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華夏中專 鄧 迎
教室是聾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陣地。整潔、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激發(fā)聾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因此,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應以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為突破口。
在教室的布置過程中,除了應注意其審美要求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應鼓勵每一位聾生積極參與到教室布置的過程中去,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去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感受美、體驗美,并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另外教室的布置在內容選擇上要符合班級聾生實際,真正發(fā)揮其育人的功能。如我班教室的布置,在正前方貼有班風、國旗;后墻貼有中國地圖、世界地圖、班級榮譽榜,還有結合班級學生年齡特點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詩歌《十八歲的天空》;左側墻上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格言”,用中外優(yōu)秀殘疾人的先進事跡及格言警句來激勵聾生;右側墻上是一個小女孩牽著風箏奔向遠方,后面留下的是她成長的足跡,同學們給這一欄命名為“騰飛從這里開始”,并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寫在了這一欄中。這樣一個精心打造的環(huán)境,讓聾生充分感受到了一種家的溫暖。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學校,有學校的校規(guī),而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也應有自己的班規(guī)。與校規(guī)相比,班規(guī)應更加細化,更加貼近班級聾生的實際,同時還應體現(xiàn)其可操作性。多年來,我班班規(guī)的制訂充分體現(xiàn)了聾生民主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所有的班規(guī)都是在聾生共同參與討論的基礎上產生的。也正因為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同,所以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聾生普遍能自覺遵守。即便是違規(guī)了,他們也能自愿地去接受懲罰。久而久之,班規(guī)在聾生中成了自覺行動的指南,有效地指導著他們向即定的目標邁進,為良好班風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證。
班主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根”,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充當著引領者的角色。首先班級目標是由班主任提出來的。其次班級文化的建設也是在班主任有目的的引導下,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而逐步完成的。可以說,班主任的個性、工作能力、工作作風、知識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班級文化建設的質量。因此,作為聾校的班主任應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正確理解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應加強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聾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應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響和帶動班集體向班級目標邁進。
班干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說班主任是班級文化的“根”,那么班干部就是班級文化的“葉”。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班主任要慎重選拔培養(yǎng)班干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班班干部一直是以聾生自愿報名為基礎,然后再由學生推選、教師把關而產生。由于班級人數(shù)少,所以每位聾生都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找到一個合適的崗位。對于班干部的任職情況,班級定期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然后再進行適當?shù)恼{整,力求讓每一位聾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現(xiàn)如今,大多聾校都采用的是封閉式的管理模式,聾生早已厭倦了枯燥單調的學習生活。他們渴求一種多維的、多層次的、多色彩的立體生活。從這一點出發(fā),班主任應鼓勵聾生積極參與到校內外的各項活動中來,讓聾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我,學會與他人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尊重、關心他人。如在與聾生共同閱讀《講給孩子的100個真情故事》中,讓聾生懂得親情、友情、愛情,情情重要;在與校內外的手拉手互助活動中,讓聾生懂得怎樣與他人交往;在為社區(qū)的服務活動中,讓聾生增強責任意識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在參加法院的旁聽活動中,讓聾生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去工廠企業(yè)的參觀活動中,讓聾生感受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步伐;在田間的實踐勞動中,讓聾生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在與孤兒院孩子們的聯(lián)誼活動中,讓聾生懂得感恩……
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學生時,應以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為前提。要想了解、理解學生,師生間就必須加強情感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師生坐下來,面對面的傾心長談,也可以是教師用自己的言行來感化教育學生,同時還可以是用書面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在實際工作中,第三種方式我用的最多。
多年來,我班聾生一直有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中,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傾訴出來,而我則在日記的批語中給他們一些關懷、鼓勵與建議。就這樣,在一來一去的日記交流中,我們師生間的情感得到了加深,班級管理工作也做的越來越順利。下面是我班學生日記的一個片段,其中她談到了自己對“日記”的理解。“同學們,你們以為日記是什么?在我心里,日記——是母校的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每天在日記中,我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在看老師的批語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在與我一起聊天……一天吃過晚飯后,我看到老師還在辦公室里批改日記,只見她一會兒認真地看著,一會兒臉上露出了微笑,一會兒又眉頭緊鎖??磥硭淹耆哌M了我們的日記,正與我們在“日記之家”聊天呢。今天,她會與我聊些什么呢?想著想著,我不由得笑了。日記——你讓我感到既溫暖又幸福。”
希望大家能充分認識到班級文化建設在聾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努力探索,共同為聾生營造一個民主、團結、和諧、向上的班集體環(huán)境,讓他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