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學軍 張冰
神經(jīng)膠質(zhì)瘤是最常見的高致死率惡性腦部腫瘤,盡管手術切除、化療與放療等手段已經(jīng)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但患者的生存期仍然較短[1-2]。預后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膠質(zhì)瘤細胞常常會侵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給治療帶來很多困難[3-4]。近年來,大量研究已經(jīng)表明microRNA(miRNA)的異常表達在惡性神經(jīng)膠質(zhì)瘤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miRNA通過調(diào)節(jié)關鍵蛋白的表達,能夠極大地影響腫瘤的增殖與侵襲。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體在細胞間起到了重要的通訊作用[5]。外泌體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其攜帶的miRNA等物質(zhì)會影響癌癥的發(fā)展和轉移等過程[6]。細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介導細胞的接觸抑制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和增殖,因此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7-8]。研究顯示,miRNA-1246可促進肝癌的轉移與侵襲[9],因此膠質(zhì)瘤的高侵襲性,是由miRNA-1246介導的CADM1表達水平變化導致。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循環(huán)中膠質(zhì)瘤來源的外泌體,是否通過miRNA-1246作用于CADM1促進膠質(zhì)瘤的增殖與遷移,為膠質(zhì)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1.組織樣本:從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2015至2017年住院的惡性膠質(zhì)瘤患者中隨機挑選30位與健康志愿者中隨機挑選30位納為本次研究對象。排除標準:(1)嚴重心臟、肝臟、腎臟、肺功能不全;(2)合并感染、腫瘤、免疫性疾??;(3)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該研究通過了赤峰學院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都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所有組織在切除后立即冰凍并保存于-80℃,以備進一步實驗。
2.細胞系:U-118 MG人腦星形膠質(zhì)母細胞瘤(北京北納生物公司)。
3.實驗試劑:DMEM培養(yǎng)基(美國Gibco公司),Lipofectamine 2000(美國 Invitrogen公司),外泌體分離試劑(美國Invitrogen公司),雙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試劑盒,RIPA裂解液,PMSF,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SDS-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CCK8試劑盒,cDNA第一鏈合成試劑盒與Trizol(上海碧云天生物公司),CADM1一抗(武漢博士德公司),HRP標記的二抗(武漢博士德公司)。
1.膠質(zhì)瘤細胞系培養(yǎng)與轉染:U-118 MG細胞培養(yǎng)于含10﹪胎牛血清與1﹪青霉素-鏈霉素的高糖DMEM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環(huán)境37 ℃,含5﹪CO2。在細胞生長至90﹪密度時,以Lipofectamine 2000作為轉染試劑按照操作說明將miRNA-1246模擬物或抑制劑轉染至細胞內(nèi),每孔加入50 μl培養(yǎng)基稀釋的 2 μl Lipofectamine 2000。
2.外泌體提取與鑒定:使用外泌體分離試劑從人血清中分離外泌體。500 μl血清2 000×g離心30 min 去除雜質(zhì),吸取 300 μl與 60 μl分離試劑混合,4 ℃孵育30 min,室溫下10 000×g離心10 min,吸棄上清液,加入150 μl PBS重懸,4 ℃保存?zhèn)溆?。外泌體多聚甲醛固定后滴加到銅網(wǎng)上,乙酸雙氧鈾負染,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外泌體的形態(tài)。
