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
◤原文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①。
子張曰:“子夏云何?”
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p>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 不能②。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論語·述而第七》
◤注釋
①交:指交友之道。
②矜:憐憫,憐惜。
◤賞讀
當(dāng)子夏的門人向子張問交友之道時,子張反問道:“子夏對結(jié)交朋友這件事發(fā)表過什么見解呢?”
子夏的門人答道:“子夏說:‘能結(jié)交的人就跟他結(jié)交,那些不能結(jié)交的人就拒絕跟他交往?!?/p>
子張聽后說道:“跟我了解的結(jié)交之道不一樣:君子尊重德才兼?zhèn)涞娜耍材芙蛹{一般人;贊許有善行之人,也能憐惜那些沒有什么能力的人。我如果有高尚的德行與極強的能力,對他人有什么不能接納的呢?我如果沒有什么德行與才能,別人將會拒絕跟我來往,怎能有機會拒絕跟他人交往呢?”
對于交友一事,子夏主張有所“拒”,子張認為應(yīng)該能夠“容”。那么,到底是拒人合適,還是容人更佳呢?
不妨結(jié)合《論語》中關(guān)于交友的內(nèi)容來加以辨析。
關(guān)于交朋友,孔子說過,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跟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跟阿諛奉承,當(dāng)面恭維、背后誹謗,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可見,子夏的有所“拒”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子張的“容”人之說就完全錯了嗎?
《論語》中,孔子也說過“泛愛眾,而親仁”的話,意思是對一般人要有寬廣的愛心,親近其中有仁德之人。以此看來,子張主張“容眾”,不正是孔子“泛愛眾”思想的顯現(xiàn)嗎?何況跟不同的人交往,不是可以擴大自己的見聞嗎?
拒人還是容人?到底該如何抉擇?
其實,在待人之時,不妨像子張所說,對所有人都懷有仁愛之心;在交友方面,不妨如子夏所說,親近那些可交之人,如“直”“諒”“多聞”之人,跟自己志趣相近之人,遠離那些容易將自己引入歧途之人。
◤問題
根據(jù)上文簡要回答:子夏與子張在交友方面的觀點有何不同?你認為待人與交友應(yīng)該堅持怎樣的原則?
◤解答
子夏的主張是,能結(jié)交的人就跟他結(jié)交,不能結(jié)交的人就拒絕跟他交往;子張的觀點是,尊重德才兼?zhèn)涞娜耍材芙蛹{一般人。我認為待人的原則應(yīng)該是真誠友愛,交友的原則應(yīng)該是親近益友,遠離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