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學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生本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被提出,強調“以生為本”。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與否。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本課堂”的理念下,主要介紹本校語文導學案的編制和使用藝術。
關鍵詞:生本課堂;導學案;編制和使用
我們淮州中學語文導學案的編制主要由這幾環(huán)節(jié)組成:【自主預習】【活動方案】活動一、活動二、活動三等、【檢測反饋】【知識鏈接】。這充分體現(xiàn)了生本課堂的要求。
一、語文導學案的編制
興趣是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程度是影響高中學生學習語文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和維持積極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自愿主動地去學習。因此,語文導學案的編制要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和維持積極的學習興趣來激發(fā)學習動機。
1.語文導學案的編制,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設計問題的梯度,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編制導學案【活動方案】中的活動時都以問題的形式創(chuàng)設。例如《雨巷》活動一:(1)雨巷》是通過哪些意象來組成凄清、哀婉這一情境?說說你對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2)“丁香一樣”的姑娘有怎樣的形象特征?請根據(jù)《雨巷》創(chuàng)設的情境,放飛你的思想,進行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這樣設計問題的梯度,由淺入深,有助于學生盡快進入角色,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手法、思想感情、寫作技巧、篇章結構等方面,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文章,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學習文章,讓學生思考回答或教師分析教材處理方法。
其次,注重操作的效度,調動學習的興趣。在每篇導學案的編制中,我們設計了【活動方案】的活動一、活動二、活動三,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讓小組充分討論、交流、合作。每人分工、目標明確,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最后代表發(fā)言匯報成果,在活動中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通過我們對語文教學內容有效度的操作,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尋找中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語感”,使學生在語文課文文字說明和圖解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揮其主觀能動作用。
最后,聯(lián)系生活的力度,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每篇導學案的最后【知識鏈接】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會派送給學生作者介紹、寫作背景、專業(yè)術語的解釋和本課相關的名言名句等一系列知識,讓他們聯(lián)系實際,激起情感的共鳴,培養(yǎng)興趣。當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時,學生對此才有學習的興趣,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2.語文導學案的編制,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歸因
我們在編制語文導學案時,設計了【自主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他們所能完成的并且提出他們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這樣,老師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形成正確的歸因,激發(fā)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和自我責任感。【檢測反饋】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所學的重點知識及時進行檢測,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形成合理的歸因,讓他們有的放矢、努力付出,才會不斷追求卓越,只要輔以科學的方法,他們就會成功。
二、語文導學案的使用
在日常使用導學案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適時的調整教學節(jié)奏,把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1.老師由領導者轉為服務者,根據(jù)課堂學情,采取參與性教學模式
例如,在使用《勸學》第一課時導學案【活動方案】活動一:解釋下列黑體字,如有古今異義或詞類活用要指出來(黑體字“已、中、輮等”)、活動二:翻譯重點句子并且標出特殊句式時,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解決你存在的問題,對學案進行修正,最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匯報成果。這樣就能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參與式課堂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要活動分子,老師只起到適當?shù)囊龑ё饔谩碗s問題方面,老師并不能直接為學生指出所謂唯一正確道路,相反,旁敲側擊,給學生自我判斷提供充足材料即可。
2.老師不能被導學案束縛,應豐富教學形式,寓教于樂
導學案在編制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課堂的主體框架,但我們在課堂使用的過程中,不能被其束縛,應根據(jù)自己的課堂實時地調整。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方式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寓教于樂。
例如,在教學《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導學案【活動方案】活動二:問:如何理解該劇的語言特點?老師先作提示介紹莎士比亞戲劇詩化、散文化的語言特點。即便如此,這個問題理解起來還是有點難度,我實時地調整學生討論的方式,讓他們進行情境朗讀體驗,挑選男女模擬朗讀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表白,感受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課后,還讓他們主動設計戲劇,通過肢體表演將文字表達的含義傳遞出來。這樣,不僅僅就為了導學案教學而教學,還豐富了教學形式,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在“生本課堂”的理念下,我想有了對導學案的精心編制和用心地使用,優(yōu)化了語文的課堂管理,彰顯了教育的藝術。
參考文獻:
[1]黃曉娟.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之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2]葛秀春.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0.
[3]孫妮妮.論教學機智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