3.細胞侵襲實驗:使用Matrigel基質(zhì)膠包被的Transwell小室測定U-118 MG細胞的侵襲遷移能力。實驗分為對照組、miRNA-1246抑制劑組與miRNA-1246模擬物組,各組設6個復孔。加100 μl無血清培養(yǎng)基細胞懸液至Transwell上室,600 μl培養(yǎng)基(10﹪血清)加入下室。24 h后取出小室,PBS溶液洗滌后甲醇固定30 min,0.1﹪結晶紫染色20 min,鏡下觀察。
4.細胞增殖檢測:使用CCK-8試劑盒檢測細胞增殖。實驗分為對照組、miRNA-1246抑制劑組與miRNA-1246模擬物組,各組設6個復孔。U-118 MG細胞貼壁于96孔板并培養(yǎng)48 h后,每孔加入10 μl CCK-8試劑,繼續(xù)培養(yǎng)2 h,使用酶標儀測定450 nm處吸光度值。
5.Western Blot:在冰上使用RIPA裂解液裂解組織標本或U-118MG細胞,4 ℃條件下12 000×g離心20 min后收集上清液,使用BCA試劑盒測定蛋白濃度?;旌系鞍着c上樣緩沖液后進行SDS- PAGE電泳分離蛋白。隨后轉至PVDF膜,封閉液封閉,CADM1一抗4 ℃孵育過夜,HRP標記的二抗室溫孵育2 h?;瘜W發(fā)光底物工作液處理后,置于Tanon-5200化學發(fā)光分析系統(tǒng)內(nèi)顯影。使用GAPDH作為內(nèi)參。
6.RNA提取與定量RT-PCR:使用Trizol按照常規(guī)方式提取組織與細胞或外泌體中的RNA[10]。使用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cDNA第一鏈。隨后使用SYBR Green I染料在CFX Connect 熒光定量 PCR檢測系統(tǒng)中進行RT-PCR,以GAPDH做歸一化處理。使用2-ΔΔCt法對RNA水平進行相對定量。miRNA的熒光定量使用miRNAqRT- PCR系列試劑盒進行。引物序列如下:GAPDH上游引 物:5'-CTCAGTTGCTGAGGAGTCCC-3',下游:5'-ATCGAGAGAAGGGAGGGCT-3';CADM1上 游:5'-TCAACACGCCGTACTGTCTG-3',下游:5'-GTGGGAGGAGGGATAGTTGTG-3';miRNA-1246:5'-AATGGATTTTTGGAGCAGG-3'。
7.報告基因構建與熒光報告實驗:包含CADM1 3'非翻譯區(qū)的報告基因pGL3載體質(zhì)粒由吉瑪基因合成(CADM1-WT)。同時也合成了結合位點突變的報告基因(CADM1-Mut)。細胞在24 孔板培養(yǎng)至貼壁后,以100 ng每孔的濃度轉染至U-118MG細胞,同時轉染的還有miRNA-1246模擬物和模擬物對照組,每組設置3個復孔。轉染24 h后使用雙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試劑盒檢測各組熒光強度。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蛋白水平、RNA水平、侵襲細胞數(shù)量、450 nm吸光度和熒光強度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CADM1蛋白與miRNA-1246含量的關系采用直線相關法分析多組間及兩兩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檢驗,線性回歸分析檢測負相關性。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液中提取外泌體并進行觀察。透射電子顯微鏡結果表明,外泌體呈球形,直徑約40 ~ 100 nm(圖1)。隨后使用Western Blot檢測了外泌體的特異性表面標志蛋白CD63與HSG101(圖2)。定量RT-PCR檢測外泌體內(nèi)miRNA-1246水平,結果表明患者來源外泌體內(nèi)miRNA-1246 濃度高于對照組(P< 0.05,圖 3)。
圖1 透射電鏡觀察外泌體(×1000)
圖2 Western Blot檢測表面標志蛋白CD63與HSG101
圖3 外泌體miRNA-1246水平檢測
圖4 普通顯微鏡下觀察膠質(zhì)瘤細胞侵襲能力(結晶紫染色,×200)
CCK-8實驗檢測了U-118 MG細胞在轉染了miRNA-1246模擬物或抑制劑之后增殖能力,結果表明,轉染了miRNA-1246模擬物的細胞增殖能力高于未轉染的對照組;相反,轉染抑制劑之后細胞增殖能力則降低(P< 0.01,表 1)。Transwell實驗結果也表明,miRNA-1246模擬物會提高U-118 MG細胞侵襲能力,miRNA-1246抑制劑則相反(P< 0.01,圖 4,表 1)。
表1 U-118 MG細胞轉染后侵襲數(shù)量與CCK-8實驗(x± s)
