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幫助身心處于迅速發(fā)展階段的初中生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方法和途徑,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任務(wù)之一。善于有效傾訴,是弱勢群體的學生學會正視生活中出現(xiàn)的困難、戰(zhàn)勝抑郁心理的纏繞、走出心理困境的一劑有效良方,它有助于學生重建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找回失落的自信、增強耐挫力,從而正確認識自我、發(fā)展身心、過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
關(guān)鍵詞:訴說心語;心理困境;傾訴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7-21
作者簡介:朱益南(1970—),女,江蘇南通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近年中學生校園欺凌、沉迷網(wǎng)游、輕蔑自己或他人生命等事件的報道常出現(xiàn)于媒體。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必須關(guān)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而弱勢群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急問題亟須解決, 矯正和預(yù)防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和人格偏差,讓他們走出陰影,走進陽光,適應(yīng)競爭日益加劇、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的社會要求,是全社會尤其是教育者的責任。
在處理一起學生打架事件時,我無意得知A生自幼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下崗,家庭經(jīng)濟比較困難。他認為,母親不但沒有盡到應(yīng)盡的責任,其隨意的生活態(tài)度,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甚至是恥辱,再加上受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從小就在心理對母親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總覺得別人用異樣的目光看他,非常害怕朋友、老師、同學知道家庭情況而瞧不起他。他總是努力表現(xiàn)得非??鞓罚瑫r刻顯示出對生活的愜意。從幼兒園到中學,沒有一個老師、同學知道他的家庭情況,他從不到同學家玩,也從不帶同學回家玩。不要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誰有這樣的承受力?
家庭原因使他非常自卑,各種刻意的舉止都是為了掩飾這個事實,這個孩子的心理已經(jīng)被家庭的困境牢牢束縛了。讓一個孩子用一生的精力去獨自承受由上輩人家庭恩怨而造成的痛苦,這個代價太大了,后果也太不堪設(shè)想了,應(yīng)該還單親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我告訴他父母離異并不是他的過錯,老師會替他保守這個秘密。但是他的父親、爺爺奶奶甚至他的母親需要重新審視十多年前的家庭生活,正視每個人的是與非,他也應(yīng)該理性地對待母親的離家再嫁:父母婚姻走到盡頭再勉強顯然是不合適的,父母分手對他們?nèi)齻€人也許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生活質(zhì)量提高的表現(xiàn)。無須自卑,只要敞開心扉,一定能贏得很多的朋友的理解,生活也會更輕松。
B生成天眉頭緊皺,唉聲嘆氣,經(jīng)常流露出悲觀厭世的情緒。終于在一次課外活動時,她才斷斷續(xù)續(xù)地告訴我,百般疼愛她的母親三年前去世,雖然父親及爺爺、奶奶對自己比較關(guān)心,但父親下崗了,又與爺爺奶奶不和,再加上自己學習成績不佳,她感到壓抑、悲觀。她總想如果母親在世,也許就沒有這些纏人的煩惱,自己的學習一定不會這么吃力。
這個孩子走不出失去母親的痛苦而導致心理抑郁。我告訴她人生難免有挫折!大人之間的矛盾難免,父親和爺爺奶奶骨肉相連,不會有太深的矛盾,不要太在意。我建議她主動與同學交往,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會發(fā)現(xiàn)生活其實是多姿多彩、充滿歡樂的,自己也并不一無是處。她活得健康、活得開心、活得有出息是對已故母親最好的報答。我動員她參加生物興趣小組,去認養(yǎng)一株花苗。后來,在學校舉行的一次重大教學觀摩活動中,她毛遂自薦當生物科技園導游,給來賓介紹她和同學們培育的花卉。那天她表現(xiàn)得很出色,笑容很美麗。
C生應(yīng)該說除了在班上與同學無法相處,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他覺得誰也比不上自己,只要有同學批評他,他就和同學大吵甚至大打出手,他成了班上的一“霸”。每次和同學吵過、打過后,他雖然心理有種“報復(fù)”的快感,可看到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在一起玩,而自己孤單一個人時也有一絲失落。
