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有雪 王 迪 奚 清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00)
肝病是指發(fā)生在肝臟的病變,是臨床的常見病,我院在肝病的治療方面有較成熟的經(jīng)驗和方法,隨著中藥制劑的發(fā)展,在西藥尚不能徹底根治肝病的情況下,中成藥在本院肝科的應(yīng)用大大增加[1]。由于中成藥安全、有效、經(jīng)濟,患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使得中成藥物類型也相對較多,肝病患者在選擇何種中成藥物尚存在較大的爭議[2]。為了促進中成藥在臨床的合理使用,選取我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用藥金額、用藥頻度、日均費用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品種、用量、使用金額及使用額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 方法:采用金額排序法和用藥額度排序法,分析用藥總量、金額、用藥頻度。根據(jù)《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日劑量和說明書建議的成人平均日劑量,以確定每種藥品的限定日劑量(DDD),根據(jù)DDDs=藥品總銷售量/DDD算出DDDs,DDDs值越大,則該種藥物的使用頻度越高,用藥強度越大,說明臨床更傾向于該種藥物的使用;代表藥物總價格水平的藥品的日用金額(DDDc),根據(jù)DDDc=藥物的銷售金額/該藥的DDDs,根據(jù)DDDc的數(shù)值,明確患者應(yīng)用該藥物的平均日用費用。從而分析出本院2013年~2016年的肝病治療中成藥的應(yīng)用情況[3]。
1.3 觀察指標:①分析本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品種、用量、銷售金額、排序及增長率情況。②分析本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DDDs、DDDc及排序情況。
我院2013年肝病中成藥排在前3位的分別為愈肝龍顆粒、復(fù)方鱉甲軟肝片及槐耳顆粒,藥物數(shù)量分別為14219、8180及4121盒,藥物金額為1046518.4、695300及634634元。2014年醫(yī)院肝病治療中成藥排在前3位的分別為愈肝龍顆粒、槐耳顆粒及方鱉甲軟肝片,數(shù)量分別為19406、8034及5890盒,藥物金額為1428281.6、907060和682890元。2015年肝病中成藥排在前3位的分別為五酯膠囊、愈肝龍顆粒及喜炎平注射液,藥物數(shù)量分別為24105、23522及13935盒,藥物金額為585751.5、1731219.2及397147.5元。2016年肝病中成藥排在前3位的分別為愈肝龍顆粒、五酯膠囊及喜炎平注射液,藥物數(shù)量分別為21110、15864及15892盒,藥物金額為884966.4、253449及255730.5元,醫(yī)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DDDs、及排序情況,見表1。
表1 我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DDDs、及排序
肝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且臨床上多以慢性乙型肝炎為主,患者發(fā)病后需要長期用藥,但是患者選擇何種藥物上存在較大的爭議。本院肝病治療中成藥主要分為活血化瘀類藥物、抗腫瘤類藥物、利膽類藥物和保肝護肝類藥物,其中活血化瘀類藥物主要有扶正化淤膠囊,抗腫瘤類藥物主要有槐耳顆粒,利膽類藥物主要有益膽膠囊,保肝護肝類藥物主要有愈肝龍顆粒、五脂膠囊、五脂滴丸、復(fù)方益肝靈膠囊、茵蓮清肝顆粒、復(fù)方鱉甲軟肝片等。從本課題試驗結(jié)果顯示:2013年~2016年我院前10位的肝病治療中成藥的銷售金額和DDDs大部分為護肝降酶類中成藥,臨床應(yīng)用該類藥物居多?,F(xiàn)階段,在肝病治療上,中成藥的使用在國內(nèi)非常普遍,并且有豐富的藥物種類和數(shù)量,對于肝病的治療有重要作用[4]。在西藥還不能很好徹底的根治肝病的情況下,中成藥制劑已經(jīng)在治療肝病中取得較好的進展,在臨床治療肝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解決肝病的根本問題上,即抗病毒治療方面還沒有重大進展[5],中成藥治療肝病尚有很多難題有待解決。
綜上所述,經(jīng)過分析我院肝病治療中成藥的用藥金額、用藥頻度、日均費用,可以看出我院2013年~2016年肝病治療中成藥的應(yīng)用情況基本合理。
[1] 戴薇.中成藥治療慢性肝病應(yīng)用淺識[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4,20(5):458.
[2] 駱抗先.乙型肝炎基礎(chǔ)和臨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353-354.
[3] 丁科,鄭敏霞,孫彩華.我院2009—2013年中成藥應(yīng)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11):1045-1048.
[4] 滿姍姍,王立新,王俊華.2010—2013年天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肝病治療口服中成藥的使用情況分析[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4,29(5):541-546.
[5] 馬月光,邵萌.我院2010—2012年活血化瘀類中成藥應(yīng)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19):1791-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