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華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和幼兒園語文教學有著根本性不同。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與幼兒園教學的銜接,解決好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學習中的不適應,我們有必要減緩教學的坡度。因此,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輕松、愉快的游戲教學,實行有效的幼小過渡和銜接,積極促進小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幼兒教育;銜接;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幼兒園教學有著根本的不同。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與幼兒園教學的銜接,解決好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學習中的不適應,我們有必要減緩教學的坡度,盡可能創(chuàng)設安全、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輕松、愉快的游戲教學,使小學語文教學適應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兒童的心理特征,實行有效的幼小過渡和銜接,積極促進小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一、幼小階段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方法的差異性
在幼兒園,教師基本上是采用直觀法組織教學活動,以游戲、表演、唱歌為主,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通過感知語言材料就可以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任務。同時,幼兒階段以聽為主,對孩子們掌握字詞量方面要求較松。而到了小學之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要求同幼兒園相比有了明顯的不同,教學方法的差異使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適應不了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化。
(二)教學方式的差異性
幼兒園階段的文章篇幅短小、內容簡單、易學,教師教學主要以活動課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是邊學邊活動。在教學中教師經常利用頭飾、手偶、圖片甚至是生活中的實物來創(chuàng)造情景,正好適應了幼兒階段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而進而小學階段,課文篇幅開始增大,字詞量也在增大,課文加長,難度加深。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太快,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情境創(chuàng)設的問題,孩子們學習興趣喪失速度加劇。
(三)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差異性
目前,孩子們在語文學科學習中,普遍存在著書寫不規(guī)范、作業(yè)粗心馬虎、拼寫錯誤多、字詞難記等現(xiàn)象。很多孩子對老師的依賴性也太大,什么都需要老師講解,主動性、探究性太差,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四)語文學習的認識差異性
幼兒園階段語文學習只是過重的強調孩子們的說、聽,不側重孩子們語文知識的學習;過重的強調課堂活動的形式,而忽視了活動的效果;過重的強調課堂的習得,而忽視課后的鞏固。
二、幼小銜接中語文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從幼兒到小學,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幼兒園時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是沒有任何壓力的,而小學,基本以學習為主。根據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定,一年級語文每周9課時,接近總課時的30%了。也就是說,小學以學習為中心。這樣的學習生活讓許多孩子一時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此時,作為教師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tài),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開學第一節(jié)課,我就帶孩子參觀校園,在參觀的過程中,不斷用自豪的語氣介紹學校,學校真漂亮,當一名小學生是件多么有趣而厲害的事。讓孩子產生當一名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在學習上,教師更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孩子學習時要多用鼓勵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二)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對幼小銜接有個最大的片而性認識那就是重知識儲備,輕能力培養(yǎng)。為了能更好地適應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進一步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他們如何預習、聽課、溫習、作業(yè)、復習、考試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提醒或指導。我認為,小學語文老師有必要讓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同時,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進行真實情景下寫作的習慣。
其實,一個好的習慣比孩子認識一百個字或背一百首古詩更好。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當你習慣改變,你的生活也隨之改變。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決定孩子的未來生。我們要從坐、立、行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坐立行要有一定的要求,坐如鐘,要求學生坐得端正;立如松,立要立得精神:行如風,行要行得矯健。通過長期的訓練,逐步形成種習慣。還要引導學生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wěn)定和持久,盡最上課后不上洗手間,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言等。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姿勢,有助于提高書寫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孩子們閱讀習慣,保持學習的持久性、專注性,激發(fā)孩子喜歡閱讀、喜愛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提煉孩子們自身素質能力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們能力的發(fā)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孩子們的能力易于幾養(yǎng)成,過了培養(yǎng)期,過了關鍵期,孩子們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特別困難。到小學時,整個環(huán)境變大了,活動的空問變人了,自由度變大了,特別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眾性,多給孩子們展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各項任務。還要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克服困難,當孩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和信心,給于適當的方法和學習指導,讓孩子們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讓孩子能自信地說:我能行。
總而言之,幼小銜接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廣小學大語文教師長期重視,持之以恒。教師在緩解孩子們入學各種不適應障礙,幫助他們渡過銜接期,更快地適應小學語文學習,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