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燕
開展社團活動是少年兒童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地、健康地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為了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以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來說,開展社團活動既能使學生在住宿期間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那么,對于師資相對缺乏的農村小學來講,開展怎樣的社團活動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讓學生樂學、愛學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程設置生活化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對孩子來說,他周圍的一切就是一本書?!币虼?,我們在選擇社團社會實踐的活動時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依托家鄉(xiāng)特有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集體制定策劃案,通過帶領學生實踐、質疑、釋疑、創(chuàng)新、總結等過程,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鄉(xiāng)土文化,喜歡鄉(xiāng)土文化,從而受到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例如,我校社團活動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耕地沙漠化社會實踐調查》中,將學生帶入沙漠、了解沙漠,通過自己的看,對沙漠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那么,對于耕地沙漠化形成的原因,學生各抒己見,通過自己查資料找出了具體的原因,說出了許多治理耕地荒漠化的好辦法,以及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在每年組織的防風固沙義務植樹活動中,通過小樹認領、我與小樹共成長等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了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我校開展的剪紙活動課,通過一張紙、一把剪刀,在方寸之間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抒發(fā)人民的情與美,表現了人們的審美愛好,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通過剪紙藝術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剪紙藝術的歷史,學會了一定的剪紙技術,在學習傳統剪紙技藝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將剪紙和刻畫結合在一起,使剪紙這門藝術更具有時代感。剪紙活動的開展,剪出了人生百態(tài),世紀滄桑。它將無限深遠的空間壓縮在一個平面上,顯示出獨特的裝飾風格。
二、社團活動課程化
所謂社團活動課程化就是將學生社團實踐活動全部納入學校課程管理,明確課程目標、內容、評價、實施方式等,制定《社團活動課程總體方案》《學期社團活動課程實施計劃》,保障活動健康有序開展,保證讓學生全員參與,全面發(fā)展。我校從低、中、高不同年齡段認知水平出發(fā),安排社團活動課程,每周三下午活動課時間分學段進行社團活動,既保證了安全,又體現了個性化,更符合學段認知特點。學生參與的熱情高,興趣濃,切實豐富了師生的校園生活。
三、社團管理科學化
規(guī)范社團組織建設,成立社團活動領導小組。各類社團活動課程負責人承擔所屬社團領導責任,社團負責人(輔導員)對本社團負責,組織各社團成員開展社團活動,制定社團活動計劃,對各社團活動進行組織實施以及管理。學校制定《學生社團活動章程》《學生社團活動考核評價辦法》,強化社團組織管理,科學合理評價活動效益。一是活動內容安排系統性、科學性。每學年開學各班主任組織所有學生在學校確定的社團范圍內自愿申報,周期為一學年。各班統計好學生參加社團項目報團隊部,由分管領導組織,根據各班申報情況結合學校師資、場地、設備等因素綜合協調,確定人數,形成社團組織情況一覽表,然后各班造冊登記。二是各社團活動要確保五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場地落實、時間落實、輔導落實。每個活動社團認真組織,精心安排,周密活動,確保安全零事故。三是社團活動做到“三定”:定人(人員固定):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自己創(chuàng)設自己管理,由指導老師輔助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定時:活動時間固定,教師無特殊情況不得隨意變動。如有特殊情況需提前向分管領導申請,并告知學生,一周內補上;定點(活動地點固定):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室資源、部室資源、操場等,固定上課地點,愛護學校的設施、設備,做好衛(wèi)生保潔工作。四是定活動計劃:各社團小組在活動實施前必須制定本學期具體可行的活動計劃,上交一份備查,各組教師不得私自更改活動計劃。五是學生管理嚴格,各組教師不得隨意增減學生,教師要嚴格管理學生考勤,對于累計三次無故缺勤者以及自動退出社團的學生,應及時做好記錄并上報學校和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六是檢查監(jiān)督:學校每周檢查一次課外社團小組的活動情況并記錄,對于管理混亂松懈的課外社團小組,在績效考核時酌情處理。七是成果展示:各社團小組應在活動計劃中明確本組活動成果的形式、展示時間和方式。成果形式可以是展覽、匯報表演、技能展示、參加比賽取得名次等,學期末分管副校長組織評委觀摩各社團成果展示,并評選出優(yōu)秀社團進行獎勵。八是檔案建設規(guī)范化,包括點名冊、社團學期活動計劃、社團活動教程、社團活動記錄(活動照片或影像資料)、階段性訓練成果展示、學期末社團活動總結。
社團活動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窗口,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個性化社團活動中健康成長,增長見識,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非智力因素,提升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激發(fā)自信心,鍛煉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豐富師生的校園生活。實踐表明,積極引導孩子開展豐富多元的社團活動,對培養(yǎng)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