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萍
(大同大學渾源師范分校 ,山西大同,03740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保ā对谌珖咝K枷胝喂ぷ鲿h上的講話》,2016年12月7日-8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還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要傳承好紅色基因。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關鍵領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的要求。而融入紅色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新舉措。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長期的教學中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jīng)驗,培養(yǎng)了一支素質很高的教師隊伍,教學成績很突出。但是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往往更多地強調體系性、嚴謹性、學術性,而缺乏生動活潑的教育實例,使教育工作易于僵化、刻板。有的老師在授課中和現(xiàn)實結合不太緊密,說教色彩過濃,學生不易接受。把紅色文化引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可以提供大量生動可感的實際事例,讓思想政治課程更加生動、活潑,易于接受,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全球化的形勢下,各種思潮蜂擁而來,網(wǎng)絡媒體迅速興起,學生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渠道多元而廣泛。這些新思想、新文化中固然有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值得吸取,但一些糟粕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污染,接受一些不利于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言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增加紅色文化的內容,讓大學生學習老一輩革命者愛國愛黨、追求真理的動人事跡,無形中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共和國來之不易,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我們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經(jīng)過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日戰(zhàn)爭而得來的。這樣更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
中華文明五千年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民族驕傲,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包括古人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凝結成的紅色文化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要把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下去,必須依靠年輕一代,尤其是廣大大學生們。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堂上融入有關紅色文化的內容,才能把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真正落到實處。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培育和踐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與紅色文化不可分割,在內容上一脈相承?!盵1]把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到了高校的課堂上,必將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富強、民主、和諧、美麗的中國夢深入人心。
習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保ā对谡軐W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紅色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在全球化時代,世界上的各種文化、思潮紛至沓來,應接不暇。目前歐美文化、西方生活方式在年輕一代當中比較盛行,甚至有的人崇洋媚外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有必要在大學生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讓大學生了解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精神、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使紅色文化成為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九十多年的奮斗歷程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呂梁精神”“太行山精神”,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右玉精神”“西溝精神”等,都是在不斷奮斗、積極進取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些偉大精神的背后都有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事跡。紅色文化是在艱苦的歲月中誕生的,經(jīng)過了歷史的檢驗,其中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取向和社會追求目標。這些價值觀念和社會取向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不僅要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觀念傳遞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凹t色文化是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教育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對黨的信心信念有重要作用。”[2]因此高校教師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自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方法、體系,同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融會貫通,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寶貴材料和理論支撐,平時學好紅色文化,在課題上講好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除了常規(guī)的課堂教育之外,高校還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社團活動。這些活動形式被統(tǒng)一稱為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發(fā)組織的,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融入紅色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各類社團是物化的表現(xiàn)形式,各種文體活動是具體的展現(xiàn)形式,而這些都是大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盵2]校園文化豐富多彩,不拘一格,學生參與廣泛,在校園內很受歡迎。第二課堂活動就表現(xiàn)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第二課堂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但是不能變?yōu)榧儕蕵?、純玩耍,而是要在活動中鍛煉大學生的意志、提升大學生的能力、塑造大學生的人格。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通過演講、辯論、朗誦、歌詠比賽、書法、繪畫、話劇、晚會等不同的形式來展現(xiàn)紅色文化,讓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能夠親身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影響力和教育意義。
