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58頁。
【學情分析】
從生活經驗來說,一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購物體驗;從知識儲備來說,已經學習了二十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有關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能夠熟練運用;一年級上冊1-10各數(shù)的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減法算式的整理都給學生呈現(xiàn)出了什么是有序羅列,學生有了一定的體驗;而在不少加法習題的設置中,也向學生滲透了當一個加數(shù)不變,另一個加數(shù)變大(小)和也隨之變大(?。?。這些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知識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但是這些知識零散地儲存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有關知識經驗,讓學生能夠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成了本節(jié)課教學關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特別喜歡,你看,書店新到了一批雜志,都有哪些雜志呢?價格又是多少呢?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課件出示主題圖)
生:有《我是小學生》,價格5元;《畫報》,價格6元;《卡通世界》,8元;《連環(huán)畫》,7元。
師:說得真好,明明去買雜志,遇到了問題,我們大家來幫幫他好嗎?
(出示問題:用13元正好可以買下面哪兩種雜志?)
師:正好是什么意思?
生:兩種雜志的價格加起來應該等于13元,不多也不少。
二、引導探究,形成策略
師:那明明應該買哪兩種雜志呢?想一想,然后將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生:明明可以選擇《我是小學生》和《卡通世界》。
生:還可以選《畫報》和《連環(huán)畫》。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一眼就看出來了。
生:因為5+8=13,6+7=13。
1.探究有序羅列策略
師:我們現(xiàn)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價格限制,只是讓明明選擇兩種雜志,會有哪幾種選擇呢?試著寫一寫。為了書寫方便,我們將《我是小學生》編號為①,《畫報》編號為②,《卡通世界》編號為③,《連環(huán)畫》編號為④。
(教師在黑板上將四本雜志教具按順序貼好)
生:有①②,②③,③④這幾種。
(學生邊說,教師邊在黑板上畫線連接)
師:對比一下你自己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我認為還有①③。
師:哦,除了有①②,還可以有①③,①還可以和哪一本組在一起?
生:①④。
師: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我們先選定一本,然后再按順序看可以有哪些選擇。那按照這種方法,第二本雜志可以和哪些雜志組在一起?
生:②①、②③、②④。
生:②①和前面的①②是一樣的,重復了,只有②③和②④兩種。
師:再看第三本雜志。
生:只有③④這一種選擇了。
師:我們按順序,發(fā)現(xiàn)明明可以選擇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和③④這幾種,每一種選擇需要付多少錢,你們能很快算出來嗎?
師:有哪幾種選擇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生:①③和②④。也就是《我是小學生》和《卡通世界》,或者《畫報》和《連環(huán)畫》。
師:像這樣,我們將明明所有的可能選擇一一羅列出來,算出每一種選擇所需的價格,也可以知道符合題目要求的選擇。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按一定的順序寫,不能遺漏。
生:也不能重復。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序思考的方法,之前雖然教材在部分習題編排中有滲透,但是學生自主運用還是有難度。于是教師設計了只選擇兩種雜志,暫時不考慮價格的情境。學生先自己嘗試思考有哪些選擇,大部分學生都難以寫全,于是讓學生相互補充,但是在補充的時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看某一本雜志可以和哪些雜志組在一起,然后按照這種方法按順序看看其他幾本,注意重復的情況只要保留一個。讓學生初步學會有序思考,體會其優(yōu)越性,同時也滲透用數(shù)字編碼的方便?!?/p>
2.探究嘗試——調整策略
師:明明只顧著選雜志了,忘記了可以用多少錢。他選了最喜歡的《畫報》和《卡通世界》,這樣的選擇行嗎?
生:不行,這樣選要花6+8=14元,而題目中是要13元。
師:那應該怎么辦呢?
生:可以換一本。
師:怎么換?為什么要這樣換?
生:可以把《卡通世界》換成《連環(huán)畫》,因為要求的是花13元,現(xiàn)在明明的選擇比13元多,所以要換成便宜一點的雜志。
生:還可以將《畫報》換成《我是小學生》。
師:你們真厲害,一下子就想到了解決的方法??墒?,如果明明選擇的是《我是小學生》和《連環(huán)畫》呢?可以嗎?
生:也不行,這樣只花了12元,可以將《我是小學生》換成貴一點的《畫報》。
師:真棒!這種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們要根據(jù)最初的選擇結果有方向地調整,如果開始選得貴了,那我們就——?
生:換成便宜一點的,如果比13元便宜,那就要換成貴一點的雜志!
【設計意圖:嘗試—調整是一個在生活中應用較多,也較方便快捷的解決問題策略,但如果缺乏實際情境的支撐,學生難以想到?;蛘哂械膶W生雖然有這樣的思考過程,但自己沒有意識到,無法準確地用語言描述。所以教師也創(chuàng)設了一個最適合的情境,讓學生自然地了解、掌握這一種策略,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p>
3.探究其他策略
師:你還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嗎?
生:第一本雜志是5元,我可以想5+( )=13。
師:這個方法很好,5+8=13,所以可以選擇《我是小學生》和《卡通世界》,可是如果沒有8元的雜志,那怎么辦呢?
生:可以接著往下看!
生:可以從第一本開始,按順序看,第一本是5元,想13-5=8元,就在剩下的雜志里看有沒有8元的。如果有,就這樣選,如果沒有,就接著看下一本。
【設計意圖:以上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有序羅列雖然可以做到不重不漏,但是太過繁瑣,嘗試—調整方便快捷,但是太過隨機,有時候會有遺漏,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有序思考的方法和優(yōu)越性之后,嘗試引導融合這兩種方法,既強調思考的有序性,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簡化思考過程?!?/p>
4.方法小結
師:我們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法,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呢?為什么?
師:不管用哪一種方法,我們解決完問題之后都要檢查一下,看你的解答是不是正確?你要怎么檢查呢?
生:把兩本雜志的價格加起來再算一遍看是不是等于13。
【設計意圖:學生對比三種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初步體會方法的多樣化,對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要求在多種方法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
三、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師:用你最喜歡的方法來解決下一個問題,好嗎?
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教師針對各種方法進行點評。
(如果有用有序羅列的方法解題的學生,應引導他們注意,4元的果汁糖與最貴的商品9元相加都低于16元,所以可以不考慮購買果汁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要考慮數(shù)據(jù)的特殊性。)
四、滲透文化,總結反思
師:我們今天解決的是用人民幣購買商品中的問題,你知道嗎?貨幣在我們國家有漫長的演變過程,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用天然的海貝當作交易的貨幣,當人們學會鑄造青銅器之后,出現(xiàn)了銅貝。在春秋戰(zhàn)國時,每個國家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而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也統(tǒng)一了貨幣。古代貨幣大部分是圓形,中間有一個正方形的孔,暗含我們祖先天圓地方的樸素的自然觀。在造紙術盛行之后,宋朝出現(xiàn)了紙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銀票。每一次貨幣的變化都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見證,每一種貨幣的出現(xiàn),背后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幣,是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為可自由使用的貨幣,這樣的貨幣全世界只有五種,這也反映出了我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好的方法?
【設計意圖:貨幣的演變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文明變遷史,適當?shù)乜破肇泿叛葑兊男≈R,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充滿興趣,體驗快樂、幸福的數(shù)學學習。】
作者簡介:付璟,女,29歲,中小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任數(shù)學教師。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