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紫茹
摘 要: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詞被譽為是中華文苑中最精彩的裝飾,在詩意的熏陶和教化下,我們逐漸擁有了東方式的雅致生活。琴棋書畫,竹玉詩茶,都是我們祖祖輩輩被詩意賦予的凝結,其間每一種都飽含著中國人對生活,對生命的詩意理解。是和諧、是審美、是擁有一顆純凈的心去邂逅生命中每一刻的美好。而我們寄存于這些器物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最初就是來自于那些百年、千年之前的詩句,滌蕩人心、如沐春風。
關鍵詞:中國;詩經;文化
從《詩經》中河邊坎坎伐檀的奴隸,到宛在水中央的窈窕淑女,有“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的思念,也有“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的無奈。那彎曲的結繩糾纏出的旋律,那粗糙的雙手揉搓出的牧歌,讓你強烈地感受到遠古的單純與天真。詩意的河流過三國,流到了魏晉。華夏大地干戈四起,詩意似乎不復存在,而在英雄月夜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低吟中,我分明看到一個偉人沉寂許久的詩意?!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活出了我們魂牽夢繞的詩意。 到了唐朝,詩歌的發(fā)展進入了高潮,曲高和寡的詩歌終于成了普羅大眾的交響合奏。與陳伯玉同登幽州臺感受念天地之悠悠的渺遠;同王子安登樓作賦,洋洋灑灑成就千古名樓。再望一眼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領略“落月?lián)u情”的詩意盎然。再與謫仙人一起云游四方,有“對影成三人”的孤獨,也有“我本楚狂人”的不羈。太白的詩意濃烈如酒,奔騰如黃河,而杜甫的詩意平靜而綿長、潤物無聲,絕頂會當?shù)脑娨猓前驳脧V廈,窮也兼濟天下的情懷。還有晚唐時人稱“小李杜”的杜牧之和李義山也給我們詮釋了生命的另一種詩意。文人們用心血凝練成的語言,迸發(fā)出穿越千古的力量,至今仍時時撫慰人們的心靈。再到后來,詩歌不斷發(fā)展并演化成一個新的名詞“宋詞”。晏殊的一杯酒,一新詞,盡道北宋初年的閑適恬淡。放浪如柳耆卿除了有曉風殘月般戀人的感傷,還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疏狂。還有那位中國史上罕見的全才——蘇東坡,他會高唱大江東去,也會低吟長笛歸暮,寫得千古文章,也會筆走龍蛇。品味宋詞,清詞麗句,精心雕琢,不管怎樣,總有一句會駐留心上,撥動心弦,與你產生內心深處的契合和共鳴。明清時期的鄭板橋、龔自珍,近現(xiàn)代的徐志摩、毛澤東等等都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不同的詩意和詩境。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其實也是詩詞的傳承史。詩詞已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脈之中,世代傳承。
在今天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盡管幾乎不會有人為盛開一瞬的曇花而靜候一夜,不會漫步鄉(xiāng)間小道、聽著蛙鳴、對月吟詩,盡管淺嘗輒止成為思維模式,急功近利成為普遍追求,盡管很多人靈魂空蕩,恐懼不安、焦慮浮躁,甚至抑郁……但依然有人遨游詩海:去詩詞里覓一知音閑聊談心;去品一杯茗,在茶香里領悟人與自然的奧妙聯(lián)系;或者只是在冥想中修心,給自己來一次東方式的心理按摩,讓自己的內心平和舒適,不急不燥、不妒不亂。再或者高興時蹦跳著吟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憤怒時,與岳武穆一起怒發(fā)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失意時,提醒自己“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遭受非議時,告訴自己“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詩詞會讓你所有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得到最精致的表達。
今年新春《中國詩詞大會》火遍熒屏,這個即沒明星又沒娛樂的節(jié)目憑什么火?因為這里是中國,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是最有最多傳承人的中國。武亦姝成敗不形于色,氣定神閑的鎮(zhèn)定,姜聞頁“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的詩意,白茹云辛酸又幸運地結緣詩詞,還有北大的陳更、北師大的快遞小哥、油田鉆井的“詩詞男神”,他們用詩詞洗滌靈魂,也讓我們看到,在浮躁的快節(jié)奏的現(xiàn)實生活中,仍然有詩意的棲居。
有人說,如果真有什么東西可以不朽,那可能不是詩詞,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對詩詞的熱愛。誠如斯言,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們單單欣賞詩詞,尚能被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中國漢字極富美感的表現(xiàn)力所震撼,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又何止詩詞?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一定會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像習總書記強調的一樣:“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蔽覀兩谌A夏大地,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那需要的不僅是個人的詩詞情懷,更要有國家的詩意,即用詩去淳化國人,使整個國家習詩禮之教,克明俊德,協(xié)和萬邦。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我們要把對詩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契合,共向而行,讓世界看到這個古老的國度,她的子民詩意地生活,她的模樣是詩意的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