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龍,袁 偉,周定邦,李進前,韓根成
(光明米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2171)
稗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水稻田中危害較嚴重的雜草,與水稻的伴生性很強,極難清除[1-3]。千金子屬禾本科千金子屬一年生雜草,主要生長在水稻田,初期很難分辨,五葉以前與稗草差不多,葉片光滑無毛,但在葉枕部有膜狀葉舌,千金子活力、繁殖力極強,在缺水的田塊往往為害嚴重。稈叢生,基部曲膝,曲膝莖節(jié)著地后,可長出新根,分枝重新生長出新的千金子,因此繁殖很快,前期若未對其進行有效防治,很快會進入全田為害,人工拔除較為困難。隨著除草劑的濫用,稗草、千金子都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急需選擇新的防除藥劑來替代。
雜草防治莖蘗處理是水稻田雜草防除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很好的控草效果[3-5]。然而,近年來由于用藥技術、雜草基數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田塊雜草發(fā)生有日益嚴重的趨勢,有些田塊如不加以控制,雜草可造成水稻大幅減少甚至失收[6-8]。鑒于此,光明米業(yè)農業(yè)技術中心于2017年6月在東風農場進行相關試驗,研究了不同除草劑對稻田雜草的防效及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為水稻田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1供試藥劑選取9種除草劑(表1)。
1.2試驗田概況試驗設在崇明區(qū)東風農場,供試品種為光明粳2號,試驗田播期為2017年6月2日,栽培方式為精量穴直播。試驗田地勢平坦,土壤肥力均勻,畦面平整,小區(qū)間水肥管理及其他栽培條件一致。試驗田防除對象為禾本科雜草稗、千金子等。試驗大田水肥管理一致。
表1 供試藥劑劑量與生產廠家
1.3試驗設計設11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333.34 m2,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
1.4試驗方法噴藥日期為2017年6月18日,施藥前排干田水并保持田板濕潤,施藥時天氣晴好、微風,采用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對水量為300 kg/hm2。噴藥后曬田1~2 d上淺水層,并保水4 d后正常管理,試驗區(qū)不進行人工拔草,試驗期間各處理田間管理一致,施藥時稗草、千金子處于3葉期。
1.5調查方法
1.5.1安全性調查。施藥后5、10、15、30 d目測調查水稻是否有藥害,記錄藥害癥狀、等級及恢復情況。
1.5.2除草效果調查。施藥后每小區(qū)定3點,每點面積為0.33 m2,分別于施藥后7、12、25 d調查每小區(qū)禾本科雜草株數,計算株防效,施藥后25 d測定雜草鮮重,計算鮮重防效,調查各處理區(qū)水稻分蘗及成熟期產量,最后進行成本分析。
2.1各藥劑對水稻的安全性施藥后5、10、15、30 d調查,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生長正常,無明顯藥害癥狀。
2.2各藥劑的除草效果由表2可知,各處理對千金子的防效與對照相比,在藥后7、12、25 d均無明顯差異,藥后25 d防效均達100%;在藥后7、12、25 d稗草的防除效果方面,各處理呈現差異,處理②、⑤、⑨的株防效好于對照區(qū);藥后25 d鮮重防效,處理⑤、⑨的鮮重防效均在40%以上,鮮重防效好于對照區(qū)。
表2 各處理禾本科雜草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差異比較
2.3各藥劑對水稻株高及苗數的影響苗數的變化趨勢反映了水稻生長發(fā)育的狀況。由表3可知,處理②、⑤、⑨穗數苗與對照相比均增加了0.3萬株以上,其他各處理相差苗數均在0.2萬株以內;處理②、⑤、⑨藥后7 d的株高與對照相比降低了0.7 cm以上,其他各處理相差均在0.4 cm以內,藥后15、30、60 d各處理株高與對照相比均無明顯差異,相差均在0.3 cm以內。
表3 各處理區(qū)水稻苗情差異比較
2.4各藥劑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由表4可知,除草劑對千粒重、每穗粒數無明顯作用,處理②、⑤、⑨與對照相比分別增產1.06%、1.80%、2.58%,增產主要源于收獲期收獲穗數的增加。
表4 各處理產量構成因素的差異比較
水稻除草劑在合理的使用時間以及正常推薦用量之下一般不會對水稻產生負面作用[1-4]。該研究中,各藥劑處理水稻的千粒重、每穗實粒數均無顯著差異,產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穗數上,由此可以推斷該試驗中的除草劑對水稻前期的生長有一定影響,與雜草的防效呈正比,防效越高,雜草剩余量越少,苗數會相應增多,若是雜草防治效果較差,苗數會相應減少。
在稗草防治上,各除草劑的防治效果不一。處理⑨陶氏益農生產的17%稻喜的效果最好,產量也比對照藥劑增加2.58%;其次是惠莖1號,用量為1.2 kg/hm2,產量增加1.8%;江蘇華農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的氰氟嘧啶肟,用量為1.2 kg/hm2,產量增加1.06%。對于千金子而言,處理17 d后各藥劑的防治效果均達100%,說明試驗中的各藥劑對千金子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安全性上各處理后期水稻生長良好,均未產生明顯藥害。
該試驗分析了各藥劑的株防效與鮮重防效、分蘗能力以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等,但未對根系進行系統的分析,各藥劑對根系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1] 馬國康,王雪中,陸建清,等.芐?丙草胺+稻喜防除稗草千金子的效果[J].雜草科學,2010,28(1):61-62.
[2] 沈素文,李建偉,邱光,等.江蘇省直播稻田雜草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綜合防除技術研究[J].雜草科學,2006,24(2):18-19,20.
[3] 朱明泉,董明華,季新榮,等.湖州市直播稻田出草規(guī)律與雜草生育期觀察[J].雜草科學,1998,16(4):8-10.
[4] 朱彩華,陳桂華,沈亮,等.38%芐嘧·唑草酮防除水稻田闊葉雜草示范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0(5):138.
[5] 姚濤.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防除水稻田間雜草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3(15):131,134.
[6] 李茹,趙桂東,付佑勝.淮北地區(qū)直播稻田雜草消長規(guī)律及化除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24):9960-9961,9974.
[7] 沈麗麗,陳芳芳,陳翠芳,等.江蘇沿海地區(qū)直播稻田雜草綜合防除技術[J].雜草科學,2013,31(2):68-69.
[8] 高春生,徐廣輝,高鳳云.直播稻田雜草發(fā)生特點與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7(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