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黎明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R)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兒科臨床常見病[1]。其特征為皮膚黏膜分批出現(xiàn)斑疹、丘疹、水皰和痂,傳染性較強[2],針對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嚴重時可引發(fā)呼吸道、神經系統(tǒng)損傷等并發(fā)癥[3]。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水痘的患病與人群特征、氣象因素等密切相關,且呈現(xiàn)高度的空間異質性[4-5]。因此,研究華中區(qū)域氣候因素對水痘發(fā)病流行的影響,可以有效評價該區(qū)域水痘流行特征,從而為預防控制水痘流行提供科學依據。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湖北省孝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以來水痘疫情報告卡,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患水痘的6 32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期氣象數據包括氣溫、相對濕度、降水量及日照時數,由湖北省孝感市氣象局提供。
1.2 研究地點氣象資料 湖北省孝感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四季分明,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嚴寒酷暑時間短,春、初夏、秋溫和氣候時間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 133.800 mm;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996.700 h,年平均氣溫為16.000 ℃,≥10.000 ℃的積溫為5 091.900 ℃。研究期間孝感市氣象資料見表1。
1.3 方 法 將 患 者 按 照 年 齡 分 為 0~<1、1~<4、4~<7、7~<10、10~<15、15~<20、20~ 歲 7 個年齡段,觀察水痘的高發(fā)年齡,并分析各年齡段的性別分布情況。統(tǒng)計2009—2012年不同月份水痘發(fā)病例數的動態(tài)變化,比較不同季節(jié)水痘發(fā)病例數。分析2009—2012年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情況的相關性,以及不同季節(jié)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情況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Levene's test 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季節(jié)性差異采用Welch's t-test檢驗,多重比較采用Dunnet's T3進行季節(jié)間比較。水痘患病率與單一氣象因素的線性回歸模型采用SPSS 20.0(IBM)進行。選擇SPSS回歸分析模式中Curve Estimation模塊,勾選線性回歸、二次曲線、三次曲線、指數函數、冪函數、生長曲線和復合函數這7種模型進行氣象因子與水痘患病例數之間關系的曲線估計,選擇最大相關系數(R2)模型評估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率的相關性。
2.1 2009—2012年不同年齡段水痘患者性別分布情況 本研究所劃分的7個年齡段中,各年齡段均有水痘病例出現(xiàn),以4~<7歲人群為主,<15歲的人群占總人群的比例高達85.29%。在6 324例水痘患者中,男4 017例(63.52%),女2 307例(36.48%),男女比例為1.74:1,其中0~<1歲男女比例高達2.43:1(詳見表2)。
2.2 2009—2012年不同月份水痘發(fā)病例數的動態(tài)變化2009—2012年水痘年平均發(fā)病率為32.838/10萬,無死亡病例。2009—2012年的48個月中,共發(fā)水痘6 324例,每月最低發(fā)病24例,最高發(fā)病297例。2009年水痘發(fā)病峰值出現(xiàn)在6月和12月,且維持到了2010年的1月,自2010年開始,其余年份水痘發(fā)病峰值均出現(xiàn)在6月和12月,呈現(xiàn)典型的雙鋒曲線(見圖1)。發(fā)病高峰出現(xiàn)在夏季和冬季,分別占報告病例總數的34.69%(2 194/6 324)和32.84%(2 077/6 324)。
2.3 2009—2012年不同季節(jié)水痘發(fā)病例數比較 不同季節(jié)水痘發(fā)病例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夏季水痘發(fā)病例數高于春季和秋季,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冬季水痘發(fā)病例數高于春季和秋季,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2009—2012年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情況的相關性分析水痘發(fā)病例數與氣溫、相對濕度、降水量及日照時數均不存在相關性(P<0.05,見圖2)。
表1 2009—2012年湖北省孝感市氣象資料匯總Table 1 Summary of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2009 to 2012 from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
表2 2009—2012 年孝感市水痘病例年齡和性別分布Table 2 Number of cases of chickenpox and gender distribution in Xiaogan from 2009 to 2012
表3 2009—2012年孝感市不同季節(jié)水痘發(fā)病例數比較(x ±s,例/月)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among different seasons in Xiaogan
2.5 2009—2012年不同季節(jié)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情況的相關性分析 數據分析表明,氣象因素存在顯著共線性,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未能通過F檢驗(P=0.589)。因此,為了深入探討季節(jié)性差異的成因,擬通過建立單一氣象因子的回歸模型來評估氣象因素對患病情況的影響。復合模型結果顯示,春季與冬季氣溫、日照時數均與水痘發(fā)病率呈顯著相關(P<0.05),夏季各氣象因子均與水痘發(fā)病率呈顯著相關(P<0.05),而秋季僅有日照時數與水痘發(fā)病率呈顯著相關(P<0.05,見表4)。
通過對2009—2012年湖北省孝感市水痘患病情況的分析,發(fā)現(xiàn)湖北省水痘發(fā)患病數呈現(xiàn)典型的雙峰曲線動態(tài)變化。結合季節(jié)差異分析,夏季與冬季為水痘的患病高發(fā)期,分別占報告病例總數的34.69%和32.84%。已有的研究表明,東南亞等熱帶區(qū)域的相對較冷時期水痘發(fā)病率較高[6],而溫帶區(qū)域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則夏季水痘發(fā)病率較高[7],而本研究表明,亞熱帶區(qū)域可能呈現(xiàn)與溫帶及熱帶區(qū)域不同的流行模式。
圖1 2009—2012年孝感市不同月份水痘發(fā)病例數的動態(tài)變化Figure 1 Dynamic change inincidence of chickenpox from 2009 to 2012 in Xiaogan
