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析公共圖書館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的必要性,并就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應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圖書館
一、 必要性
1. 首先談一下我國目前的教育模式主要還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很多教師壓力大,精力側重于教學,只提學習要求,少有社會適應與為人處世的教育指導,校內更缺乏具有專業(yè)知識的心理輔導員,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模式、教育方法嚴重忽略了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關注。
2. 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問題上也存在忽視。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對未成年人心理成長的影響最大,一個有問題的青少年背后一定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有些孩子的心理與家庭暴力、父母關心少、家庭教育方式粗暴、溺愛等等因素有關,這成為了未成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誘因。
3. 基于前兩點,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yè)性就決定了參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的必要性。
心理學在我國還未到普及階段,目前心理研究或從業(yè)人員,一般都集中在普通高校、特殊政府部門、醫(yī)院、心理診所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我們圖書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這部分專業(yè)人員通過參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亦能進一步豐富心理專業(yè)人員的實踐經驗,完善和提高心理專業(y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
二、 圖書館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的優(yōu)勢
1. 資源優(yōu)勢。圖書館有豐富的藏書,在書海的包圍中,更容易激起未成年人的奮發(fā)向上和求知的欲望,這是物理環(huán)境對心理的一種暗示,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正面積極的文化氛圍。圖書館也是社會文化知識傳播的重要中轉站,其中充盈著知識汲取和交流的文化精神,圖書管理員與讀者之間、館員與館員之間、讀者之間所形成的圖書館人文環(huán)境能讓未成年人更真實地感受到高品位文化殿堂的感召力與親和力,可以幫助緩解心理壓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種生機勃勃、穩(wěn)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睆男睦韺W的立場考慮,環(huán)境能對人的思想和行動起到誘導作用,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而圖書館本身文化氣息就能對未成年人心理進行積極地影響和干涉。
2. 網絡優(yōu)勢。圖書館可以通過其文化網絡的優(yōu)勢,整合利用社會機構和文化教育單位的資源,盡快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圖書館為平臺,各資源相互配合,在為社會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同時,探索和總結實踐經驗,豐富和完善理論體系。
三、 圖書館開展此類活動的不足
1. 作為非心理專業(yè)公益機構的公共圖書館在專業(yè)人員配備方面尚顯不足。
2. 與學校配備的專職心理老師在交流上尚不暢通。
四、 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動的建議
1. 硬件保障。建立心理健康專題圖書室,營造適合心理健康調節(jié)的閱讀環(huán)境。比如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有人格心理、個性塑造、障礙矯正、心理保健等方面的閱讀資料,建立包括音像資料在內的各種心理閱讀資料庫。營造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讓讀者釋放壓力,使其內心能感受到輕松和愉悅。
2. 配備具有心理健康知識的專業(yè)管理員。這樣不僅可以進行專業(yè)的圖書搜集和分類管理,更可以在必要時進行初步的心理疏導,通過有效的心理溝通與來訪者建立起良好的信賴關系。
3. 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室,為社會專業(yè)機構的介入提供治療實踐的場所。
五、 服務措施
1. 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圖書館開展這項服務的意義、程序和預期效果,讓社會對圖書館所開展的這項服務從有所知到有所求。
2. 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最基本的措施。因為許多人缺乏基本的心理知識,忽視未成年人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早期或輕微心理健康問題,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心理輔導。
3. 設立心理專業(yè)人士與問題未成年人的網絡交流平臺。一些未成年人出現(xiàn)問題后,可能出于各方面的因素考慮,不愿袒露自己的問題。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詢網站,既可宣傳心理保健知識,同時也可以促成心理專業(yè)人員與不愿公開身份的未成年人或家長之間進行互動,在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建立相互之間的信賴關系。
4. 舉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講座。通過講座可以幫助未成年人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指導未成年人家長和老師轉變教育觀念,幫助他們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并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如梧州市圖書館少兒部在2016、2017年分別以“如何說,孩子才愿意聽”、“如何做智慧型家長”為主題舉辦的家庭心理教育講座,講座很受家長的歡迎。舉個例子,“愛的能力”,我是這樣理解的,在親子關系中,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互相的,而且要讓雙方都感受得到,只在雙方感受到了對方的愛時,才能說明愛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必須具備這個給予愛和感受愛的能力,他的人生才會完整。而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是父母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而辛苦賺錢,而孩子卻常常抱怨這不如意那不如意,對父母的辛苦卻視而不見;父母下班回到家里,忙家務做飯,而孩子卻還嫌飯菜不好吃,挑肥揀瘦的;父母把最好吃的留給他,最后演變到好吃的東西就只能是他吃,別人吃了就不行,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是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造成的。我們給孩子的愛沒有錯,孩子們也沒有錯,但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那是我們在愛他(她),同時也要給他(她)愛我們的機會。所以親子關系中溝通和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面對我們的孩子,在家庭教育當中我們會不會時常去反思:哪些是我們內心需要的呢?如何與孩子之間保持親密關系?能和孩子溝通無障礙,說說心里話,了解孩子接受我們的教育,少些逆反……為了孩子的積極向上,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圖書館應該不定期地舉辦類似的家庭教育講座,通過關愛和智慧的雨露,架起親子之間相互理解的彩虹,成就智慧型家長。
5. 結合圖書館豐富的讀者活動,舉辦現(xiàn)場咨詢會。面對面的現(xiàn)場咨詢會既是對未成年人心理知識的普及與宣傳,也是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頗為有效的形式。參加咨詢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們可以與應邀的專家們進行隨意的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獲得直接的建議和幫助。
6. 開設家長學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關注程度及教育方式。圖書館定期舉辦針對家長的專題輔導活動,幫助家長采取正確、健康的教育方式,讓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
參考文獻:
[1]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少兒不同年齡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M].圖書情報論壇,2012,3.
[3]少兒兒童心理學[M].西安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梁敏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廣西梧州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