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莎
[摘要]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契機,也帶來了挑戰(zhàn)。實際上,在互聯網得到廣泛應用的今天,只要能運用得恰當,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能發(fā)揮巨大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積極利用新媒體及新媒體環(huán)境,要注意發(fā)揮多方面的合力,整合線下和線上資源,協調處理人財物關系,堅持科學的教育理念,逐漸形成基于師生平等關系的,以多方互動為紐帶,立足現實生活,以知行合一為追求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及成熟,新媒體被廣泛使用于各個領域、各個行業(yè)和各項工作,新媒體成為當今最重要的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工具。與此同時,身處時代潮流,對高新技術異常敏感的大學生也深受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的發(fā)展性、個性化、及時性、交互性和開放性沖擊著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中的主體、內容、話語和實效等。只有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學會并善用新媒體工具,才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活力。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多方面的,有著一定的層次結構,包括了“世界觀教育、政治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法制觀教育、道德觀教育”等五個方面。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卻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總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以往更為豐富。借助新媒體平臺,時政熱點、社會焦點、公共政策等內容得到及時、快速傳播,不僅方便了相關教師備課,也方便了學生掌握相關信息,而這些內容經過相關教師的整合將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之中,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內容。正是借助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教師不僅有了豐富的文字內容和圖片內容,而且有了更為豐富的視頻和音頻內容。對于道德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政治觀教育和世界觀教育而言,相關內容也得到了極大豐富。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生成,不僅是相關教師主動整合的結果,也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結果。
(二)新媒體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借助一定的形式方能發(fā)揮作用。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指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方法和途徑的總和”,它與組織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機制、組織方式和具體實施方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新媒體廣泛使用的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比以往更豐富的形式。一方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線下教學與活動。在師生互動方面,不僅出現了線上答疑、線上作業(yè)等形式,而且出現了相關網絡課程。另一方面,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教科書,一些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素材被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一些網絡語言也被應用于其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逐漸擺脫往日嚴肅、古板的面孔,而以輕松、活潑的姿態(tài)適應大學生的需求。
(三)新媒體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難度
新媒體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話語場,他們在得到新媒體提供的便利的時候,也容易在寬闊的新媒體空間里陷入迷茫。一方面,新媒體提供了更多的、更新的信息和知識,這些信息和知識往往比教科書和課堂所能提供的內容更豐富、更全面、更貼近實際、更有說服力。那么,如何取舍這些信息和知識?如何引導學生群體看待這些信息和知識與教科書的差異?如何以具有說服力的方式引導區(qū)分這些信息的真假、躲避新媒體帶來的信息陷阱?這都是每一個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要考慮的問題。與此同時,當學生群體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問,利用新媒體就能找到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知識優(yōu)勢和權威無疑會受到強烈挑戰(zhàn)。那么,教師群體又應當如何看待教師權威的失落?如何在教師權威不斷淡化的狀態(tài)下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而經由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知識、素材、方式方法、經驗、教訓等等也涌現出來,相關教師又如何進行取舍以使自己的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適應學生群體的需求?這一系列問題都會使以教師為核心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陷入迷茫。而當他們自身也接觸了不同的思想觀念、多元的價值取向,這樣的迷茫將更為突出。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從陌生到熟悉,提高師生對多元新媒體的認識
首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幫助大學生提高對多元新媒體的認識。在思政課上,不僅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多元新媒體的特點、功能與優(yōu)勢,而且要結合具體案例幫助大學生認識多元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與弊端。這是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的基礎。這既是學生提高媒介素養(yǎng)的過程,也是教師提高媒介素養(yǎng)的過程。同時,這也是圍繞多元新媒體本身而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能更好地幫助師生在利用新媒體交往的過程中形成和諧的關系。
其次,利用計算機基礎課幫助大學生提高對多元新媒體的認識。多元新媒體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應運而生,就其具體應用而言,更是與計算機應用密切聯系在一起??梢哉f,借助計算機基礎課平臺而提高大學生對多元新媒體的認識是該課程的應有之舉。尤其要注意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強調多元新媒體與互聯網空間的關系、多元新媒體與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關系、多元新媒體與信息傳播效應的關系等等。這能幫助大學生加深對多元新媒體的認識,而也只有不斷深化對多元新媒體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幫助師生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維持和諧的關系。
