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軍
生物學科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很多人認為生物是“副科”不重要,所以教師很少花心思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學生也很少主動去學習和理解這門課程,更不用說自主探索了,導致大部分的初中學校生物課的教學效率都不高。本文擬通過對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構建的主要途徑進行探討,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新思路。
教學的主場地是課堂。要徹底改變單純教師“問”、學生“答”的現(xiàn)狀況,把課堂變成學生“問”的天堂。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教師的精講是必要的,但學生表達自己的認知、情感的交流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少講,而把大量時間放給學生,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用腦想、嘗試練、動手做,進行探索交流活動。如,學生能發(fā)現(xiàn)并提出的問題,教師不點破,留給學生思考;同學之間互動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解,留給學生講解;學生能進行的操作活動,教師不代替,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從而喪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要開發(fā)其潛在能力,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其關鍵在于教師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學習指導方法。把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問”的助教地位讓給學生,教師從“幕前”到“幕后”,學生則由聽眾變?yōu)閷嵺`參與者——活動的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知識并轉化為己用,同時獲得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實踐證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獲得語言技能,提高進行交流的能力。
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也作為認識的對象,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全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策略,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思考、學會歸納總結,形成學習的能力,受益終身。
1.教學生學會讀書 使學生養(yǎng)成讀書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逐步學會學習,首先要誘發(fā)學生“讀”的欲望,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個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話題,激發(fā)學生自學課本,探求下節(jié)課新知的強烈動機和興趣。
2.教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 觀察力強的人,善于發(fā)現(xiàn)圖形的特點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進行正確、恰當?shù)嘏袛?,合乎邏輯的推理,因此必須重視觀察力的培養(yǎng)。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有明確的目標、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把觀察與思維想像結合起來,提高觀察的效果。
在指導學法過程中,要以訓練學生的思維為主線,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邊聽邊想,邊看邊想,邊做邊想。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機會,多留一點思考的時間,多提供一點表達思維的機會。教學生做到3個“善于”:①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②善于隨著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③善于從同學的發(fā)言中啟發(fā)自己思考。
3.教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學生要真正理解以至運用一定的方法,必須學會歸納學法,然而歸納學法并非易事,須經(jīng)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引導。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教師總愛自己小結,其實,很多知識可以讓學生去小結。通過學生小結,能及時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進一步促進主體性的發(fā)展。這樣既鞏固了新知,檢查了效果,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達到了“課結束,趣猶存”的良好效果。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實驗動手能力是學生進行生物學研究深造的前提,是深入學習生物學的基礎,為使學生能夠掌握完備的實驗操作技能,具備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提高認識,重視生物學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現(xiàn)代生物教學技術,改善教學方法,通過對實驗課程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只有保證了該類技能的掌握,學生才能進行更加復雜的實驗技能的學習,才能進行更復雜的實驗操作,為此,教師在平常實驗技能講解中,要注意詳細處理,不易掌握的地方和重點的地方應該反復強調和示教,以保證學生掌握所講內(nèi)容,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要給予學生及時的、正確的指導,并且及時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不規(guī)范操作和錯誤,確保學生高質量的掌握基礎實驗操作技能。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教學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制約,然而追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位生物學科教師的強烈愿望,愿同行們用心探索,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使生物教學獨具特色,自成風景。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