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
摘 要:稱呼語是社會語言學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次調(diào)查從家庭、高校和友誼三個領域考察高校研究生的姓名稱呼方式,發(fā)現(xiàn)由于社會距離、地位、正式度和功能四個社會維度及性別因素的不同,不同稱呼者會采用不同的稱呼方式。社會距離越近且語境越非正式,稱呼越短小,這是由簡潔性原則、禮貌原則、像似性原理和唯一性表達共同決定的。
關鍵詞:稱呼 社會語言學 四個社會維度 性別因素
一、引言
人們在使用語言的時候,除了交際功能,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定位和維系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關系。語言中很多方面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而對稱呼的選擇和使用,正是稱呼者和被稱呼者之間關系的典型體現(xiàn)。稱呼對社會關系非常敏感,是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次調(diào)查考察高校研究生作為被稱呼者時的姓名稱呼情況,分析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稱呼的選擇。
二、調(diào)查對象
本次報告的調(diào)查對象為高校在讀研究生,主要是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專業(yè)的研究生。選取這樣的調(diào)查對象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可以控制言談雙方的其中一方,以減少變量。
影響人們稱呼選擇的因素非常多,為了適當控制變量,我們將“被稱呼者”這一方的范圍縮小,限定其身份,以便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能順利進行。
第二,可以考察高校,尤其是研究生師門這一語域的稱呼特點。
之前,有關漢語學界對稱呼語的研究,學者們關注較多的是親屬關系和職場關系,就算涉及高校,也極少看到針對研究生的研究。而師門關系對研究生來說是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方面嘗試通過這次考察對這一部分進行初步刻畫,另一方面也希望為整個稱呼語研究提供材料。
三、問卷設計
本次調(diào)查的被稱呼者限定為高校研究生,同時控制了稱呼者的范圍。稱呼者主要來自與被稱呼者密切相關的三大領域:家庭、高校及友誼。在每個領域中,又從兩個角度進一步限定稱呼的使用環(huán)境:從與被稱呼者的關系不同定義了不同的稱呼者,從不同的使用場合定義了不同的具體稱呼情境。
四、幾種基礎分類
(一)稱呼形式分類
在漢語中,面稱的方式種類繁多。本次調(diào)查控制了范圍,因此基本排除了職場稱呼和一些陌生人的稱呼方式,稱呼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種:
1.姓名稱呼
姓名稱呼就是稱呼中帶有調(diào)查對象姓名或姓名一部分的稱呼方式。這是本次調(diào)查的主體部分,下文會詳細分類。
2.親屬關系稱呼
親屬關系稱呼是指家庭成員之間與親緣關系相關的相互稱呼方式。這是之前學者廣泛討論的問題,不是本文的重點,本次調(diào)查主要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稱呼。由于注重師門關系考察,所以“師兄”“師弟”“師姐”“師妹”這種排輩稱呼也算為利用親屬關系稱呼的一種。
3.與姓名稱呼無關的其它稱呼
本次調(diào)查所涉及的其他稱呼,主要是別名和昵稱。別名是與姓名無關,根據(jù)某方面特點或曾發(fā)生的事件等原因給被稱呼者起的名字,比如“吃貨”。昵稱是表示親近和喜愛的一些稱呼,比如“寶貝”“妮子”。在此次調(diào)查中,我們把沒有使用大名相關字樣的小名也放在這一類中。
(二)姓名稱呼的具體分類
漢語名字主要分為單字名和雙字名①。二者由于構(gòu)成不同,可以稱呼的方式也不同,通過此次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五、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本次調(diào)查發(fā)放的調(diào)查表共回收28份,其中女生21人,單字名8人,雙字名13人;男生7人,單字名2人,雙字名5人。
Holmes(2011)列出分析變體(variety)②使用所涉及的四種社會維度,分別為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地位(status)、正式程度(formality)和功能(function),這是分析許多社會語言學現(xiàn)象的基礎,本次分析基于此,并加上“性別”這一重要影響因素。
(一)社會距離維度
本次調(diào)查控制了“社會距離維度”這個因素,排除了陌生人和一些較遠的社會關系,將調(diào)查集中在家庭、高校和友誼領域,因此過去研究中常討論的一些稱呼語在此次調(diào)查中沒有體現(xiàn)。
而在家庭、高校和友誼這三個領域,被調(diào)查者與稱呼者的社會距離是不同的。家庭的親密度最高,高校的親密度最低,友誼領域的覆蓋范圍較大。體現(xiàn)在具體稱呼上,家庭領域中對單字稱、疊字稱、加綴稱、昵稱、小名等較為親密的稱呼形式使用頻率較高,對全名、不帶姓氏的稱呼使用頻率較低,而高校的稱呼體系與之相反。由于親密度跨度較大,友誼稱呼的跨度也很大③。