(二)從認識到認知,提升師生的媒介批判能力
首先,借助多元新媒體引導大學生對不良信息形成批判。依附于互聯網的多元新媒體是典型的虛擬空間,其中存在大量不良信息是顯而易見的。這些不良信息會誤導大學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明顯的削弱,把大學生引入歧途。雖然多元新媒體空間有著大量的不良信息,但這并不妨礙多元新媒體可以成為引導大學生批判不良信息的工具。在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相關教師的引導下,多元新媒體也能成為引導大學生批判不良信息的利器。相關教師不僅要引導大學生批判不良信息本身,也要引導大學生批判產生不良信息的社會根源、制度根源、技術根源。只有對不良信息及產生不良信息的根源進行批判,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批判能力,才能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其次,借助多元新媒體引導師生對信息技術形成批判。雖然多元新媒體的興起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但信息技術本身也會產生異化,在使用的過程中背離人們的初衷而走向對立面,成為消極性、破壞性的力量。因而,在提高師生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多元新媒體下師生和諧關系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對信息技術及其發(fā)展保持批判的態(tài)度。一方面,要警惕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濫用,另一方面,要警惕因信息技術發(fā)展而帶來的新媒體產品的異化。在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不能把視野局限于多元新媒體,也不能過渡依賴于多元新媒體。只有這樣,才能借助更寬廣的領域構建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推動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形成。
(三)從課內到課外,建立師生的平等關系
首先,借助多元新媒體加強課前互動,以便真切理解學生的需求。具體而言,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就課程內容展開互動,傾聽學生的聲音,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思想困惑等。在此時,師生共同處于新媒體這一溝通平臺上,師生均未進入學習場景,教師的知識優(yōu)勢、經驗優(yōu)勢、話語優(yōu)勢尚未得到體現,而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則可展現于新媒體平臺,以致成為教師把握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這個意義而言,充分的溝通形成了師生平等關系。
其次,借助多元新媒體加強課后互動,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同樣存在著師生互動與交流,可以說,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師生平等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確認。但是授課的過程恰是教師知識優(yōu)勢、經驗優(yōu)勢、話語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的過程,這意味著在課前已顯現的學生主體地位和師生平等關系有可能會被損害。這就必然要求不能忽略師生的課后互動。一方面,學生對教師的授課作出評價,使教師對授課作出反思,另一方面,學生就學習疑難進行咨詢。實際上,學生對教師授課進行評價(而不管這評價是好評還是差評)以及存在學習疑問,就意味著教師的中心地位在進一步被削弱,而得到突出的卻是學生主體地位和師生關系的平等。
再次,借助多元新媒體加強日常互動,進一步確立師生平等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局限于思政課的課堂教學,還應該借助新媒體在課堂之外有交流互動。這是進一步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和師生平等關系的重要一環(huán)。在線上的日?;又?,師生之間已非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所能概括,雙方之間更多時候是朋友關系、公民與公民的關系、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雙方交流的內容又遠非課程內容所能概括,而不同的信息將在雙方之間流動。不管是相關教師還是學生在海量信息面前都已經失去了絕對的權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在此也被弱化了。這對形成師生平等關系無疑是有益的。
(四)從灌輸到引導,轉變教師的教授方式
首先,借助多元新媒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知識。高校思政課程相關知識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相比之下,思政教師的相關知識及其結構要遠優(yōu)于學生,這就容易造成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強勢地位,這也是師生關系出現畸形的重要誘因。應該借助多元新媒體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自主學習課程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其次,借助多元新媒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外知識。大量吸收課外知識是大學生學習的應有之義。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基于弱化教師的強勢地位以構建師生平等關系,必須借助多元新媒體引導學生以不同途徑自主學習課外知識。就高校文科生而言,不僅要學習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而且要對自然科學領域的一些基礎知識有所了解;而就高校理科生而言,掌握自然科學領域知識之外,還應了解人文社科知識。同時,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應掌握一些現代社會生活常識。而新媒體正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特點,令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內容和方式中有了自學的自覺與能力,雖然就廣度和深度而言,尚不及教師群體,但不影響學生知識的不斷豐富和更新。
終上所述,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易事,其面臨的困難并不比在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少。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無論是教師群體還是學生群體,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形式,凡是涉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要素都面臨著新的調整。在這一創(chuàng)新過程中,傳統(tǒ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中的一些活力十足的元素將延續(xù)下來,那些缺乏活力的元素將被排除在外,而多元的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語境中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