高校學生還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機會。隨著高等教育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重視,大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機會越來越多。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也是弘揚紅色文化、進行思想教育的契機。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學??梢葬槍W生的特點靈活安排一些走訪、調研、參觀活動,讓大學生行動起來,去走近紅色文化。比如,可以慰問老黨員、老紅軍、老八路,讓他們講講戰(zhàn)爭年代親歷的歷史事件,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紅色文化遺址,沿著革命先輩走過的路重溫歷史,或者通過調研、訪談、口述等形式形成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成果。大學生是最有活力的一代,他們熱衷于社會實踐,對外界事物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愿望非常強烈。如果學校能夠因地制宜、合理規(guī)劃,讓學生走出象牙塔,參與到社會中去,那么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將會成為大學生最歡迎、最易于接受的紅色文化宣傳活動,這將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性、有效性。在社會實踐方面,學校的社團管理組織和思想政治課教學負責單位應該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布局,就近選擇一些具有革命文化傳統(tǒng)和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舊址作為教育基地,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大學生到基地去接受紅色文化教育。“高校通過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把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與在紅色資源實踐基地、教育基地所展示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紅色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盵3]
我國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以來網(wǎng)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高校大學生是網(wǎng)絡用戶的主體,也是網(wǎng)絡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推動者。在網(wǎng)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思潮、理論、知識,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網(wǎng)絡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紅色文化的傳承、傳播也需要與時俱進,與網(wǎng)絡緊密結合在一起。目前網(wǎng)絡的功能已經(jīng)大大延展,不僅僅局限于網(wǎng)絡上的BBS(論壇)、聊天室、網(wǎng)站等形式,又出現(xiàn)了微信朋友圈、公眾號以及抖音、今日頭條、有聲讀物、小視頻等靈活多樣的新形式。在網(wǎng)上采用現(xiàn)代的科技手段投放一些紅色文化資源供大學生結合課程來學習、掌握,通過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大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紅色文化具體內容,與課堂上學習到的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方法結合起來,起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也通過這種方式自覺抵制互聯(lián)網(wǎng)上不良信息的侵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表現(xiàn)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比如視頻、音頻、動畫、圖文等都可以作為紅色文化宣傳的有效載體,故事、歌曲、相聲、小品、短劇等形式都可以在網(wǎng)上充分利用。通過這樣的多樣化手段,一定能夠在網(wǎng)上形成紅色文化宣傳的合力,共同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融入紅色文化,依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等同于近現(xiàn)代革命歷史教育。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革命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天然具有歷時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只是利用紅色文化作為課程資源,在堅持思想政治課理論體系、教學目的、教學手段的前提下,結合紅色文化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它與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社會發(fā)展變遷的歷史課是截然不同的。不能因為融入了紅色文化就大講特講革命歷史,其中還有個度的問題,最后還是要歸結到思想政治教育上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不等同于地域文化課。許多地方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大部分具有地域性特征,比如山西的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等,山東的沂蒙精神,安徽的大別山紅色文化,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轉戰(zhàn)各地形成的與地域緊密結合的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課上,可以結合一些具體事例來證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喧賓奪主,把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作為中心內容??傊枷胝谓逃钦n程的根本,一切授課手段、授課融合內容都需要圍繞這一課程的宗旨和目的來進行。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面對的是血氣方剛、思想還不太成熟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就是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扎實、更有效,能夠切切實實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作用,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生力量?!按髮W生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可以真正了解中國的歷史和中國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從而達到刻骨銘心的愛國之情、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生死不移的愛國之行?!盵4]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不僅要看是否做到了豐富性、多樣化,還要看是否能夠起到實際作用,是否真正地使大學生入腦入心受教育。在課堂上的教育活動,可以在期末的考試中通過考試的方式來測評,但是第二課堂的活動中、社會實踐中,如何評價、如何考核?目前在各高校都還沒有成熟有效的發(fā)方案。我們認為,除了課堂以外,這些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也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亞于課堂教學。應該充分給予這些靈活形式制定客觀、有效的考評標準,讓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共同發(fā)揮作用,促進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融合,切實取得實際效果。
紅色文化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應該言之成理、結合有度,尤其是要注意不能把紅色文化講成“憶苦思甜”“痛說革命家史”,讓人聽起來感覺千篇一律、缺乏生動性。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進行重新梳理、加工和闡釋。當前就是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對一些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進一步闡釋,變?yōu)檫m應今天新形勢的解讀話語,然后再傳遞給大學生們。讓他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書育人職能中“育人”工作的核心內容。要想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不能不注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非常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把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正當其時。把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創(chuàng)新,也是重要舉措。這一思路需要在全國的高校進行廣泛推廣并積極總結經(jīng)驗,力爭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