進一步看,同一個領域內(nèi)部也有分別,比如在家庭領域,父母對昵稱和單字稱的使用頻率遠高于其他家庭成員,而媽媽對昵稱的使用又要高于爸爸。友誼領域在這一點上體現(xiàn)得最為徹底,最好的朋友與一般的朋友稱呼方式完全不同。這都是由稱呼雙方的社會距離決定的。
(二)社會地位階層維度
本次調(diào)查對社會地位階層也做了一定控制。將被調(diào)查者的身份局限在高校研究生,這樣被稱呼者的身份、社會地位就確定了,但由于領域、對象不同,相互關系就會不同,因此與不同稱呼者之間相對地位也會發(fā)生變化。
高校領域在這個維度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比如老師和學生。由于身份地位的差異,老師對學生的稱呼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稱呼要正式一些。
另一個充分體現(xiàn)這一維度的現(xiàn)象是親屬稱呼。在家庭領域,年幼者與年長者之間有一套稱呼方式,對年幼者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年長者可以不使用而選擇稱呼名字。這一套稱呼方式也被引入到高校師門稱呼系統(tǒng)中,使用在后輩與前輩之間的稱呼上。不對等性也體現(xiàn)在高校的稱呼系統(tǒng)中,后輩稱呼前輩使用親屬稱呼方式幾乎是必然的,前輩稱呼后輩并不強制使用。
男性和女性在稱呼和被稱呼上表現(xiàn)出的差異,也是他們不同社會身份在稱呼上的體現(xiàn)。endprint
(三)正式性維度
語境的正式性不同,我們對稱呼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高校的正式性要比家庭高,因此這兩個領域的稱呼方式有很大不同。而在區(qū)分家庭、高校和友誼三大領域后,我們繼續(xù)對具體使用情境進行分析,以控制語境的正式程度和觀察具體語境對稱呼選擇的影響。
可以看到,表達不滿、多人談話、正式談話、引起注意等語境對稱呼選擇有較大影響。而由于領域的特性,上課是學校領域最敏感的因素,外出是家庭領域較為敏感的因素。表達不滿和引起注意其實是一種言語功用,需要調(diào)整稱呼方式來實現(xiàn);上課和正式談話是本次調(diào)查正式程度最高的語境,稱呼者一般會選用較正式的稱呼方式;多人談話和外出對于家庭領域來說,由于有外人存在,也是一種正式程度較高的語境,因此也會選擇較為正式的稱呼。
(四)功能維度
作為面稱的稱呼語,主要具有以下兩種功能:
1.基本功能:提示作用(引起注意)、區(qū)分作用、交際互動作用
2.社會功能:確認雙方關系、表達情感(表示尊敬、親密、喜愛、不滿等)、維系感情
而在具體的使用中,這兩種功能又與語言一種基本特性——簡潔性相結(jié)合,共同決定了稱呼語的選擇。
總的來說,在與姓名相關的稱呼方式中,稱呼者與被稱呼者之間的關系越親密,語境越非正式,稱呼語越短小。這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1)語言的簡潔性要求我們使用更簡單的方式來進行稱呼。因此親密的人及非正式場合,可以使用短小形式。而關系較疏遠的人及正式的場合,過于簡潔的稱呼一方面區(qū)分度不高,不易辨認;另一方面根據(jù)禮貌原則,當稱呼雙方或語境的親密度不夠,較長形式更為禮貌。
(2)稱呼語是用來指稱被稱呼者的,根據(jù)語言相似性原理,稱呼的長短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稱呼者和被稱呼者之間距離的遠近,即親密程度。使用越短小的形式來稱呼,說明雙方之間的關系越親密。當雙方之間關系較疏遠,甚至需要表達尊敬等態(tài)度時,還要加上相關的親屬關系詞或職業(yè)、頭銜等。
(3)稱呼片段越短,所涵蓋的指稱對象就越多。但對于稱呼者來說,可以指稱廣泛對象的名稱只用來稱呼某一個人,體現(xiàn)對其重視程度或該對象在稱呼者心目中的唯一性。同時使該稱呼帶上了專屬性,是情感、關系表達的一種方式。這是父母對子女、男女朋友之間、親密友人之間常用單字稱呼的重要原因。
(五)性別因素
性別因素在姓名稱呼中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
1.從整體上看,性別因素對稱呼的選擇有較大影響。一般來說,同性之間的稱呼比異性之間要親密一些,三個領域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
2.在稱呼女性時,異性稱呼者較謹慎。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男性稱呼女性比女性稱呼男性要疏遠一些,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領域,男生被不帶姓氏稱呼(即雙名字中的BC式,下同)的比例要比女生大一些。從老師、同學或高年級師兄師姐稱呼被調(diào)查者的情況來看,對于女生,如果雙方是異性,那么選擇BC的比例要比同性低一些;而對于男生,雙方不論是同性還是異性,對選擇BC的比例影響不大。也就是說,男性在稱呼女生時,會避免使用親密的稱呼,一般稱全名;而女性在稱呼男生時,沒有受到太多限制。這可能是為了不使對方產(chǎn)生被侵犯感。
3.性別因素對單字名的影響不如對雙字名的影響大。
雙字名可以采用的稱呼方式比單字名要多,其中省略姓稱呼名是一種很常見的中間過渡稱呼方式,這種稱呼方式多為非最親密但又不是那么疏遠的人(如師姐、同學、較好朋友等)使用。而單字名沒有這一層次的稱呼,這一部分人只能稱呼全名(疊音或單音過于親密),就與異性的稱呼相同了。
4.女性更傾向于采用較親近的稱呼。
在統(tǒng)計中我們發(fā)現(xiàn),性別因素對男生數(shù)據(jù)的影響不如對女生的大。一方面體現(xiàn)了之前所說的男性稱呼女性比女性稱呼男性要更謹慎,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女性普遍傾向于采用更親近一些的稱呼,她們更樂于在交際中表現(xiàn)得友好和親切。這一點還表現(xiàn)在母親通常會使用一些父親并不使用的昵稱來稱呼孩子。而比起爺爺、外公和叔伯舅舅,奶奶、外婆和姑姑、姨媽有時會對孩子使用更親密的稱呼。
