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爽
摘 要:《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之一。影片中濃郁的色彩意象成為了女性命運的隱喻,導演以“紅、白、深、綠”四種顏色的交替呈現(xiàn)勾勒出女性在封建社會體制下被掌控、壓制、殘害和同化的過程。其中,以頌蓮為代表的新式女性也無法掙脫封建父權(quán)制的強制性規(guī)訓,走向主體的失落。
關(guān)鍵詞:《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女性;象征
一、引言
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優(yōu)秀代表,1991年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影片改編自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描述的是因家道中落嫁入大戶人家為妾的頌蓮,由一個接受過洋教育的“新女性”變成了為爭寵不擇手段的“舊女性”,最后因不敵現(xiàn)實的殘酷而瘋癲。沉重、壓抑和死亡的陰影籠罩在整個電影之中,而導演對色彩的獨特運用恰到好處地營造整體的電影基調(diào)、推進電影情節(jié)和反映人物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女性的命運與色彩緊緊地糾纏在一起,成為封建社會制度下女性主體失落的隱喻。本文試圖通過對《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白、深、綠”四種顏色的分析,探究影片中的色彩藝術(shù),以及色彩背后與女性緊密相關(guān)的文化寓意。
二、喜慶紅色的逆反
在中國,紅色一直有著特別的文化內(nèi)涵,是幸福、希望的代表,尤其紅色有著和人血液相同的顏色,故中國人十分重視大紅色,這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的傳承,更是中華兒女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然而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色卻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它已不是生命之色,而是在封建社會下女性互相傾軋的一種見證。
“紅燈籠”,無疑是影片最具象征意義的物象,喜慶節(jié)日掛上的紅燈籠在影片中已成為陳府后院女性受寵的證明。“點燈——滅燈——封燈”是電影最富意味的儀式,大紅燈籠已變成一種男性權(quán)利的可視化符號,“大門口聽招呼”的陳府規(guī)矩是一種男性對女性的掌控與摧殘的儀式。誰獲得了點燈的機會,就意味著得到老爺?shù)膶檺?,同時可以享受更多的權(quán)利,如點菜、錘腳等。然而,這些看似給予女性的特權(quán)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滿足男性的欲望,陳老爺?shù)谝淮纬鰣霰銌栃绿炆彛骸霸趺礃?,腳錘得舒服吧?女人的腳調(diào)理順了,就更會伺候男人了?!标惛说淖罡吣繕司褪悄塬@得更多的“點燈”機會,為此,她們可以不擇手段地互相陷害,泯滅人性,最終都不約而同地淪為封建社會男權(quán)統(tǒng)治殘害女性的幫兇。女主角頌蓮也在“點燈”儀式中,逐漸喪失了自我意識,迷失在權(quán)利的爭斗中,最后成為父權(quán)文化的犧牲品。
在陳府,受寵不僅體現(xiàn)在院內(nèi)高高掛起的紅燈籠,還反映在各位太太的服飾上。最受寵的三太太梅珊一出場便是一襲大紅色的修身旗袍,肆意地炫耀著陳府老爺?shù)膶檺邸C鎸Ρ蛔约涸O(shè)計而不得不中斷新婚之夜的頌蓮,梅珊毫無愧疚之心,反而是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tài)藐視初來乍到的競爭者,下足了馬威。頌蓮在受寵后也一改之前的樸素衣飾,喜穿耀眼張揚的大紅旗袍,享受著身份轉(zhuǎn)換后帶來的種種特權(quán)。
總的來說,紅色是整部電影的基調(diào)色彩,大紅燈籠從點燈到封燈的過程見證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具有了新的意義,是陳府女性欲望與權(quán)力的象征。一房紅燈籠的亮起,意味著其他三房的落寞,這不僅是陳府后院女性的悲哀,更是封建舊式婚姻“一夫多妻”式的必然結(jié)果。在影片中,紅色已喪失了原有的喜慶與希望的寓意,更多的是求而不得的悲憤與嫉妒。
三、白色:無法掙脫的悲慘命運
在電影中,白色常與其他顏色搭配使用,顯示其獨特的象征意義。在電影的后半部分,皚皚白雪下是陳府封閉森嚴的深灰色院墻,白色與灰色的相互映襯,是陳府對后院女性所建造的精神牢籠;在大雪紛飛的早上,白茫茫的天際下幾個身著黑色服飾的仆人抬著用黑色袋子捆綁的三太太梅珊,走向房頂?shù)男『谖?,猶如地獄的索命使者穿梭在冰冷的人間,肆意地獵殺無辜的靈魂。無論是白與灰,還是白與黑,影片試圖通過這幾種色彩的搭配營造一種壓抑的氛圍,嗟嘆生命在權(quán)利面前的弱小與無助。
電影的第一幕是女主人公頌蓮身著白色的上衣面對鏡頭,通過與繼母的對話,表述嫁入陳府的原因;雖是迎親之喜,但頌蓮仍固執(zhí)地以一身白衣黑裙,兩條大麻花辮的學生形象走入夫家,顯示對命運的不滿與抗爭的態(tài)度;新婚初入陳府后初見三位太太時穿的也是灰白色的旗袍,與其他太太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融入陳府后的頌蓮,在爭寵中不斷迷失自我,喜穿艷色衣飾。當她再一次以白衣黑裙的清純形象出現(xiàn)時,影片已至結(jié)尾,頌蓮已由一個純情少女變成精神失常的瘋子,她也早已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變成一具沒有靈魂的傀儡。