使用熒光素酶報告實驗檢測miRNA-1246是否作用于CADM1。將CADM1-WT或CADM1-Mut轉染至事先轉染了miRNA-1246模擬物或模擬物對照組的U-118 MG細胞48 h后檢測各組的熒光強度。結果表明,轉染CADM1-WT后,miRNA-1246模擬物組的細胞相對熒光強度為4.98±1.86,低于miRNA-1246模擬物對照組10.34±2.60(t= 7.235,P= 0.006),而轉染了CADM1-Mut的細胞間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miRNA-1246模擬物對照組:9.71±1.62,miRNA-1246模擬物組:9.53±1.47)。為了檢測miRNA-1246是否會影響CADM1的表達,測定了U-118 MG細胞轉染miRNA-1246抑制劑前后CADM1的mRNA和蛋白水平。結果表明,轉染miRNA-1246抑制劑后CADM1 mRNA水平?jīng)]有變化,miR-1246抑制劑對照組蛋白含量為1.17±0.11,低 于 miR-1246抑 制 劑 組 1.84±0.15(t= 11.68,P= 0.014)。
檢測了膠質(zhì)瘤樣本與癌旁正常樣本中CADM1蛋白的含量,并研究其與對應患者血液外泌體中miRNA-1246含量的關系。結果表明,相對于癌旁正常組織1.00±0.26,膠質(zhì)瘤組織中CADM1蛋白含量降低0.48±0.31(P= 0.004)。在膠質(zhì)瘤組織中,CADM1蛋白含量與miRNA-1246水平也呈負相關關系(r= -0.88,P< 0.05,圖 5)。
圖5 質(zhì)瘤組織中CADM1蛋白含量與外泌體miRNA-1246水平的關系
星形膠質(zhì)細胞瘤是最常見的膠質(zhì)瘤,具有較高侵襲性,導致難以完全手術切除[11]。外泌體近年來成為研究熱點,許多研究已經(jīng)證明其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移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腫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攜帶特異性小分子或RNA,能夠影響其他細胞的生物學功能,從而調(diào)節(jié)癌癥進程[12]。miRNA作為一種長度不超過25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單鏈RNA分子,能夠參與轉錄后基因表達調(diào)控[13]。研究表明,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中攜帶有各種miRNA,例如,非小細胞肺癌來源的外泌體攜帶miR-222-3p,會增強癌癥耐藥性,促進細胞的遷移侵襲能力[14]。miRNA-1246是一種促癌因子,研究表明其能夠增強肝癌細胞的遷移與侵襲能力[15]。結直腸癌細胞分泌的囊泡含有miRNA-1246,能夠促進腫瘤部位的血管生成[16]。本研究通過實驗探究了膠質(zhì)瘤細胞外泌體中的miRNA-1246是否能夠抑制CADM1從而增強細胞的增殖與侵襲活性,影響惡性膠質(zhì)瘤進展。
首先分離并分析了膠質(zhì)瘤患者與正常人血液的外泌體,RT-PCR結果證明了患者來源的外泌體包含有更多的miRNA-1246。隨后筆者用星形膠質(zhì)瘤細胞系U-118 MG進行體外實驗。在U-118 MG細胞轉染miRNA-1246模擬物或者抑制劑后,使用Matrigel基質(zhì)膠包被的Transwell實驗檢驗其侵襲能力,結果表明miRNA-1246能夠增強膠質(zhì)瘤細胞的侵襲能力,而抑制miRNA-1246后,細胞的侵襲能力減弱。CCK-8實驗結果也表明,miRNA-1246增強了膠質(zhì)瘤細胞的增殖活性,抑制后則相反。為了驗證miRNA-1246作用于CADM1的機制,筆者進行了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結果表明miRNA-1246能夠作用于CADM1的3'非翻譯區(qū),從而抑制CADM1蛋白的表達。由于CADM1介導了細胞的接觸抑制作用,抑制了腫瘤細胞的轉移和增殖,因此CADM1蛋白表達被抑制后膠質(zhì)瘤細胞的增殖與侵襲能力增強,促進了膠質(zhì)瘤的轉移。隨后對膠質(zhì)瘤樣本的檢測也進一步證明,患者膠質(zhì)瘤組織內(nèi)CADM1蛋白含量降低,與對應的外泌體內(nèi)miRNA-1246含量成反比。
本文的研究證明,惡性星形膠質(zhì)瘤分泌的外泌體中miRNA-1246含量增多,其可作用于CADM1 mRNA的3'非翻譯端,抑制了CADM1蛋白的表達,從而導致膠質(zhì)瘤細胞的增殖與侵襲能力增強,促進了惡性星形膠質(zhì)瘤的轉移。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了膠質(zhì)瘤轉移的分子機制,為膠質(zhì)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新的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