5.性別因素除了影響稱呼語的形式,有時也會影響稱呼語的使用。
在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與母親相比,父親在談話中更傾向于不使用稱呼語。與女生相比,男生之間稱呼語也較少。之前已經(jīng)分析,稱呼語還有傳達情感的功能,男性對稱呼語的利用少于女性,這也與女性更注重情感交際有關。
六、結(jié)語
稱呼語是一種對社會關系十分敏感的言語形式,此次針對高校研究生的稱呼語調(diào)查,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由于社會距離、地位、語境正式度和功能四個社會維度,以及性別等因素的不同,出現(xiàn)了樣式繁多的稱呼方式??偟囊?guī)律是,社會距離越近,語境越非正式,則稱呼語越短小,這是由語言簡潔性、禮貌原則、相似性原理和唯一性表達共同協(xié)調(diào)決定的。
說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表示此種稱呼形式數(shù)量在總的稱呼中的比例,比如媽媽稱呼女兒為單字B的共有4例,總的稱呼人數(shù)為8人,則4/8=0.5,因此媽媽稱呼單字名女兒為B的數(shù)據(jù)是0.5。當所有人都可以采用某一種稱呼方式的時候,數(shù)據(jù)為1,比如弟妹使用親屬關系稱呼形式“姐姐”來稱呼被稱呼者。由于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稱呼形式常常不止一種,因此每列數(shù)據(jù)相加可以超過1.0。
注釋:
①現(xiàn)在三字名也逐漸增多,還有雙字姓的情況,這些都不在本次調(diào)查范圍之內(nèi)。
②變體是指根據(jù)社會因素劃分的一整套語言形式,一個變體是某一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中使用的一整套語言形式。
③詳見附錄表格。
參考文獻:
[1]崔希亮.現(xiàn)代漢語稱謂系統(tǒng)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2).
[2]郭繼懋.常用面稱及其特點[J].中國語文,1995,(2).endprint
[3]Janet Holmes.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inguistics(Third Edition)[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4]李樹新,楊亭.漢語親屬稱謂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5,(3).
[5]潘文,劉丹青.親屬稱謂在非親屬交際中的運用[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2).
[6]Ralph Fasold.Address Form,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7]任海棠,馮寧霞. 稱謂語的選用與社會身份關系之表達[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5).
[8]張魯寧.從文化、語用學、模糊語言理論看漢語社會稱謂語[J].重慶師專學報,2001,(4).
[9]祝畹瑾.漢語稱呼研究——一張社會語言學的稱呼系統(tǒng)圖[J].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1990.
Abstract:Address is a significant topic of sociolinguistics.This research surveyed address Forms of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ree regions: family,college and friendship.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the addresses,based on the gender factor and four social dimensions:the solidarity-social distance scale,the status scale,the formality scale and the referential and affective function scales.Consequently,different addressers would choose different addresses for the same addressees.The closer of the social distance of the addressers and addressees and the more informal of the contexts,the shorter of the address forms.This is due to the economy principle,the politeness principle,the iconicity theory and the uniqueness expressions.
Key words:address;sociolinguistics;four social dimensions;gender factor.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