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葆
摘要: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活動,燈謎文化活動被稱為中華四大國粹之一。從“酒宴文化”到“書齋文化”,再到“社會文化”,燈謎文化不斷傳承和發(fā)展,稱為了我國一項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本文結合群眾燈謎文化,探討了燈謎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利用,旨在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多元化發(fā)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燈謎藝術;組織;利用
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燈謎文化不僅寓教于樂,而且增知益智,其集趣味性、休閑性、知識性于一體,各種燈謎的素材覆蓋不同學科,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株流光溢彩的奇葩。燈謎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而且群眾基礎十分廣泛。為使這一文化瑰寶進一步繼承、發(fā)展,充分展現(xiàn)群眾文化的作用和價值,必須積極弘揚之,為群眾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一、燈謎文化的特點
燈謎主要是借助于漢字詞語頓讀以及字體音、形、義等的異同,形成詞句意義的變化,并利用簡潔之文,暗喻另一詞句之意,供人猜測的一種文化藝術方式。燈謎文化最早源自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彼時的“隱語”、“瘦詞”等,可以視為最初的燈謎文化形式,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于我國而言,燈謎文化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同其文學性、思想性、群眾性、趣味性、知識性等特點息息相關。1)文學性。燈謎雖寥寥數字,但卻自成章理,可視為一種“微文學形式”。諸多燈謎之作取材于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學故事或作品,常以詩詞成句、成語成謎,文采非常。優(yōu)秀的燈謎作品大多兼具情、韻、意,不僅可供猜測,還可賞析。2)思想性。思想性可謂其精髓,對于一則好的燈謎,除需要滿足燈謎的基本要素,還需要具備足夠高的思想意境,利用科學的價值觀引導、教育大眾,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的真、善、美,摒棄假、惡、丑。3)群眾性。燈謎雖簡短卻精悍,便于廣泛流傳,因而老少男女無不喜愛之。加上燈謎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方便,無需受到時、空的限制,因而更易一石激起千層浪,號召起廣大人民群眾。4)趣味性。這一特點可謂燈謎之核心,也是其文化魅力所在。燈謎趣味性源自于構思奇妙、變幻莫測??v然廖然數語,也能耐人深思,使人回味無窮。5)知識性。燈謎篇幅短小,卻廣及宇宙、古今中外,涉及百科、萬物巨細。利用燈謎可以拓展知識,增進視野,寓教于樂。
正是由于燈謎文化諸多特點,因而備受群眾歡迎。如何將群眾組織起來,經常性地組織、開展猜、制、論、評活動,是充分發(fā)揮群眾基礎,促進群眾文化建設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二、群眾燈謎文化的組織與利用策略
群眾燈謎文化活動益處頗多,因此,必須加強群眾燈謎文化的組織、開展,利用其豐富群眾文化形式,推進群眾文化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一)利用節(jié)假日,集思廣益謀創(chuàng)意
燈謎文化活動的組織需要最大化地發(fā)揮其深厚的群眾優(yōu)勢,因此,最好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開展之。加強與謎協(xié)等社會機構的合作,組織開展普及型群眾燈謎活動,充分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還可向廣大群眾推薦、宣傳燈謎文化,逐步構建起萬人猜燈謎的盛大場面,形成巧借燈謎活動,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形式的新舉措。此外,應轉變傳統(tǒng)“老一套”燈謎組織開展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與時俱進,從群眾生活出發(f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習俗為切入口,召開會議反復商討、分析、組織,集思廣益,尋求創(chuàng)意之途徑,促進群眾燈謎文化的廣泛拓展。
(二)結合時事,邀請專家群策劃
注重結合時事及各類慶典、紀念性活動,選取應景之作,及時反映新時代、新風貌、新事跡、新動向,以謎作反映社會新氣象。以燈謎活動作為載體,不斷宣傳群眾文化,通過全員上下聯(lián)動,協(xié)同合作,緊鑼密鼓地策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燈謎活動,集知識、趣味于一體,吸引更多的老少群眾參與其中,使燈謎文化活動一炮打響,使之一鳴驚人,日趨深入人心。還應注重多方斡旋,邀請享有盛名的制謎專家前來參與燈謎活動策劃與組織,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點,群力群策,擬制多條與當地群眾文化相關的燈謎,并動用各方關系,在當地中心區(qū)域張貼醒目宣傳海報,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到燈謎活動中,增強燈謎活動的文化號召力,促進“燈謎文化藝術節(jié)”的舉辦。
(三)借助有獎征集,組織多層次燈謎活動
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可以借助于有獎征集等激勵性活動,組織、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群眾燈謎文化活動。與謎協(xié)合作開展“有獎燈謎征集活動”或“燈謎競賽活動”等,增強該活動的廣泛性,拓展該活動的影響力、號召力,實現(xiàn)該活動的橫向拓展,增進地區(qū)間謎藝的交流、溝通,促進更多謎友相識,逐步提升群眾的謎藝文化水平。此外,還應注重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開展送謎到基層等活動,組織有關人員攜帶謎條、獎品等,結合基層群眾需求,送謎到單位、學校、公園、中老年俱樂部等地,積極宣傳文化教育,傳播燈謎知識,豐富基層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制度規(guī)范,保障群眾燈謎文化活動順利組織、開展,除了需要構建起燈謎有獎活動機制外,還需要完善群眾燈謎文化活動管理機制,堅持定期組織“謎會”活動,創(chuàng)作佳謎,發(fā)表評謎文章,鼓勵燈謎文化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之,并利用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燈謎活動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當地群眾文化的建設。
三、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群眾文化還需群眾來辦,應巧借各方勢力,組織、開展豐富精彩、創(chuàng)意十足的燈謎活動,利用群眾燈謎活動文化,促進群眾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建設,相信在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群眾文化這把火一定能夠愈燃愈旺,為群眾奉上一個又一個的“文化大餐”,促進地區(qū)兩個“文明建設”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霍曉剛,張軍武.元宵節(jié),鬧! —— 鹽池縣百姓盡享民俗文化盛宴[J].寧夏畫報 (時政版),2015,12 (02):54 - 55.
[2]吳元三,藺浩洋.巧借傳統(tǒng)文化 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 —— 南召縣檔案局“檔案燈謎鬧元宵”活動側記[J].檔案管理,2010,21 (04):57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