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瑤
鹽城技師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2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是影響實際教學效果最為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的將起始課重視起來,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情況下,機械基礎課程教材緒論中都會對這一學科的歷史及相關的人物進行介紹,大部分教師為了盡快的完成教學任務都會選擇忽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直接進入理論部分,學生自然難以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對于這樣的問題來說,教師應在整體課程設置中給予這部分內容充分的時間,詳細的對機械學科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介紹,同時也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內容對這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進行簡述,輔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
機械基礎課程中存在大量的理論性內容,這也就導致了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的現(xiàn)象。對于技師學院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會導致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降低,同時也會降低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度,無法自主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啟發(fā)式教學法的應用來輔助學生進行思考。
以對凸輪機構的講解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以下三個問題:1、什么是凸輪?2、什么是凸輪機構?3、凸輪機構有哪些核心構件?提出這三個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資料查詢、學生之間的討論等方式來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的基礎上,教師則可以進一步的由學生的答案出發(fā)來進行講解。通過這一教學法的應用,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將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進而達到我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從另一方面來說,通過啟發(fā)式教學法的應用,學生也能更好的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定義和概念進行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相比較于普通高校來說,技師學院更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想要做到這樣的要求,我們就必須保證學生能充分的理解理論知識中的抽象性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教學法的應用來輔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的生產經驗相對較少,遇到復雜的機械構造或問題時很有可能難以僅通過教師口頭的描述來進行想象,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來為學生演示這些內容。以課堂中對四桿機構的教學為例,我們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形式來對四桿機構的演化、死點位置的應用及危害、通過死點的方法等內容進行演示。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仍可以使用自制教具的形式來輔助多媒體技術更好的發(fā)揮作用。以對鉸鏈四桿機構性質的學習為例,教師就可以自制的鉸鏈四桿機構教具來為學生演示只要通過抽取不同構件作機架就能得到三種基本類型: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雙搖桿機構。同時,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對曲柄到搖桿之間的變化過程進行動態(tài)演示。
要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只有如此教學才會顯得更具效果。參觀教學能夠使理論教學和實際的生產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們清楚的了解生產實際,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讓他們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得到加強。比如說在講述凸輪機構、離合器等等機構的時候,理論課教師要和實習教師一起將學生帶到機械的制造廠或者大型企業(yè)的機修車間進行實際的參觀,進而更加形象的理解所學知識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工作原理,最終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實用的知識。
機械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技能和機械設備維修技能。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踐,那么學生就不會具備實際的動手能力。所以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融入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們理解機械的工作原理,能夠更具學習動力,使學生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比如說在講授鋼的牌號和性能的時候,老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各種牌號的鋼材料,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和觀察,這樣一來,就可以令學生對機械基礎的學習更加上心,最終實現(xiàn)更好的實踐學習。教師還應該多帶學生到學校的機械拆裝車間,讓學生們去真正的去認知機械,學習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