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悅琪
(沈陽市第二中醫(yī)院兒科,遼寧 沈陽 110101)
益生菌是指對于機體健康具有有益價值的活性微生物,其對于消化道功能的影響已經(jīng)被廣泛認可。近年來,隨著關于益生菌價值研究的深入,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1-3]益生菌對于小兒呼吸系統(tǒng)功能具有一定影響,其對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均有防治作用。本實驗通過總結我院應用益生菌輔助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效果,旨在初步評價益生菌在兒童呼吸道疾病治療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研究病例:回顧性選擇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規(guī)范性藥物治療的115例兒童支氣管哮喘病例,病例的選擇排除標準[4]:①達到中華醫(yī)學會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②對實驗中所用藥物無過敏史或禁忌證;③既往肝腎功能、心臟功能均正常;④不超過12歲;⑤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⑥排除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治療和隨訪的患兒;⑦排除危重癥患兒;⑧排除合并其他病變患兒;⑨排除接受其他治療患兒。入選的支氣管哮喘患兒根據(jù)療法分組,即對照組55例(僅用傳統(tǒng)抗炎平喘治療)和益生菌組60例(傳統(tǒng)抗炎平喘輔以益生菌治療),對照組中男患30例,女患25例,年齡2.0~11.5歲,平均年齡(6.13±2.06)歲,病程2.5個月~3.5年,平均病程(1.95±0.72)年,益生菌組中男患36例,女患兒24例,年齡2.5~11.0歲,平均年齡(6.07±2.09)歲,病程2.0個月~3.0年,平均病程(1.91±0.73)年,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入院時兩組患兒的各項資料均未見顯著差異(P均>0.05)。
1.2 治療方法:支氣管哮喘診斷確定后,依照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進行藥物規(guī)范化治療,主要治療措施有抗感染、抗炎、解痙、霧化吸入沙美特羅替卡松(Laboratoire Glaxo Smith Kline,注冊證號H20120015);益生菌組在傳統(tǒng)治療同時服用益生菌(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105,批號141025、150211、150522、150811、151023、151209、160310、160624):每次1.0 g,每日2次,溫水沖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5 d。
1.3 觀察指標
1.3.1 炎性因子:用美國BD生產(chǎn)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按照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操作程序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和白細胞介素-33(IL-33)表達水平,標本獲取方法為在入院時、用藥治療后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并離心獲取外周靜脈血清。
1.3.2 肺功能:入院時、用藥治療后分別以肺功能分析檢測儀器(日本 MINATO醫(yī)學科學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全自動肺功能檢測儀,型號AS-507)進行肺功能指標測定,測定指標是1 s末用力呼氣最大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s,F(xiàn)EV1)以及呼氣峰最大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
1.3.3 療效評價:在治療后跟蹤隨訪6個月以上,根據(jù)患者哮喘癥狀和發(fā)病次數(shù)評價療效,標準為[5]:其中顯效為用藥后6個月內無復發(fā)或發(fā)病次數(shù)不超過1次,且哮喘相關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好轉為6個月的發(fā)病次數(shù)不超過3次,且且哮喘相關癥狀和體征有減輕;無效為不符以上要求??傆行?顯效率+好轉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是SPSS 17.0,計量資料表達形式為(均數(shù)±標準差),定量資料比較方法是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達形式為百分率,計數(shù)比較方法是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方法是用秩和檢驗,倘若P<0.05則有顯著差異。
2.1 兩組間炎性因子和肺功能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均顯著低于正常范圍,而炎癥指標顯著高于正常,組間表達水平無顯著區(qū)別(P>0.05);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明顯下降并趨于正常,而肺功能指標顯著提升,但是對兩組各指標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益生菌組各項指標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組間IL-4、IL-33、FEV1、PEF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炎性因子和肺功能比較(x-±s)
2.2 兩組間預后效果比較:益生菌組顯效37例,顯效率是61.67%,好轉16例,好轉率是26.67%,無效7例,無效率是11.67%,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是88.33%,對照組顯效29例,顯效率是52.73%,好轉10例,好轉率是18.18%,無效16例,無效率是29.09%,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是70.91%,組間臨床療效對比,P<0.05,有顯著差異。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時期多發(fā)性氣道炎癥性疾病,現(xiàn)有研究發(fā)現(xiàn)變態(tài)反應、慢性炎性反應、氣道重構、氣道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均與其發(fā)病機制有關。現(xiàn)今醫(yī)學水平對于支氣管哮喘仍無根治性療法,臨床常規(guī)治療仍以抗感染、平喘、遠離變態(tài)反應原等為主。近些年來,隨著關于支氣管哮喘研究的深入,有研究[6-7]益生菌能夠改善調節(jié)腸內菌群平衡、改善免疫功能,通過減少細胞激素反應、改善過敏體質、增強呼吸道防御能力而提升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組患兒治療后IL-4、IL-33明顯低于對照組,而FEV1、PEF、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IL-4是工人的Th2型代表性因子,而IL-33作為前炎性因子,與諸多炎性反應性疾病發(fā)病過程有關,由此可見,益生菌能夠明顯抑制炎癥狀態(tài),改善肺功能,考慮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jié)Th1/Th2細胞、糾正免疫失衡、緩解呼吸功能有關。由于本實驗樣本少、觀察指標有限,且未能進行長期隨訪,仍有不足。綜上所述,益生菌能夠改善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影響炎性因子分泌、調節(jié)免疫功能有關,建議臨床深入研究。
[1] 鞠燕鵬.微生態(tài)制劑應用于兒童喘息性支氣管炎臨床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19):2833.
[2] 顧美群,陳菲.益生菌防治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4,43(3):158-160.
[3] 夏利平,姜毅.益生菌在兒童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中的防治作用[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6,18(2):189-194.
[4] 李里力,曹曉莉.益生菌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神經(jīng)生長因子及白細胞介素-33水平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1):126-128.
[5] 張慧,趙宇華,秦蔚.益生菌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8):89-91.
[6] 何敏,王婷,張紅萍,等.益生菌預防和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12(4):460-469.
[7] 韓彬,朱秀萍,盛懷明,等.益生菌輔助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伴變應性鼻炎的療效及機制研究簡[J].兒科藥學雜志,2016,22(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