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申秀實
概率統(tǒng)計學習中,由于同學們對概念理解不透、審題不嚴、考慮不周或忽視公式成立的條件等,導致求解中出現(xiàn)“多解”或“漏解”等失誤。本文對概率統(tǒng)計中常見的易錯、易混的典型題歸類整理,并進行錯解剖析和警示展示,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例1 已知在兩個口袋內(nèi),分別裝有寫著數(shù)字0,1,2,3,4,5的六張卡片,現(xiàn)從每個口袋中各取一張卡片,求兩張卡片上的數(shù)之和等于7的概率。
錯解:從每個口袋中各取一張卡片出現(xiàn)的數(shù)字之和為0,1,2,3,4,5,6,7,8,9,1 0,共有1 1個數(shù),則基本事件總數(shù)為1 1,所以兩張卡片上的數(shù)之和等于7的概率
剖析:其實,從每個口袋中各取一張卡片出現(xiàn)的數(shù)字之和為0,1,2,3,4,5,6,7,8,9,1 0,共有1 1個數(shù),但這1 1個數(shù)出現(xiàn)不是等可能的,比如數(shù)字之和為0只有一種可能(0+0=0),而數(shù)字之和為1就有兩種可能(1+0=1或0+1=1)。
正解:注意依次取兩張卡片是有序的,構(gòu)建二元有序?qū)崝?shù)對轉(zhuǎn)化為等可能,從每個口袋中各取一張卡片,組成62=3 6(種)有序卡片對,其中兩個數(shù)之和等于7的卡片對為(2,5),(3,4),(4,3),(5,2),共4種情況,故兩張卡片上的數(shù)之和等于7的概率
警示:從兩組元素中依次抽取兩個元素研究其數(shù)字和的問題,可以構(gòu)建有序?qū)崝?shù)對使“非等可能”事件轉(zhuǎn)化為“等可能”事件,利用古典概型計算公式求解。
例2 冰箱中放甲、乙兩種飲料各5瓶,每次飲用時從中任意取1瓶甲種或乙種飲料,取甲種或乙種飲料的概率相等。
(1)求甲種飲料飲用完畢,而乙種飲料還剩下3瓶的概率。
(2)求甲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比乙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至少多4瓶的概率。
(2)甲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比乙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至少多4瓶包括3種情況:①甲被飲用5瓶,乙被飲用1瓶,有種;②甲被飲用5瓶,乙沒有被飲用有種;③甲被飲用4瓶,乙沒有被飲用,有種。故甲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比乙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至少多4瓶的概率為
剖析:錯解中是把飲用甲、乙兩種飲料當作一次性取出,而每瓶被飲用的概率相等,所以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來解決是錯誤的。實質(zhì)上,每瓶飲料是一次次地取出飲用的,且甲、乙兩種飲料每次被飲用的概率都為,故應構(gòu)造“n次獨立重復實驗恰有k次發(fā)生的概率”來解。
正解:(1)設“飲用一次,飲用的是甲種飲料”為事件A,則甲種飲料飲用完畢,而乙種飲料還剩下3瓶的概率,即求7次獨立重復試驗中事件A發(fā)生5次的概率為
(2)甲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比乙種飲料被飲用的瓶數(shù)至少多4瓶包括上述3種情況,所求概率為P6(5)+P5(5)+P4(4)=
警示:抽后放回與不放回可構(gòu)造不同的概率模型,抽后放回可構(gòu)造n次獨立重復試驗某事件發(fā)生k次的概率公式進行計算,抽后不放回利用互斥事件合理分類,每類下可構(gòu)造相互獨立事件的概率或利用對立事件簡化求解概率。
例3 某地最近出臺一項機動車駕照考試規(guī)定:每位考試者一年之內(nèi)最多有4次參加考試的機會,一旦某次考試通過,便可領(lǐng)取駕照,不再參加以后的考試,否則就一直考到第4次為止。如果李明決定參加駕照考試,設他每次參加考試通過的概率依次為0.6,0.7,0.8,0.9。求在一年內(nèi)李明參加駕照考試的次數(shù)X的分布列。
錯解:隨機變量X可取1,2,3,4,P(X=1)=0.6,P(X=2)=0.4×0.7=0.2 8,P(X=3)=0.4×0.3×0.8=0.0 9 6,P(X=4)=0.4×0.3×0.2×0.9=0.0 2 16。
所以李明參加駕照考試的次數(shù)X的分布列如表1所示。
表1
剖析:對事件“X=4”不理解,導致分布列中所有事件的概率和不為1,“X=4”表示李明前3次均沒通過,而第4次可能通過也有可能不通過。
正解:隨機變量X可取1,2,3,4,則P(X=1)=0.6,P(X=2)=0.4×0.7=0.2 8,P(X=3)=0.4×0.3×0.8=0.0 9 6,所以P(X=4)=0.4×0.3×0.2×(0.9+0.1)=0.0 2 4,或利用性質(zhì)求解P(X=4)=1-P(X=1)-P(X=2)-P(X=3)=0.0 2 4。
所以李明參加駕照考試的次數(shù)X的分布列如表2所示。
表2
警示:在確定隨機變量取值時,找出關(guān)鍵詞,理解隨機變量ξ的實際意義。準確列出隨機變量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且注意ξ=0是否符合題意,只有這樣才可避免出錯。有時可用概率分布列的性質(zhì)p1+p2+p3+…+pn=1檢驗分類是否完備或簡化求解某個取值的概率。
例4 從一批含有1 3只正品、2只次品的產(chǎn)品中,不放回地抽取3次,設抽得的次品數(shù)為ξ,求E(5ξ+1)。
錯解1:隨機變量ξ服從二項分布B(n,p),這里獨立重復試驗的次數(shù)n=3,在一次試驗中事件(次品)發(fā)生的概率,則得 E(5ξ+1)=
剖析:錯解1誤認為隨機變量是獨立的,服從二項分布,而本題中變量與前后有關(guān)系,是不獨立的,即變量不服從二項分布,不能用E(ξ)=n p來計算期望。錯解2中,對于ξ=1這種情形,表示從1 3只正品中取1只正品后(不放回),再接著從剩下的1 2只正品中取1只正品(不放回),C12表示從2只次品取1只次品,這時,對這3只產(chǎn)品進行全排列,得其實,1 3只正品被抽取的機會是均等的,取得的2只正品前后沒有關(guān)系,應視作一種情形,只要看1只次品所取的位置,既有3種方法,則
正解:先選后排,正次品選定后注意正品為相同元素,只需要排定次品的位置就唯一確定了此時相同正品的位置,則P(ξ=1)=同 理,所以
警示:不放回地抽取,在理解隨機變量取值的意義下,先選后排,且注意次品選定后正品是相同元素與次品排位的“一一對應”關(guān)系,排定次品就唯一確定了正品,利用這種對應關(guān)系就可以避免重復計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