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馬克思的一生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理論化的馬克思主義,還有他的人格特質彰顯出來的人格力量,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40年代,正是資本主義上升和發(fā)展時期,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與壓迫更加深重,但方式卻在改變,更加隱蔽更為“合法”。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在思考勞苦大眾的命運和整個人類的命運,試圖找到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但他們僅僅從良知、人性上來思考,這一視角無疑會在社會的經(jīng)濟利益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如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歐文、圣西門、傅立葉,他們偉大而天才的構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擊得粉碎,無產階級在他們所謂的濟世良方的空洞說教中是不可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的。
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他經(jīng)常深入到工人當中去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對于人類苦難的感同身受促使馬克思要為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尋找思想的火種。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yè),參加現(xiàn)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
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他撥開歷史的迷霧,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第一次從科學角度解答了共產主義必然到來的原因;他揭開了剝削的秘密,第一次以剩余價值理論推動工人階級覺醒,使無產階級自覺地背負起資本主義掘墓人的歷史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評價的:“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馬克思擁有偉大的靈魂和偉大的人格——“為人類工作”而“不懼神威,不畏閃電,也不怕天空的驚雷”。馬克思家境富裕,但他將自己最高貴的悲憫獻給了最底層的勞動人民,他的出生雖不屬于無產階級行列,但他卻把自己的志向定格在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和無產者的徹底解放上。當他挖掘出無產階級受苦受難的真正根源后,他就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與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自覺地背負起喚醒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責任。正是背負起了這個責任,馬克思拋棄了優(yōu)渥的生活,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無私無畏,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生顛沛流離,貧病交加,被資產階級視為洪水猛獸,與自己的政敵也就是人民的敵人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這樣的人格魅力,就連當時的歐洲貴族也由衷嘆服,“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組成的那種人”。馬克思說過:“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睘榱诉@個至高至善的理想,馬克思對全人類命運的關注和為全人類的解放所付出的心血乃至犧牲迄今為止無人超越。
“哲人其萎,思想長存”。200年后的今天,我們在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內涵時,不應忽視馬克思在創(chuàng)立偉大學說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偉大人格力量,正是馬克思的高尚人格,使其一生都在為真理而獻身。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時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的精神可貴,人格力量偉大,恰恰在于他用一生的鉆研來證明、來堅守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和人民情懷,并為此而獻身,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