圖2 2009—2012年孝感市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情況的擬合曲線Figure 2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he case number and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from 2009 to 2012 in Xiaogan
表4 2009—2012年孝感市不同季節(jié)氣象因素與水痘發(fā)病情況的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hickenpox incidenc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Xiaogan
眾多研究指出,氣候因素可能是影響VZR擴散及水痘感染皮膚并發(fā)癥(VSC)的關鍵因素[8]。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季節(jié)水痘發(fā)病數的多重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湖北省水痘發(fā)病率存在顯著的季節(jié)性差異,表明氣象因素可能對水痘發(fā)例數造成影響,但采用總體數據分析表明,水痘發(fā)病例數與各氣象因子不存在顯著相關性。但通過分析季節(jié)對水痘發(fā)病例數與單一氣象因子進行線性擬合,可以發(fā)現(xiàn)春季、夏季及冬季氣溫是影響水痘發(fā)病例數的關鍵因子之一,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8-9]。但相對濕度與水痘發(fā)病例數僅在夏季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相關性,這也說明,華中區(qū)域表現(xiàn)出與沿海區(qū)域不同的發(fā)病特點[10]。值得提出的是,日照時數在四季中均與水痘發(fā)病例數呈現(xiàn)顯著相關,通過復合方程及指數方程等形式較好地闡釋了水痘患病時間的方差變動。
綜上所述,水痘相對其他烈性傳染病來講,其發(fā)病比較溫和且有很高的自愈率[11]。但由于其潛在空氣傳播途徑[12],根據不同的人群特征、環(huán)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存在突然大規(guī)模流行的可能[1]。同時,由于個人免疫體系的差異及其他并發(fā)癥等情況,水痘仍然有一定的致死可能[7]。因此,深入研究其染病機制及環(huán)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仍然是醫(yī)療工作者及衛(wèi)生部門努力的方向。本研究分析了氣象因素中的4個因素對水痘發(fā)病的影響,但就人群特征及個體差異尚未展開研究,尚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對水痘發(fā)病率的影響,因此本文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需要注意各氣象因素之間高度的多重共線性特征,因此,本研究建立結構性的非線性模型可能可為相關部門制定水痘疫情流行的防治措施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
作者貢獻:羅玲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數據收集;黎明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數據整理,統(tǒng)計學處理,論文修訂;羅玲、黎明進行結果分析與解釋,撰寫論文;黎明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1]LEE B R,F(xiàn)EAVER S L,MILLER C A,et al. An elementary school outbreak of varicella attributed to vaccine failure: policy implications[J].J Infect Dis,2004,190(3):477-483.
[2]MARCHETTO S,DE BENEDICTIS F M,DE MARTINO M,et al.Epidemiology of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hickenpox in children:an Italian multicentre study in the pre-vaccine era[J].Acta Paediatrica,2007,96(10):1490-1493.
[3]LOSURDO G,BERTOLUZZO L,CANALE F,et al.Varicella and its complications as cause of hospitalization[J].Infez Med,2005,13(4):229-234.
[4]FAIRLEY C K,MILLER E.Varicella-zoster virus epidemiology:a changing scene?[J].J Infect Dis,1996,174:S314-319.
[5]YAWN B,YAWN R,LYDICK E.Community impact of childhood varicella infections[J].J Pediatr,1997,130(5):759-765.
[6]LEE B W.Review of varicella zoster seroepidemiology i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J].Trop Med Int Health,1998,3(11):886-890.
[7]BOZZOLA E,BOZZOLA M,KRZYSZTOFIAK A,et al.Varicella skin complications in childhood:a case serie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J Mol Sci,2016,17(5):E688.DOI:10.3390/ijms17050688.
[8]KOKAZE A,YOSHIDA M,SEKINE Y,et al.The magnitude of variation in temperature within a year has an effect o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hickenpox incidence in Japan[J].Epidemiol Infect,2001,126(2):269-277.
[9]ALMUNEEF M,MEMISH Z A,BALKHY H H,et al.Chickenpox complications in Saudi Arabia:is it time for routine varicella vaccination? [J].Int J Infect Dis,2006,10(2):156-161.
[10]CHAN J Y,TIAN L,KWAN Y,et al.Hospitalizations for varicell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a referral hospital in Hong Kong,2004 to 2008:a time series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1,11:366.DOI:10.1186/1471-2458-11-366.
[11]BOELLE P Y,HANSLIK T.Varicella in non-immune persons:incidence,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rates[J].Epidemiol Infect,2002,129(3):599-606.
[12]SUZUKI K,YOSHIKAWA T,IHIRA M,et al.Spread 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DNA to the environment from varicella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cyclovir[J].Pediatr Int,2003,45(4):45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