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提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為高中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提高高中德育實效,應以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生活方式為落腳點,把學生看作完整、充滿活力的人,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主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以人為主體、以生活為中心、以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模式相一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圍繞社會生活,在教學中確立高中生的主體地位、從高中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高中生積極參與,關注高中生個體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成為當前提高高中德育實效的必然選擇,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個必修模塊——《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所散發(fā)的生活氣息得到了很好體現,它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高考為指揮棒,承擔著為高等院校選拔學生的任務,因而高中教育變成了專才教育和精英教育,而非通才教育,由此導致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公民”“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抽象概念,目標過大、過高,偏于理想化和政治化,成人的標準、整齊劃一的要求偏離了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實際,對高中生個體的現實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關注不夠,忽視了高中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和接受水平,沒有尊重高中生在現實生活成長中所表現出的個體差異,只注重少數學生的發(fā)展,忽視了絕大多數學生,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眾基礎,很難為學生所認可,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進而使學生形成一種逆反心理。
在舊的課程標準中,高中思想政治遵循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雙基”標準,強調馬克思主義常識和社會科學常識教育,使理論知識變成帶有理想化色彩的規(guī)訓和教條,導致教育內容過于貧乏和空洞,忽視了高中生學習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和社會實踐,內容編排與高中生的生活進程沒有緊密結合。
受“唯高考分數論”的招生體制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以教師的說教為主,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高中生只是被動接受、機械執(zhí)行,已有的生活經驗不能成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這種靜態(tài)的教學方法忽視了教育活動中所蘊涵的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相連的人文價值與人文精神,缺乏生活氣息,導致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偏重認知,注重說理,忽視踐行,從而造成高中生不能將已有經驗和新學習材料聯(lián)系起來,很難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生活相脫離,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實現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貫徹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使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關注高中生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fā)展,同時注重開發(fā)高中生的稟賦和潛能。
1.確立由精英到大眾為實踐基點的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以廣大高中生為對象,從他們的現實需要出發(fā),并為廣大高中生服務。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回歸到廣大高中生,以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依據,從現實生活出發(fā),制定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目標,而不僅僅將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部分高中生群體,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更具有實現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2.構建由單一到多層的目標體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層次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根據高中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同層次的思想意識和人格素質以及思想品德發(fā)展的梯進式特點,從而形成不同層次的目標。這種層次性目標是由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實際狀況的層次性和它的梯進式發(fā)展特點所決定的。所以當教師面對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和教育對象的層次性時,應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由單一層面走向多層次,針對不同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區(qū)分不同的層次,構建由單一到多層的目標體系,將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使不同思想層次的高中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定位,不以服務高考為唯一定位,進一步體現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師運用多樣化教育方法,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課堂教學與活動參與有機結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與實踐性的完美結合,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再精心的教學設計,也沒有現實生活給予高中生的教育更真實、深刻。教育的作用就是幫助受教育者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世界,也就是說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注重體驗,把社會發(fā)展的過程納入到教育過程中,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真實地反映生活,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進、融入到高中生的生活中,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文的關懷,培養(yǎng)高中生的觀察力、判斷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高中生的求知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身的體驗過程中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可以促使高中生踐行體驗,即通過把體驗回歸生活、運用于生活和實踐,將之逐步升華為自身的態(tài)度、品質、信念、技能、實踐能力等素質。
回歸生活的教育,才能實現其本真的意義和價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實現途徑,對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