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麗
(綿陽市中醫(yī)醫(y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糖尿病和甲亢是當今社會的多發(fā)病、常見病。甲亢患者出現糖代謝異常,引發(fā)糖尿病的情況在臨床工作中并不少見,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均壽命的延長,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病率不斷增高,其發(fā)展趨勢也逐漸年輕化,兩種疾病的臨床癥狀相互影響、促進,對人類的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本次臨床研究旨在探究其臨床特點和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選取我院內分泌科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3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資料,其中男女比例為18∶20,年齡為25~65歲,平均年齡為(32.6±3.7)歲,病程為1.6~3.7年,平均病程為(2.0±0.4)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分別為8例和30例。
糖尿病診斷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9年制定的標準,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甲亢的診斷為患者有高代謝癥狀和體征,血清TT4、FT4水平增高,TSH水平下降。
患者不同程度的表現出怕熱、多尿、心悸、多飲、手抖、消瘦、多汗等癥狀。1例患者患有突眼,10例患者有活動后心悸,1例患者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4例患者患有精神郁悶,食欲減退、增強的患者分別有2例,19例。
控制患者的飲食,依據病情采取針對性治療,甲狀腺的藥物治療用量為甲巰咪唑15~30mg/d,或者丙基硫氧嘧啶300~450mg/d,分3次口服,其中2例患者行甲狀腺全切;糖尿病的治療,降糖藥用量為3~6mg/d的瑞格列奈,必要的情況下聯(lián)合使用0.5~1.0g/d二甲雙胍緩釋片。
本次臨床研究的所有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檢驗,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13.0進行標準統(tǒng)計學分析。
全部患者中先患糖尿病,再患甲亢患者有15例,有2例患者是同時患有甲亢和糖尿病,其余21例患者先患甲亢,后患糖尿病。先患糖尿病,再患甲亢患者的血糖相對穩(wěn)定,糖尿病所需藥物量較大,甲亢被控制后,糖尿病藥物用量減少;同時患有甲亢和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難于控制,糖尿病和甲亢藥物治療需要持續(xù)一段時間;先患甲亢,后患糖尿病患者的抗甲亢藥物量變大,糖尿病藥物的量不變。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多在1~2月明顯緩解體重增加,均獲得理想效果。血清FT3、FT4、TSH正?;謴?。
治療前,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值分別為(8.5±2.0)mmol/L、(15.4±4.3)mmol/L;治療后,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值分別為(6.5±1.3)mmol/L、(9.5±2.0)mmol/L,同治療前相比,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值有了明顯的降低。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值比較(mmol/L)
糖尿病合并甲亢是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兩種疾病之間存在很大的相互作用,甲亢的發(fā)病會使甲狀腺的分泌量增大,加重糖尿病病情,嚴重時會引發(fā)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其發(fā)病機制可能有以下幾點:
(1)甲亢時并發(fā)低鉀血癥,通過使胰島細胞變性,造成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導致血糖升高。
(2)和免疫及遺傳相關。
(3)甲亢時,胰島細胞功能受損。
(4)甲亢造成胰島素拮抗激素的水平升高,胰島素結合能力降低,胰島素受體缺陷和胰島素受體數目相對減少等原因導致胰島素抵抗。
(5)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增多導致腸道吸收的葡萄糖增多,肝糖原的分解加速,加快糖元異生,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使血糖升高。
(6)兩者有共同的遺傳、免疫學基礎,能夠產生重疊。甲亢與糖尿病的臨床癥狀有很多相同之處,但又各有其獨特的癥狀。二者并存時,若患者主訴的癥狀只表現為同一疾病,則比較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導致治療效果欠佳,所以兩者的治療必須同時兼顧。本次臨床研究表明,采取針對性給藥后,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FT3、FT4、TSH正?;謴停委熀?,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值分別為(6.5±1.3)mmol/L、(9.5±2.0)mmol/L。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甲亢需要聯(lián)合同步采取治療,效果才能更顯著。
[1]趙偉平.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與診治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20):106-108.
[2]張陽陽.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合并的糖尿病臨床特點及診療方式[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5):66-67.
[3]姚慶春.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76例患者的臨床診治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0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