在聊天中得知,這個學生也生活在單親家庭,在別人指指點點下長大。父親被幾度勞教,姐姐因長期缺乏管教在社會上流浪。家庭和社會給這個其實是積極向上的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傷害。我建議他經(jīng)常找信任的老師傾訴,并告誡他在和與學產(chǎn)生矛盾后,要學會反省有沒有主觀方面的問題,遇事多想想對方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足的一面,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對同學的優(yōu)點、缺點要給予正視甚至接納,不要總?cè)ヅ懦?。唯有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進步;唯有了解別人的優(yōu)點,方能適應(yīng)競爭的社會。要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友誼,就要學會接納別人、寬容別人,融洽與家人、同學的關(guān)系,才能減輕心理壓力,建立友誼,走自強之路。
D生有個與他同班且成績優(yōu)異孿生妹妹。他只要犯了錯,老師就會在批評他的同時表揚妹妹,并讓妹妹回家告狀;家長在對他進行“棍棒教育”之后,仍然把他和妹妹對比。老師、家長、同學無不認為這是對他關(guān)愛的表現(xiàn),甚至認為這是對他最合適的教育方式——妹妹的成績就是對他的鞭策。久而久之,他把沒有得到老師、家長應(yīng)有的尊重的事實歸因于他有一個無時無刻不與他同在的妹妹。所以,他總是不服老師的管教,經(jīng)常頂撞家長,覺得活得很無聊,也很討厭總給他帶來“災(zāi)難”的妹妹。
這個問題孩子遇到了有問題的家教和師教才導致出現(xiàn)心理偏差。我讓他將從小以來感覺到壓抑的事情都講出來;再想想和哪些同學或老師有共同語言,以后受到委屈就多和他們交流;暫時把學習困難的事擺一擺,覺得“成為好人”中的哪一條比較容易做到,先從這點開始(他提出了不和老師頂嘴),能不能堅持一段時間后,再看看大家對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我背著他和班主任委婉地通了一下氣,請班主任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他實現(xiàn)這一愿望。一個月后,班主任覺得他守紀多了;兩個月后,他的成績明顯提高了;暑假過后,同學們都說D同學挺優(yōu)秀的。
E生父母在經(jīng)歷了長期的不和、分居后,父親突然去世,生活一下失去了依靠,他感到心里郁悶,同時對母親耿耿于懷??吹桨嗌蟽蓚€同學有早戀的苗頭,覺得很羨慕,也想找一個“女朋友”來關(guān)愛自己,可女同學對他不屑一顧,所以他成天神思恍惚,成績也因此下降。
這個學生比較早熟,平時在班里處事方式也比較成人化,在經(jīng)歷了家庭變故的打擊后一直萎靡不振。我首先給他提出建議:“有這種青春期表現(xiàn)不奇怪,但要理智、克制;試著將精力放在學習及有益的活動上,有意識轉(zhuǎn)移注意力。要是這些辦法還不行,那就把這段感情先收藏起來,等到畢業(yè)有了前途再拾起,也許有女同學會欣賞你。”然后給他講了一則故事:法國自然科學家法伯曾經(jīng)把許多毛蟲放在一個盤子的邊緣,讓它們一個跟著一個首尾相連,沿著盤子爬行,每一條都緊跟著自己前邊的那一條,既害怕掉隊,也不敢獨自走新路。它們連續(xù)爬了七天七夜,終于因饑餓而死去,而在那個盤子的中央,就擺著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一段時間后,他告訴我:“我終于明白,生活的不幸是可以克服和戰(zhàn)勝的,而心理的失控最終可能會葬送自己?!蔽蚁嘈?,敞開心扉之后,不幸對這個學生來講,不再是絆腳石,而是一種磨礪。他會成為一個堅強的男子漢。
弱勢群體學生的心理是脆弱的:他們最怕受到歧視;而他們又一樣有著廣闊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渴望的不是社會、學校對他們予以格外的關(guān)注,而是受到與別的孩子同等、沒有異樣目光的對待。希望與老師、家人在平等、理解的基礎(chǔ)上敞開心扉,進行真誠的交流、心與心的交流,獲得抵制不良誘惑的精神和心理“疫苗”,在此基礎(chǔ)上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喜歡和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找到適應(yīng)社會的心理安全感和歸屬感。我們應(yīng)該給他們創(chuàng)造傾訴的條件,提供傾訴的機會,讓他們宣泄心中的不滿,哪怕是緩釋一下緊張的心理情緒,也有助于他們正確面對成長中的困難,走出家庭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困擾。
參考文獻:
[1] 謝樹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編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楊九詮.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三十人談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