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蘭
摘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國家,對于整個國家發(fā)展而言,農村的發(fā)展是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對于學校教育來說,也是如此。在農村學校教育中,更多是基礎的小學教學,而即便是對于農村階段的小學教學來說,整體的教學也并不那么輕松,其中除開學校教學條件設備的問題之外,還存在一個很嚴重的現象,就是農村小學的學生厭學情緒很嚴重,基本上配合教師進行教學,從而便導致了整個教學效率的低下。因此,本文將立足于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農村小學生厭學成因及對策展開探究。
關鍵詞:農村教學;小學教學;厭學成因及對策
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因而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投入也就更多,同時也會更加的重視,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扎實性。而針對農村地區(qū)而言,也是如此,國家和社會一樣十分關注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在不斷提高對農村地區(qū)的財政支出,但是即便如此,在農村地區(qū)的學校教育中,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看到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并不高漲,甚至還帶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這樣一來就導致了農村小學的教學效率低下,農村的學生也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知識。因此,對于農村小學教師來說,教師迫切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成因,并對這些原因展開分析,從而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促進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本文將結合相關的農村小學的教學事例,對農村小學厭學成因及對策進行探究。
一、厭學的成因
在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想要真正的解決學生厭學這個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找到學生厭學的原因,并通過分析這些原因,才能夠找到其中正確的解決方式。下面,我將針對厭學的成因,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古板
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是很容易因為一個喜歡一個教師,而選擇喜歡這門課程。而如果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選擇應用的都是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整個人的教學態(tài)度都比較古板,那么學生對于教師的喜愛就會大打折扣。而如果教師一直改變相應的教學方式的話,那么學生就必然會對這個教師所教授的科目產生厭倦的心理,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二)缺少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
其次,對于農村地區(qū)的學生來說,他們和城市的學生有所不同。農村學生他們的父母是不能常常跟在學生身邊的,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學生在家庭教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所缺失,雖然說家里面還是會有長輩像爺爺奶奶,或者是舅舅舅媽等照顧,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父母教育的意義還是不能夠被替代的。再加上,對于現在的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比自己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哥哥姐姐們,在讀完初中之后就輟學出去打工賺錢了,所以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誤區(qū),覺得讀書是沒有用的,從而就更加容易誘發(fā)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最后,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自己對于學習缺乏一種主觀能動性。學習其實是很主觀的,如果說學生自己對于學習都沒有一定的動力和興趣,那么無論教師怎么做,學生都一樣會形成厭學情緒。
二、相應的解決對策
根據上面我所提到的三種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原因,下面我將相應的提出一些解決對策,并結合一定教學事例,對相應的對策進行分析。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針對上面所提到的教學方式古板問題和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要轉變教學方式,通過運用一些靈活又有意思的教學方式來展開課堂教學。其中之一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進行課堂教學。在現在的農村小學教學中,雖然說和城里相比還是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這些年來,政府對于教育的事業(yè)的支出,在農村小學中,還是完善了相應的教學設備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懂得運用起來。
例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其中涉及到像寓言故事的教學,如《紀昌學射》,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視頻動畫的形式,給學生播放《紀昌學射》的故事,通過這樣一種直觀的方式去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的向往和喜歡。除此之外,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愛上語文課堂學習,并對語文學習形成一種動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給學生推薦兩本書《中國寓言》和《伊索寓言》。通過這樣一些有意思,而且還有教育意義的課外讀物,來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習慣和動力。
(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
第二,針對上述提及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家庭教育的引導的問題,教師就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加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其中最為直接能夠體現這一點的做法,就是教師落實家訪的工作,從而實現家校之間教育工作的聯系和互動。
例如,農村小學班主任教師要做到定時對學生進行家訪的工作,其中這個家訪不僅僅只是說去到學生家里,與學生的長輩進行對學生管理和教育的溝通,而且,班主任還要和學生的家長保持的定時的聯系,并建議家長能夠定時和孩子進行溝通和教育,最好是能夠回到孩子的身邊。但如果說實在因為生活沒有辦法走開,班主任也可以建議家長定時和學生進行視頻和電話的溝通,從而來達到對學生的教育,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很期待孩子在學校能夠獲得好成績的。而針對家中管理的長輩,班主任也要和他們多多溝通,讓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之外,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讓學生知道讀書是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獲得成功的。從而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讓家庭教育回到正軌上來,解決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的學校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而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則更是重中之重,畢竟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的基礎階段,所以更應該要重視起來。在農村小學教學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教師來說,教師不能夠對這種現象放任不管,而是需要從現象的本身出發(fā),去分析產生這種形象的原因,并從原因著手,從而去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收獲和成長,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才有意義。
參考文獻:
[1]覃甲英. 農村小學生厭學心態(tài)的成因和應對策略[J]. 小學教學參考, 2008(24):37-37
[2]陳躍. 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厭學現象的原因及其對策研究[D]. 渤海大學, 2015
課題號:2016B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