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市田家炳學校 戴影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課顯然是落實課程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學生應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的最佳途徑和方式。但許多化學老師都會覺得上實驗課并不是那么輕松,不太喜歡組織學生上實驗課。原因大約如下:
1.實驗課時學生太興奮,不好組織教學。
2.學生做的實驗和考試考的實驗不一樣,做實驗解決不了考試問題。
3.學生動手能力差,做實驗太慢,浪費時間。
由上可見,教師對實驗課的擔心主要在課堂的調(diào)控和組織上。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化學,正處于入門的階段,他們在動手做實驗時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該積極面對,而不是回避問題。在實驗教學中多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能避免出現(xiàn)學生動手操作越來越少,實驗技能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huán)。
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多動手,還要讓學生多思考。實驗技能中更重要的是基于動手操作的思維程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流程。在思維方法上,每一個復雜實驗都可以看成是簡單實驗的綜合。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思考每一個實驗操作背后的意義,學生只有多思考,理解實驗目的、實驗裝置流程、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間的關(guān)系,才能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那么,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呢?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前設計好一系列的問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明確具體的實驗目的,發(fā)散思維,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還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規(guī)劃學生在不同階段需要重點發(fā)展的探究能力。
下面以“燃燒的條件” 探究實驗為例,探討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燃燒的條件”是“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設計燃燒條件的實驗方案中的重點是利用變量控制的思想方法。在燃燒條件的探究中,自變量是可燃物、氧氣和反應溫度,這是一個多變量系統(tǒng),探究任務顯得比較復雜。不同的老師在活動開放性上會有不同的處理,有的老師為了降低難度會根據(jù)不同的燃燒條件給定實驗用品。如為了讓學生知道“燃燒需要可燃物”,老師會提供木炭和泥沙,讓學生選擇進行實驗。為了探究“燃燒需要氧氣”,老師會給學生提供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一步步驗證燃燒需要氧氣。還有的老師會直接根據(jù)課本中提供的實驗步驟,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完事。但以上兩種做法都會大大降低實驗的開放性,探究實驗就變成了驗證實驗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我們不妨這樣做:在探究“可燃物”這個條件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可用來做實驗的可燃物;在探究“燃燒需要氧氣”這個條件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對照實驗來驗證燃燒需要氧氣,同時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讓可燃物隔絕氧氣,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暢所欲言。在探究“反應溫度”時,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準確控制反應溫度、加熱方式等。最后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反應物和反應條件,讓學生遵照實驗安全、簡便、節(jié)約成本等原則,選擇合理的反應物和反應條件,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并實施實驗方案。這樣,學生通過思考,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并在不斷探索中逐漸理解每個實驗步驟的意義,增進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靈活應用探究所得的知識解決與燃燒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也讓學生有事可做,有利于老師組織化學課堂。
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并設置合適的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合理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學會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和實施實驗方案,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才能讓化學實驗成為化學課堂中最精彩的核心!