靈活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加深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與認識讓其能逐漸學會靈活運用語言。如遇到某些學生不懂的詞語或成語時,教師可用通俗生動的語言來加深其對這個詞語的了解與認識,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4.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前提與基礎,也是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語言不僅要具有科學性以精簡性,還必須要具有啟發(fā)性,因為只有啟發(fā)性的語言才能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由此可見,語言并不是簡單的交流溝通的工具,而是我們認識自我、了解世界的手段,小學生正處于接受語言教育的階段,且尚未具備獨立的思考與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與鼓勵,因此,語文教師應做好學生的啟蒙者,并通過語言來啟發(fā)學生,引導其認識世界、認識自己[5]。如學習到《沙云雀的心愿》這篇課文時,教師可隨機提出幾個問題,如“云雀的心愿具體是什么?”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讓其能主動去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從而不斷提高學習的效果。在課堂結束之余,教師可發(fā)表感言:“環(huán)境保護應當從我做起,雖然你們年紀還小,但是你們也可以為環(huán)境保護做出一些貢獻?!睂W生聽完教師的感言后,會獲得較大的啟發(fā),并下定決心做一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在生活中做到不浪費紙張、米飯,不亂扔垃圾,這就是語言所具有的啟發(fā)性。
結語:總而言之,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起到了直接的影響,為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應當注重語言的使用,用美的語言去塑造美的課堂,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果。
[1]歐曉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有效性[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01):229.
[2]秦萍.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未來英才,2017(13):107.
[3]李學欣.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把握和運用能力[J].才智,2015(01):199.
[4]王春麗.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6):186.
[5]周紅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轉(zhuǎn)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