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禮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1983年美國知名學者霍華德·加德納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這一概念,經過了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多元智能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而且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因此人們評價其為二十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教育理論之一。多元智能理論主要包含八項內容,都是基于人們在面臨難題時所表現的創(chuàng)造欲望與能力,具體如下:音樂智能、語言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自然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多元化智能理論為教學過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撐,并能夠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深度和廣度。
1.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仍以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為主,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多為被動接受和吸收,進而導致個性化思維和實踐能力嚴重不足,這也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學思維和理念的弊端。
2.教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途徑,應該合理發(fā)揮其優(yōu)勢效應。然而從調查來看,公共選修課仍以足球、籃球、排球、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和體操為主,而瑜伽、拓展訓練、網球和游泳等項目開展得并不理想,此外教學內容也十分單調,缺乏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3.教學方法陳舊
一些高校體育教學依舊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慢跑、熱身、準備活動、教師講解、學生模仿并練習、最后總結這一模式。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但是從審美角度和視覺疲勞來分析,學生已經厭倦了此類教學方法,因此陳舊的教學模式也導致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進展緩慢。
4.教學內容相對單一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可供選擇的空間很大,而且大學生在身心方面也比較成熟,正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階段,但是受學校和教師中各類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較為單一和模式化。
1.教學形式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凸顯教學的引導作用。同時在教學形式的選擇和設計當中要重點凸顯多元化色彩,進而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可控性,并對差異學情實施有針對性的輔導對策,以推動學生的整體和全面進步。此外,應增加實踐訓練和練習的機會,使得多元化學習效率能夠得到提升。
2.教學內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還要在教學內容方面增加時代性、多樣性與趣味性,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由于高校體育課程分為三個等級,即基礎型、拓展型與研究型三個階段,這就需要在教學內容方面與學情保持一致,進而全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3.教學方法多元化
以往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十分保守,與時代發(fā)展嚴重脫節(jié),因此學生的意見很大。而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機制的不足,還可以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法進行科學設計。此外,在多元智能理論思想的指導下,學生的潛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并形成獨特的發(fā)展軌跡,這樣更有助于體育課程學習質量的提升。
總之,高校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十分必要,而引入多元智能理論更是勢在必行。在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可以有效拓展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實踐和評價,進而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尋求突破,并向民主化、個性化和多元化趨勢演進。
[1]杜 雪,李 哲.多元智能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赤子,2015(18).
[2]張德智,王 琨.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審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10(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