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靜??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其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教師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問題,就有著前沿性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興趣;激勵;氛圍
隨著新課改在我國的實施,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也提出了新要求:小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有效性,本文就此探討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 閱讀和悅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拓展學生閱讀范圍的寬度和廣度。學生只有在充滿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夠親身體會悅讀愉快的感受,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得以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加強閱讀與悅讀之間的聯(lián)系,逐步培養(yǎng)學生從最初的閱讀,逐步轉(zhuǎn)變?yōu)樽罱K的悅讀,有效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悅讀”的熱情
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首先應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喜歡閱讀。人們往往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興趣,才會投入精力去參與并研究。興趣決定著人們對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提高學生自主性閱讀的興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還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性的關鍵。好的文章總能使閱讀者產(chǎn)生興趣,因此,教師要挖掘每篇文章的精彩部分,吸引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學習。課下時間,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平時的閱讀習慣與興趣所在。在了解了學生的閱讀狀況后,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制定,就能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三、 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學生才能夠盡情地投入到你的語文課堂之中,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如何給學生營造課堂氣氛是教師們應當研究的問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融洽地相處,才能讓學生能夠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下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增加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較為容易打開思維,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回答問題也較為積極,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qū)φZ文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
四、 教給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方法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理解的詞句,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證明學生真正地去讀去看了,這說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偏差,此時教師正確的解答不僅能夠解決學生的疑惑,還能深化學生的認識,拓展思維。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疑問是對學習深入的參與,但是有些學生生性膽怯,總怕提問錯誤其他學生會嘲笑他,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鼓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還要讓學生明白,提出問題是一種勇氣,這種勇氣最值得鼓勵。
五、 引導學生認識閱讀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氣氛,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而不是教師教導學生去做什么。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從文章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段落,并從仔細閱讀中得到體會與感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尊重學生之前的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課堂氣氛轉(zhuǎn)變?yōu)殚_放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應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六、 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拓寬知識面
閱讀是一項范圍較廣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閱讀,還可以在課外時間開展閱讀,從多角度多方面獲取知識,鍛煉其閱讀能力,拓展知識面。教師在課堂中進行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將閱讀方法和技巧傳授個學生;其次,要讓學生學會結合生活實際,在課外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認知水平的文章。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相結合,才能使學生提高閱讀水平。
七、 營造寬松氛圍,讓閱讀變成悅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言論自由氛圍,讓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教師和學生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開討論,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個性在閱讀中充分飛揚。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和反應,只要沒有方向性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xiàn)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這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時,筆者先問學生打算怎樣學習這一部分課文,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于是筆者放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生立刻忙碌起來,有的有滋有味地讀;有的埋頭圈、點、寫;有的與小組同學交流。全班交流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體驗,紛紛發(fā)表各自的獨特見解,通過閱讀過程中空間的拓展,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了,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八、 總結
總之,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閱讀更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閱讀的主人,并從中獲取知識,也促使學生的思維和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與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廖國國.閱讀悅讀——淺談初中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36期.
[2]丁文.閱讀悅讀——論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中),2014年02期.
作者簡介:
甘靜,重慶市,重慶市北碚區(qū)文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