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莉
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不是很大,我們便在幼兒園西側的狹小空間開辟了一塊種植園地。
春天到了,教師帶領幼兒將種子種入田里,引導幼兒為種子澆水、除草、施肥,給西紅柿、黃瓜架桿,觀察蔬菜寶寶的生長變化。秋天到了,放眼望去,種植園里的蔬菜綠油油、水靈靈,五顏六色,可愛極了。幼兒一個個化身為勤勞的“小蜜蜂”,飛奔進種植園,瞧!他們在小小的種植園里探頭探腦張望著、觀察著、詢問著、討論著、采摘著,盡情欣賞著大自然的神奇和自己播種收獲的杰作。
這塊種植園地面積不大、通風不太好、陽光照射時間短,原本硬硬的土質并不適合種植,但經過后勤人員的悉心打理、師幼的精心澆灌,種植園里的植物長勢喜人,成了幼兒最喜歡的地方,是幼兒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按悍N秋收”的過程中,幼兒觀察了解了一粒種子的破土而出,一起發(fā)現(xiàn)春有芽、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樹的美麗四季輪回,感受到了生命成長的歷程是如此美好。當疾風暴雨將植物刮倒時,我們引領幼兒想盡辦法將植物扶起并給予更多的關注,告訴他們成長過程中除了快樂還有艱辛,即便是一粒小小的種子,也許會遇到諸多的風風雨雨,但只要不怕困難、努力拼搏、頑強抗爭,就會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幼兒不但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喜悅,品嘗到收獲的快樂滋味,更增加了熱愛和珍惜生命的情感。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鼻宄娙嗽队煤喍痰?0字,詮釋出生長在潮濕地段的苔蘚的生命狀態(tài):微不足道,小如粒米,缺乏陽光和充沛營養(yǎng),卻在默默無聞地獨自開放,開花結果,成就牡丹一樣的精神光彩。
這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苔》被鄉(xiāng)村教師梁俊及來自貴州山里的孩子們真情演繹。正如梁老師所言:“詩,是我們生命的注解。”曾經是一粒卑微的苔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為苔蘚的我們沒有放棄向上生長的激情和動力。小苔蘚也可以讓生命充滿質感,要讓每一個幼兒的精神充滿沉甸甸的分量,就看我們如何去觀察、發(fā)現(xiàn)和引導了。
生命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作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要像了解種子成長規(guī)律一樣去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他們提供適宜的“陽光、空氣、水分和溫度”。要像梁老師對待山里的幼兒一樣因勢利導、靜待花開,促進每一位幼兒健康快樂并富有個性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