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摘 要:德育一體化理論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又一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效性的教育設想。文章從搭建教育“微”平臺、營造德育工作宣傳“微”氛圍,多媒體“微”展示、潛移默化“微”教育兩方面,研究如何運用微平臺做好德育一體化工作。
關鍵詞:德育一體化;微平臺;多媒體;觀念
中圖分類號:G416;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6-0011-01
為構(gòu)建起各學段縱向銜接,各學科橫向貫通的立體交互式德育工作體系,聚力“微德育”,著力開創(chuàng)“全員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建立以規(guī)則意識為底線,以精神引領為紐帶,以文化自覺為境界的德育工作模式,讓立德樹人落地生根一直是教師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下面,研究如何運用微平臺做好德育一體化工作。
一、搭建教育“微”平臺,營造德育工作宣傳“微”氛圍
本校建立、開通了“龍馨少先隊”公眾號,目前“龍馨少先隊”公眾號關注人數(shù)達到一千多人,每天閱讀量二百多次。
(1)特色資訊“微”推送,引領家長“微”成長。教師及時將上級活動文件及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文章進行推送,讓家長了解當前教育形勢與方向,學習他人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促使家庭教育科學規(guī)范,從而讓家教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活動成果“微”展示,引領家長“微”參與。教師將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以多媒體的形式(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類型)在微信平臺進行發(fā)布,家長通過公眾號了解學?;顒淤Y訊,配合學校近期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共同育人。家長通過活動留言方式,反饋孩子在這項活動中的收獲、進步,并對這項活動提出建議。這樣,能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活動動態(tài),改進活動方式。
二、多媒體“微”展示,潛移默化“微”教育
育人離不開環(huán)境,為了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并有利其身心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本校充分利用平面媒體和有聲媒體,以全方位的“多媒體”展示系統(tǒng),讓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深入每個人的心中,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fā)揮出育人的功能。
(1)平面媒體,圖文并茂。綜合樓門口正北方,有一個寬寬大大的電子屏幕,每當教師和學生們從那里經(jīng)過,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睜大眼睛瞧一瞧。有的教師會從這里讀到教師節(jié)校長的寄語,看到授課比賽、師德演講等各類競賽中自己獲獎的名字。而學生們能從里面知道書寫大賽、文明禮儀、一周最美學生等各項活動評比中自己是否上榜。大屏幕,不再是僅僅用來布置歡迎標語,它每天淡淡的一筆,就是教師、學生濃重的一頁。
走進教學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比如,校園里的學校文化專欄中,校訓、校風、校紀、校規(guī)充分體現(xiàn)校園文化內(nèi)涵;藝術特色長廊,對舞蹈知識的介紹、刻葫蘆、古老的剪紙窗花等手工制作,錯落有致、獨具匠心,體現(xiàn)出了一種濃郁的藝術氛圍。除此之外,還有書香特色長廊、德育特色長廊、體育特色長廊,等等。長廊把學生們帶入一個個童心飛揚的世界,體現(xiàn)出了一種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走廊里的移動看板,隨時更新著與師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精彩細節(jié),從“微”處著手,展示師生的“微”成長。每個人走到跟前都會駐足細讀。比如,以“書寫經(jīng)典,傳承文明”“練一手好字,傳一代文明”“講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為主題的看板,展示了學生一筆一畫書寫的規(guī)范字。為了迎接十九大到來,看板及時更新為“迎接十九大”向國旗獻禮活動,一篇篇紅色影片的讀后感,一句句稚嫩的愛國寄語,語言樸實、風格清新、感情真摯。
班級教室的布置兼顧共性與個性,墻壁上張貼著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比如小學有星星苑、心愿樹、愛心超市,初中有軍事窗、智慧角、佳作榜、創(chuàng)作間、攝影會等,一張張活潑可愛的圖片用卡紙裝飾,并用簡潔明了的字詞加以介紹,形成一面面“會說話”的墻。板塊不定期的更換作品,一班一貌展示出了班級的風采、學校的特色,平面媒體圖文并茂地營造出了優(yōu)雅、整潔、和諧的校園文化,愉悅并教化著師生的心靈。
(2)有聲媒體,有聲有色。每周一期的《校園風景線》及時攝取學生就餐中的好班級、好個人,以此表揚先進、樹立學習的榜樣;針對學生浪費飯菜的現(xiàn)象,校園電視又及時地抓拍倒掉剩飯、剩菜的鏡頭,追蹤采訪就餐的同學,并加上編者的話,借此鞭策不良現(xiàn)象,教育學生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為了教育學生安全乘車、文明行路,電視臺的攝制組、小記者還深入到學生乘車站點,對放學時隊伍的行進秩序等進行現(xiàn)場錄制,既保證了電視教材的真實可信度,又使學生受到了一定的約束。同時,校園電視臺報道的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深深地融入了學生的生活,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習慣,切實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三、結(jié)束語
現(xiàn)代家庭教育新理念要求父母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換角色,與孩子同學習共成長,做名副其實的教育型家長。在這一教育理念下,本校積極嘗試家校聯(lián)系新形式,成立家長學校、家委會,充分利用家校共育聯(lián)系網(wǎng)絡平臺,與家長建立經(jīng)常性的聯(lián)系溝通,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為子女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家庭和學校之間架起一座座美麗而暢通的立交橋。
參考文獻:
[1]李俊.中小學德育的不足及對策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04).
[2]王玉蘭.關于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思考[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2(02).
[3]王陽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實效性研究[D].溫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