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品好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廣與普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優(yōu)化,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其全面發(fā)展。目前在小學階段的綜合素質(zhì)教育中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由于訓練的難度與方法的缺少,多年來合唱的訓練與教學一直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主要是根據(jù)筆者自己多年的實踐,針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以及合唱隊的合唱訓練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更好的進行合唱訓練提供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合唱;訓練方法
作為歌曲演唱、表演的不同形式,合唱的藝術感染力以及表現(xiàn)力更加豐富,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提高合唱水平,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綜合素質(zhì)是很有幫助的,這不僅是藝術教育的一種需要,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實現(xiàn)文化傳承。
一、呼吸練習
在呼吸練習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呼氣練習,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呼吸,先進行“緩吸、緩呼”練習,然后進行“急吸緩呼”練習,最后進行“急吸急呼”練習。另一方面是吸氣練習,在吸氣的時候需要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需要將氣一直吸到肺的底部,而不能僅僅只是吸到胸部。其中在吸氣的時候注意不要挺胸、聳肩、出聲,要逐漸擴張橫膈膜,確保腰部一周都得到了有效擴張后保持,最后將氣緩慢吐出[1]。為了確保學生吸氣練習的規(guī)范性,教師首先需要進行示范,然后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逐個摸學生的腰腹部,幫助其找準氣息支點。
二、統(tǒng)一音色練習
從專業(yè)角度來看,如果是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訓練的人唱歌,所發(fā)出的聲音屬于“白聲”,而通過正規(guī)訓練,就可以接近各種音色,統(tǒng)一不和諧的音色,最終形成柔和的、明亮的、圓潤的音色。
(一)從說開始
在統(tǒng)一音色練習當中,需要從說開始,實質(zhì)上就是讓學生朗誦歌詞,用氣息將每個字串聯(lián)起來,并確保在高位置上也能夠做到“字正腔圓”,最終根據(jù)旋律唱出來。
(二)想象在遠處喊人
在進行合唱練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在遠處喊人,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找到高位置發(fā)聲的感覺,并學會用氣息控制,然后在歌詞朗誦中代入感情[2]。
三、分類練聲曲
(一)“哼鳴”基本練習
在進行“哼鳴”基本練習的時候,學生需要保持均勻的氣息,共鳴位置較為統(tǒng)一,而且也處于高位置。在半音向上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唱至G音(C調(diào)的“sol”)的時候就需要改成“鳴”。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對“哼鳴”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并引導學生進行認真、長期的訓練才可以掌握正確的“哼鳴”方法與技巧[3]。
(二)母音練習
在進行母音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下面的練聲曲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
四、節(jié)奏統(tǒng)一
在任何一首樂曲當中,都會包含著鮮明的節(jié)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合唱隊中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也需要注重節(jié)奏,尤其是在起句和收句的時候,節(jié)奏不準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因此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在具體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
五、輪唱教學
合唱訓練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在短時間內(nèi)也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在長時間、重復性的練習中,學生就會逐漸失去耐心,因而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能夠整齊演唱的基礎上,加強輪唱教學。
(一)輪唱練習初期
在初期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一些節(jié)奏簡單、長度適中的兒歌,保證學生能夠快速記憶,然后在練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的樹立“卡農(nóng)”的概念,最后應用“卡農(nóng)”的形式來完成輪說節(jié)奏練習。當所有人都能夠熟練掌握之后,就可以繼續(xù)進行三聲部、四聲部的練習[4]。
(二)輪唱訓練流程
就輪唱的訓練流程來說,主要是基礎呼吸訓練、基礎發(fā)聲練習、分聲部視唱各個聲部旋律、關鍵小節(jié)二聲部合唱練習以及藝術處理。
六、二聲部合唱
教師需要明確各聲部協(xié)調(diào)層次,通常主旋律聲部都比較強,和聲聲部相對較弱,而且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應該保證能夠同時聽到自己的聲部以及另一個聲部,因此在進行合成訓練的時候就需要加強對這一方面的注意。首先在沒有進行分聲部訓練之前,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單一練習兩個聲部,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學生對主旋律聲部過于熟悉,導致在進行低聲部訓練的時候出現(xiàn)失誤。其次教師與學生需要輪流進行高聲部、低聲部演唱。再次需要提高對低聲部練習的重視程度,以便在進行合唱的時候?qū)吐曅Чa(chǎn)生影響。最后教師還需要組織若干個節(jié)奏好、音準好的學生進行兩個聲部的合作表演,讓其他學生能夠大致了解合唱的效果,然后再進行分聲部練習。
結(jié)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合唱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方法得當,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能夠加強對學生聽覺的有效培養(yǎng),同時其形象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怡妤.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童聲合唱教學[J].藝海,2013,08:162.
[2]史玉清.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1:76.
[3]林秋子.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328.
[4]林志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合唱訓練[J].當代音樂,2017,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