在張藝謀的鏡頭下,純凈無邪的白色不再是單純、寧靜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通過與其他顏色的搭配制造出令人窒息的壓抑感,及對主人公命運無常的無限唏噓。對于頌蓮來說,無論是環(huán)境原因還是自身性格所致,最后變成陳府的一具游魂是她無法掙脫的命運。
四、深色:男性權(quán)力的符號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黃色一般是帝皇之色,象征著尊貴、權(quán)威和力量,是絕對權(quán)威的代表。然而在影片中,深色變成了男性權(quán)威的代名詞,無論是身著深色服飾的陳老爺,還是深(灰)色的高高院墻,這些都是陳府男性對女性絕對壓榨的符號,是她們精神壓迫的來源。
作為陳府女性悲劇的源頭,影片對陳老爺?shù)乃茉旆浅G擅睿坑捌允贾两K都沒有他的一個正面鏡頭,全是靠聲音及著裝來表現(xiàn)陳老爺?shù)男愿?。導演巧妙地將人物的著裝變成對其人物刻畫的重要線索,深色的背影、刻意處理后的模糊臉龐更勾起觀眾對人物形象的猜想。因為在影片中,女性的姿態(tài)無論是強悍或是纖弱,她們實質(zhì)上都是受害者,真正掌握她們生殺大權(quán)的是那個一直沒有露面的深色背影?!罢^‘大象無形,大音稀聲虛化了的陳老爺,成了無所不在的象征”[1]。無疑,以深色服飾為代表的陳老爺,“作為父權(quán)文化的代言人,甚至沒有一個近景或特寫鏡頭出現(xiàn),卻像一個無處不在的幽靈,左右了周邊女性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讓他們輕則瘋癲,重則送命”[2]p465。他是陳府絕對權(quán)威的存在,是封建社會制度和力量的化身。
除此之外,深(灰)色還帶來一種絕望的死亡氣息。整部影片,最直擊觀眾心靈的鏡頭應(yīng)是影片最后瘋癲的頌蓮在四面高高院墻中來回走動,隨著鏡頭的移動,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囚”字,畫面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深(灰)色的院墻下囚禁的是一代又一代無辜的女性,冷漠地記錄著這些女性為了男性的寵愛而互相傾軋。由此可見,沉悶的深色在陳府代表著父權(quán)文化無可動搖的地位,在絕對權(quán)威的強壓下,可以預(yù)見每一位陳府女性的悲劇命運。
五、綠色:失落的春天
在影片中,春季的缺失更進一步強調(diào)了劇中女性的悲慘結(jié)局。電影中高深的院墻出現(xiàn)了院墻的青灰色、夕陽的金黃色、積雪的白色,這些顏色很明顯地反應(yīng)出了季節(jié)的變化,從夏季到秋季,再到冬季,最后又到第二年的夏季,影片講述了一個沒有春天希望的故事,同時也呈現(xiàn)出頌蓮日漸心灰意冷的心理狀態(tài)。由受寵,到失寵,再到爭寵,這是陳府女性的人生三部曲,同時也是所有陷入一夫多妻制婚姻模式中的女性的宿命。
縱觀整部影片,代表希望和生命的綠色出現(xiàn)的鏡頭只有兩次。第一次出現(xiàn)于影片的開頭部分,答應(yīng)嫁入陳府的頌蓮一身白衣黑裙,手提黑色箱子,獨自一人走向夫家。隨著頌蓮愈發(fā)堅定的步伐,她身后的綠色也愈發(fā)模糊,這似乎隱喻著充滿美好與生命的春天已不屬于頌蓮,她的未來注定遠離希望。另外一次是當頌蓮的丫頭雁兒病危時,陳媽為其去廚房端藥時的畫面背景:深黑色的廚房窗臺上塞滿了逐漸枯敗的大白菜,推擠的綠色菜葉在深灰色的墻院下顯得尤為突兀。仿佛意味著一個生命正在這“吃人”的院墻中隕落,表現(xiàn)了作為在封建家庭中女性的無力與悲哀。
由上可知,影片極為巧妙地通過這兩處簡單的星點綠色的呈現(xiàn),在以紅、白、深為主的影片中顯得極為突兀,但卻賦予了電影更深層次的意味。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使筆者不禁想起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影片《辛德勒名單》中的“星點紅色”,正如影片導演所表述的,“紅裝女孩的死亡并不是讓希望破滅,而是有意造就反對暴力的‘世界意識”[3]p101。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星點綠色”則是批判在封建禮教下的一夫多妻的舊式婚姻對女性身體及精神的壓迫與摧殘。
六、結(jié)語
毋庸置疑,色彩在現(xiàn)代電影中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表意功能,除具有視覺效果之外,色彩還能表現(xiàn)出多種藝術(shù)效果,傳達更深層次的意味。張藝謀曾說:“《大紅燈籠高高掛》繼承了原作的風格,也根本不是一個嚴格寫實的作品。它從構(gòu)思到整個影像都是意象的、象征的、符號性的”[4]p15,確實如此,色彩在本部影片中就極具象征意味。
總而言之,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張藝謀通過“紅、白、深、綠”等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現(xiàn)了女性在封建社會體制下被掌控、壓制、殘害和同化的過程,彰顯父權(quán)制的強大規(guī)訓力量。影片中濃郁的色彩意象成為了女性命運的隱喻,難以擺脫的悲慘命運成為封建社會中千千萬萬名女性的最終歸屬。
參考文獻:
[1]海馬.從蘇童的《妻妾成群》到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6,(4):159.
[2]金丹元.新中國電影美學史[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
[3]梁小昆.影與調(diào)電影影像的影調(diào)美學效應(yīng)[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
[4]林邵峰.視覺英雄張藝謀[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