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清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閱讀課的教學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墩Z文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目標。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梢姡湍昙夐喿x教學必須有聲有色,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關鍵詞 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080-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閱讀課的教學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墩Z文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目標。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梢?,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有聲有色,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一、激發(fā)興趣,引發(fā)對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民族小學》一文,可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和各民族的民俗風情畫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祖國幅員遼闊,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當學生被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與民族風情深深吸引的時候,教師順勢提問:“你們想知道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學習的嗎?”學生定會興趣盎然地“走”入《民族小學》。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
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進課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證語言訓練的效益性,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巧列“詞串”,展現(xiàn)情境。在教學古詩《江上漁者》時,為了幫助學生再現(xiàn)打魚人的勞動場景,體會打魚人勞作的辛苦,教師可以在課的一開始就給學生出示了幾個詞語“江上”“鱸魚”“打魚人”“小船”“風浪”。再提問“同學們,請你們讀一讀這些詞語,并說說由這些詞語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在認真讀后,有的說“我想到了打魚人劃著小船去江里捕魚”“我猜想江上的風浪可能很大,打魚人會很危險”“天氣不好,打魚人能打到多少魚呢?”這時教師接過學生的話導向課文說:“是呀,新鮮的魚肉人人愛吃,可打魚人捕魚的辛苦又有多少知道呀!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從詩中去感受打魚人的那份辛苦吧?!?/p>
(二)利用圖畫,再現(xiàn)情境。古詩《風》就像是一則很有趣的謎語,詩人把自然界中的風,當作人來寫,描寫出了風的“無所不能”“千變萬化”。為了讓學生理解詩句,感受風的無處不在,教師可以通過畫圖的形式再現(xiàn)詩中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伊始教師通過課件出示四幅圖:“秋天的樹葉滿天飛舞”“含羞的花朵被春風一吹,開出了美麗的花”“寬闊的江面上波浪翻動”“林中竹子被風兒吹彎了腰”。再分別請學生說說這每幅圖畫的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就在看圖、說圖中,學生不僅形象地感受到了風的存在,也很容易地理解了詩的內容。
三、趣味朗讀,促思悟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閱讀教學就是要“以讀為主”,給予學生極其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以讀代講,以讀生疑,以讀促解,以讀生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課文內容。
(一)感情朗讀,調動情緒?!洞筇柕男》孔印肥且皇變?yōu)美的兒童詩。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大自然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學生可以大聲讀,也可以默讀,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和小伙們一起讀……在反復地朗讀中,學生很自然地悟出了原來大太陽的小房子是指太陽映在了露珠里的情景。這時教師再出示文中圖片:和善的太陽笑瞇瞇地望著大地萬物,地上有調皮可愛的露珠在花朵間來去。指導學生結合圖來讀文,讀出感情,讀出美。
(二)詞句入手,培養(yǎng)語感。《洞庭魚米鄉(xiāng)》一課,課文詞句十分優(yōu)美,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出示“金黃的谷子,蹦跳的魚兒,寬闊的湖面,一望無際,碧波蕩漾,一筐筐、一擔擔的魚”,讓學生讀一讀。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優(yōu)美生動的畫面:寬闊的湖面上,碧波蕩漾,活潑亂跳的魚兒蹦出水面,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黃澄澄的谷子成熟了,……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時,再讓學生將圖畫與相應的詞語用線連起來,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讀好這些詞?”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再順勢讓學生自由地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這樣,學生“興致盎然,聲情并茂”的朗讀定能水到渠成。
四、學科融合,參與多元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老師應積極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隱性學習要素,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如教學《洞庭魚米鄉(xiāng)》第8自然段的第2句話是“前有花園,后有果園,左有菜園,右有荷塘,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畫。教這個句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讀一讀句子,說說句子寫了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再讓學生用心聽著悠揚的旋律學生展開想象,動手畫想象畫,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圖畫,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句子,讀出美感。
這樣教學,將美術和音樂綜合運用于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可充分調動孩子們多種感官,讓孩子們覺得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充滿著無窮的樂趣。
總之,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用多樣化的手段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聽說讀寫活動中積極閱讀、快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