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晶
(天津輕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天津 300350)
團體輔導是現(xiàn)代心理咨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對心理障礙等問題做出良好的干預與解決,而且也能夠有效提升人的心理素質(zhì),為此,將團體輔導運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中,對于豐富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提升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在將團體輔導應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教師共同針對某一主題開展集體討論,是團體輔導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這種形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得到良好的交流,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chǔ)上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各類心理健康問題。集體討論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引導集體中的成員闡述自身問題、明確自身目標、制定行動規(guī)劃。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可以采用比較自由的圍坐方式,與此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并充分闡明自身意見與觀點,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集體討論氛圍。在集體討論中,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控制討論人數(shù)。為了達到良好的團體輔導效果,參與集體討論活動的人數(shù)有必要控制在10~15人之間,在這種團體規(guī)模下,教師能夠更加充分的傾聽學生并引導學生;二是控制討論時間。集體討論時間會受到課時限制,而如果課時較長,也有必要將其控制在1h左右,從而避免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并制約信息的傳遞與接收;三是充分的參與發(fā)言。在集體討論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與學生保持平等,而且需要充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qū)ψ陨砜捶ㄅc觀點進行闡述,從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從集體討論中受益。
在將團體輔導應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日常情境中的角色進行扮演,不僅可以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趣味性,而且也能夠讓學生釋放壓抑的情緒、對自我狀況以及人際關(guān)系等問題做出更為深入的認知。角色扮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形象設計、表演、角色內(nèi)化。從形象設計階段來看,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設計與確定角色扮演活動中需要扮演的角色,需要設計與確定的內(nèi)容包括角色所具有的行為特征、舉止儀態(tài)以及心理體驗等;從表演階段來看,學生需要在預先設定的情境下對角色做出模仿與呈現(xiàn),并在進入角色狀態(tài)之后體驗角色所具有的內(nèi)心情感;從角色內(nèi)化方面來看,學生需要在對角色產(chǎn)生共鳴之后,將角色所具有的行為和心理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與心理,從而實現(xiàn)自我轉(zhuǎn)變以及自我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所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所開展的角色扮演活動需要是學生的自發(fā)行為,這是創(chuàng)設良好團體輔導氛圍、降低學生防衛(wèi)心理、獲得良好教育成效的重要基礎(chǔ);二是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依靠自身的知識與能力解決問題,只有如此,團體輔導工作才能夠為學生帶來較大觸動,并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將團體輔導應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或者人際互動的形式,促使學生糾正不適應行為、強化適應行為,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這種團體輔導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決自身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也能夠促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持續(xù)發(fā)展。行為訓練內(nèi)容包括自信訓練、放松訓練、情緒表達訓練等。行為訓練的具體開展則可以分為六個階段,一是情景描述階段。即引導學生了解行為訓練活動的特定情景,這些情景包括互動的主體、明確的關(guān)鍵時刻以及負面的反應結(jié)果;二是明確訓練目標。即引導學生認識特定情境下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以及相應的風險;三是團體討論階段。即引導學生對特定情境下各種潛在的反應做出表述;四是示范階段。即通過扮演情境中的角色獲得特定情境下的真實反應;五是正式訓練階段。即引導學生對自身在特定情境中的反應進行聯(lián)系,并引導學生對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六是評價階段。即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哪些反應是適應行為以及哪些反應為不適應是為,并對適應行為進行支持與鼓勵,對不適應行為進行指導。在開展行為訓練工作的過程中,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師不僅需要重視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而且需要重視對學生的適應性行為做出及時的強化。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及團體輔導活動,對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如果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對團體輔導理論與實踐欠缺深入研究,則不僅難以充分體現(xiàn)團體輔導活動所具有的價值,而且容易導致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被忽略以及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與引導。由此可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與較高的教學能力,而且需要能夠在團體輔導中做好規(guī)劃與組織工作,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針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隊伍團體輔導能力的提升開展專業(yè)培訓,從而確保教師能夠勝任團體輔導工作,并發(fā)揮出團體輔導在提升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成效、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的作用。
在傳統(tǒng)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中,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僅忽略了學生所具有的主體性,而且也容易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產(chǎn)生抵觸情緒與逆反心理。團體輔導作為一種以師生溝通為依托的心理疏導辦法,要求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能夠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理念、與學生構(gòu)建良好關(guān)系,從而在強化師生互動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良好的團體輔導氛圍,并確保教師能夠在團體輔導中發(fā)現(xiàn)學生群體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繼而對學生群體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與引導。
在將團體輔導應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團體輔導參與者之間需要保持高度信任,只有如此,團體輔導參與者之間才能夠進行充分、順暢的溝通,并能夠?qū)Ω黝愋睦斫】祮栴}做出有效解決。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團體輔導參與者都需要嚴格貫徹保密原則,避免在團體輔導活動之外對他人隱私進行討論和披露。為此,在開展團體輔導活動時,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需要制定并明確保密規(guī)則,并要求學生承諾遵守相應保密規(guī)則,從而確保團體輔導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獲得良好成效。
將團體輔導應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中,對于提升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成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應當深入掌握團體輔導理論及其具體方法,并在遵循專業(yè)性、平等性以及保密性原則的基礎(chǔ)上,確保團體輔導活動能夠取得良好成效。
[1]涂巍.積極取向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教學中的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7):143-145.
[2]范佳麗.班級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用的實證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93-96.
[3]黃文倩,張蓉,柳迎新,等.團體輔導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4):527-529,484.
[4]何瑾,樊富珉.團體輔導提高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3):397-3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